(21)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21)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
1.《吕氏春秋》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宫室建筑中,在二里头时代已经出现,到明清紫禁城的修筑达到极致。据此可知( )
A.儒家思想影响了建筑布局 B.中正有序的理念源远流长
C.古建筑技术发展趋向停滞 D.祖先崇拜决定了宫室功能
2.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 )
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 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
3.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 B.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
4.镇本为在边境驻兵戍守的地方。到北宋时期,政府专门设监镇官对镇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往往带财税衔,如“监进贤镇盐酒税”“和州东关镇监税”,此外,还监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说明了北宋( )
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坊市界限被打破
5.下表是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1
1988 122645 650473 35032 1442
上表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
A.改革开放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 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6.“一条高铁飞越豫鄂渝”。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天堑变通途,郑渝高铁从黄河到长江,从绿城到山城,过平原、入林区、跨峻岭,全长1068公里,最快仅需4小时。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渝高铁通车后将形成连接中原、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快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和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7.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8.1902年,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1903年,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
A.改变城市格局 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
9.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全世界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开办了约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得到多个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10.新中国初期,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
11.1892年7月15日—8月24日,德国不莱梅参议院连续通过一系列防疫措施,如建立霍乱专门医院,向市民宣传霍乱预防知识,关闭市场和舞会等,霍乱基本没有给不莱梅带来冲击;德国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公开承认汉堡暴发了霍乱,最终共有16944例霍乱病例,其中死亡8594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德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情程度不同
C.州政府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D.疫情造成巨大损失
12.截至2024年3月,河北省81家省级三甲医院与204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三级医院共向县级医院派出737人开展驻点帮扶,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卫生技术297项,涵盖县级医院所有学科领域。省级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
A.体现科技进步助力远程医疗 B.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C.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D.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H医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人生活科社会中,社会角色和地位的不同、社会生态变迁与人体身心机能及疾病有密切关系。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放疗等药物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直接干预人体的生理过程,以改善病情;手术通过外科手段切除或修复病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放疗通过使用放射线照射病变部位,杀死或抑制异常细胞的生产老百姓说“西医治急病,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擅长手术,中医擅长调理”。
——摘编自张登本等《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在医疗卫生领域,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医疗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编自朱恒鹏《医疗改革的特征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14.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驿传系统进一步完备。秦代已有厩置、承传、副车、贪厨等有关驿传的法律。汉代,驿传组织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边域的拓远而不断发展。此时大致以马递称“驿”,车传送称“传”,步递称“邮”。驿传中间停驻之站称“置”,步递停留之处称“亭”。在治安条件不好及临近边境之处,由“门亭卒、捕盗”代行“邮”的职能。政府还在交通干道上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设置“传舍”,供官吏差旅休息,因“邮”的重要性,服务于“邮”的“邮人”在承担赋役方面享有一定优遇。但“邮人”若存在“檀以邮行”“毁封”“失期”等失职行为,则会受到严厉惩处。
——摘编自王于今《秦汉交通史稿》
材料二:元代大一统格局直接催生出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建立起密如蛛网并延伸至边疆各地的驿站体系,承担官府物资日常转输的重要职能,明朝在西南各地恢复设立驿站,西部各族派使团朝贡,兼事大宗贸易、沿途出售本地土特产。清代的全国性驿站网以京师皇华驿为核心,下设西北、东北、西路、中路、东路五条主干驿道。比如西南地区,从中原联结青藏高原周边驿道,串联起峡谷中的各个族群,其中康藏驿道、滇藏驿道。青藏驿道的作用尤为突出。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驿传系统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驿传系统对边疆地区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建筑。选择B:材料内容凸显了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秩序,说明中国中正有序的理念源远流长。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与“二里头时代”不符。排除C:“古建筑技术发展趋向停滞”表述错误。