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5·旺苍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谋求制度的变革”最早的尝试是(  )
A.洪秀全创立太平天国 B.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
C.康有为领导百日维新 D.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制度变革的首次尝试”是指康有为领导的百日维新。
A项创立太平天国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属于器物变革,不符合题意;
C项“谋求制度的变革”最早的尝试是康有为领导百日维新,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不是制度变革的首次尝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2025·旺苍模拟)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长征精神 B.爱国主义 C.创新精神 D.奉献精神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华民国八年”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口号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2025·旺苍模拟)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
D.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地道战和地雷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5·旺苍模拟)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符合题意;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2019年提出的,排除C;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5·旺苍模拟)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C.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
【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据材料“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这一表述的核心在于南方谈话对思想观念和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南方谈话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打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A项正确;
南方谈话恰恰是肯定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而非否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表述与史实相反,排除B项;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与南方谈话无关,排除C项;
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南方谈话是对这一重点的进一步深化(如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但并非首次确定,排除D项。
故答案显:A。
【点评】本题考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6.(2025·旺苍模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擘画宏伟蓝图(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D项。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A项。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B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相关史实。
7.(2025·旺苍模拟)中英香港问题自1983年7月12日正式谈判以来就火药味十足。英方围绕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让香港维持繁荣稳定这些内容,认为中国政府管不了香港,香港当地人也管不了,非得英国人管不可。但香港回归以来的现实证明:中国不仅管得了香港,更能管得好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中国全盘接受了英国的管理模式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澳门回归祖国的积极影响
【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不仅管得了香港,更能管得好香港”和结合所学可知,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A项符合题意;
B:中国全盘接受了英国的管理模式,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项不符合题意;
D: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考查综合运用所学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掌握相关知识。
8.(2025·旺苍模拟)尼古拉斯是古代雅典的公民,家中有妻子索菲亚,夫妇俩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成年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A.0人 B.1人 C.2人 D.3人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只有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女性(如索菲亚)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儿童(如5岁的儿子)未达到成年年龄,不能参加。奴隶(如买来的成年奴隶)不是公民,不能参加。因此,只有尼古拉斯一人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B项正确;
0人不正确,尼古拉斯有资格,排除A项;
2人不正确,妻子、儿子和奴隶均无资格,排除C项;
3人明显错误,妻子、儿子和奴隶均无资格,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9.(2025·旺苍模拟)如图为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变化趋势图。导致图中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西班牙(  )
A.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 B.面临殖民地广泛反抗
C.遭受印第安人的打击 D.丧失殖民扩张的优势
【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图表信息可知,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至17世纪,西班牙海上霸权逐渐衰落(如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荷兰、英国等国崛起并挑战其殖民垄断地位。西班牙因战争消耗(如三十年战争)和殖民地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金银开采),难以维持殖民扩张优势,导致金银流入减少,D项正确;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约1760年),远晚于题目所述时间范围(16—17世纪),排除A项;
16—17世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确实存在局部反抗(如16世纪初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反抗),但大规模的武装独立运动(如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尚未发生。17世纪时,殖民地反抗更多表现为经济抵制或小规模起义,不足以导致金银流量“大幅下滑”,排除B项;
印第安人早期反抗虽激烈,但17世纪时原住民人口因疾病和过度劳作已大幅减少,劳动力不足反而导致金银产量下降,而非直接打击运输。此选项与“流量下滑”的因果关系较弱,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0.(2025·旺苍模拟)恩格斯曾经评价:“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拿破仑的《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D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名称是《权利法案》,排除A项;
《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排除B项;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2025·旺苍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
A.《资本论》的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符合题意;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排除A;
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排除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5·旺苍模拟)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消失于历史长河,主要因为(  )
A.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B.蒸汽时代到来
C.电气时代到来 D.信息时代到来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电气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电灯的普及(如爱迪生1879年发明实用白炽灯),人工点灯的街灯逐渐被自动化的电灯取代,导致点灯人职业消失,C项正确;
“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与照明技术无直接关联,17、18世纪就到来的,排除A项;
“蒸汽时代”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推动机械动力变革,未直接影响照明方式,排除B项;
“信息时代”出现在20世纪后期,远晚于点灯人消失的时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电气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3.(2025·旺苍模拟)广元某同学做了一个历史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D.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
【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坐标轴信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改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墨西哥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这些运动均属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A项正确;
卡德纳斯改革虽有社会主义倾向,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华夫脱运动主要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阵营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二战后的结果,而这三个运动发生在二战前或初期,不能完全概括其主题,排除C项;
这三个运动均反对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或封建压迫,与资本主义扩展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
14.(2025·旺苍模拟)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到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苏由战时合作转向战后对抗
C.凡尔赛体系已崩溃 D.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
【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到审查”可知,1943—1944年美国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但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却成为批判对象,相关人员被纳入黑名单或审查,这一变化背后反映了美苏关系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苏因共同对抗法西斯而合作,随着战争结束,双方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矛盾凸显,美苏从合作转向对抗,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和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美国电影对苏联态度的转变正是这一历史背景的反映,B项正确;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而题目所述变化发生在40年代末,尚未形成正式的两极格局,排除A项;