排除D:“决定”说法过于绝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网状结构……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可知,在汉长安城的建设当中,既有整体规划也有高标准施工,这需要对人力物力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C项;遍布汉长安城的排水系统布局与手工业分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排水系统不用于交通运输,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是对汉长安城的记载,不能说明其他城市按照长安的模式进行了排水系统的布局,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乡村与市镇形成固定互补的商业格局,说明农产品市场联系紧密,侧面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故选B项,排除D项;“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商业市镇”说明城市职能格局发生演变,但设问强调“侧面反映了”,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加强,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镇本为在边境驻兵戍守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镇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设,据材料“北宋……设监镇官对镇进行管理……带财税衔……酒业专卖之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发展的状况,北宋政府设置官员对镇的财税、酒业专卖等进行管理,反映出对镇经济领域的管理日益重要,说明北宋镇的经济功能凸显,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的发展。选择A:表格显示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客运量都大幅度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排除B:表格中的交通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存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排除D: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形成……完善中部和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可知,郑渝高铁的兴建完善了中部和西南地区快速铁路交通网,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联系将更加紧密,即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伊安高铁二期顺利通车,故选C项;日本“东海道新千线”建成于.1964年,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排除A、D项;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并不是“世界第一”,排除B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铁路工程的修建使石家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上升,成为连接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城市格局发生变化,故选A项;交通变迁可以起到加强经济交流的作用,但材料强调的是交通变迁对石家庄的具体影响,排除B项;行政效率涉及的是各个机构之间的职能调整,和交通变迁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石家庄这个城市的影响而非对物流的影响,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重视。选择C:根据材料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增加了将近100所,遍及五大洲。可见,公共卫生得到多个国家重视。排除A:材料中未说明各个国家联合发展卫生事业。排除B、D:材料未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和环境污染现象。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选择B: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的防疫制度。选择A:据材料可知,不莱梅与汉堡采取的防疫措施不同,导致防疫结果大相径庭,说明德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排除B:材料重在强调两地防疫措施不同,而非对比两地疫情程度。排除C: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州政府。排除D: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
12.答案:B
解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提高基层治病能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B项正确;材料无“远程医疗”的信息,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在医疗方面表现为医疗保险,材料主旨为医疗资源的共享,排除C项;县级医院不属于农村地区,排除D项。
13.答案:(1)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西医注重精确诊断或局部治疗。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中医注重调理;西医注重直接干预。
(2)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古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疗成就的基础;城市化的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解析:中西医学的差异与发展。
(1)
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整合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第三步:形成答案要点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医的不同之处 ↓ “不同之处”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手术通过外科手段切除……抑制异常细胞的生产” 西医注重精确诊断或局部治疗
“西医治急病,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擅长手术,中医擅长调理”“药物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直接干预人体的生理过程,以改善病情” 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中医注重调理;西医注重直接干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综合国力的提升、医疗基础发展、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作答。
14.答案:(1)主要特点:法律规范;随国家发展而变化;分工明确;职能多元;管理严格。
(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边疆各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内地文化向边疆传播,也使边疆文化得以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解析:(1)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中国)。主要特点:据材料“秦代已有厩置、承传、副车、贪厨等有关驿传的法律”可知,法律规范:据材料“汉代,驿传组织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边域的拓远而不断发展”可知,随国家发展而变化;据材料“此时大致以马递称‘驿’,车传送称‘传’,步递称‘邮’。驿传中间停驻之站称‘置’,步递停留之处称‘亭’”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工明确;据材料“在治安条件不好及临近边境之处,由门亭卒、捕盗'代行‘邮’的职能”可知,职能多元;据材料“但邮人若存在‘檀以行’‘毁封’‘失期’等失职行为,则会受到严厉惩处”可知,管理严格。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作用:据材料“元代大一统格局直接催生出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建立起密如蛛网并延伸至边疆各地的驿站体系,承担官府物资日常转输的重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据材料“西部各族派使团朝贡,兼事大宗贸易、沿途出售本地土特产”可知,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带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比如西南地区,从中原联结青藏高原周边驿道,串联起峡谷中的各个族群”可知,边疆各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内地文化向边疆传播,也使边疆文化得以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