凡尔赛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崩溃于20世纪30年代(如德国纳粹上台、二战爆发),与题目所述时间(40年代)及美苏关系无关,排除C项;
虽然题目提到电影被批判,但冷战期间美国对苏的遏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领域,不能简单归结为“集中于文化领域”,表述片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
15.(2025·旺苍模拟)五一期间,人们可以通过“预约码”进入景区,也可以通过刷“码”或者身份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地“云旅行”。这种便捷方式的出现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应用 B.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生物技术的进步
【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据材料“五一期间,人们可以……‘云旅行’”可知,五一期间人们能够通过“预约码”进入景区、刷“码”或身份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实现“云旅行”,这一系列便捷方式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直接支持了扫码支付、在线预约、虚拟旅游等便捷功能,C项正确;
航天技术主要涉及空间探索、卫星通信等领域,与日常生活中的扫码、预约等便捷操作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
新能源技术主要解决能源问题(如太阳能、风能等),与信息技术无关,排除B项;
生物技术主要涉及基因工程、医疗健康等领域,与信息技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革命的相关史实。
16.(2025·旺苍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马关条约》签订反映了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列强侵华具有什么特征?请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哪一条款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答案】(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影响:据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内容可知,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据材料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属于帝国主义阶段。
特征:据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能够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属于资本输出,表现出的特征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说明:据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条款:据材料三“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故答案为:(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英《南京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英《南京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关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1)影响:据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内容可知,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据材料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属于帝国主义阶段。
特征:据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能够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属于资本输出,表现出的特征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说明:据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条款:据材料三“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17.(2025·旺苍模拟)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否进行改革以及如何选择改革路线,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了缓解当时俄国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俄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维新元老”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3)材料三中“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什么局面?综上,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措施: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经济大危机;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措施:据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所以,为了缓解当时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废除农奴制。
影响:由题干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可知,农奴制束缚了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由题干材料二“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 ”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措施可知,“维新元老”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局面:由题干材料三“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上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改革的作用进行分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故答案为:(1)措施: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措施: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3)经济大危机;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措施:据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所以,为了缓解当时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废除农奴制。
影响:由题干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可知,农奴制束缚了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由题干材料二“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 ”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措施可知,“维新元老”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局面:由题干材料三“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上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改革的作用进行分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8.(2025·旺苍模拟)目前国际社会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我们主张国际规则要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杨泽伟《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论》
材料二 2025年4月,全球最热的经济话题是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挑起的“对等关税”政策,具体为美国要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中国,成了特朗普“重点关注对象”。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加拿大、欧盟等也反制美国“对等关税”。截至4月10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上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当今人类面临哪些威胁世界安全的“挑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3)材料三说“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简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答案】(1)趋势:多极化;安全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
(2)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1)趋势:据材料一“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世界局势是多极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安全因素:据材料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威胁着世界安全。
(2)挑战:据材料二“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等信息可知,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组织:据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努力:据材料三“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信息可知,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如:推动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
故答案为:(1)趋势:多极化;安全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2)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3)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多极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世界多极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全球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与全球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全球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1)趋势:据材料一“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世界局势是多极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安全因素:据材料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威胁着世界安全。
(2)挑战:据材料二“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等信息可知,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组织:据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努力:据材料三“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信息可知,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如:推动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
1 / 1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5·旺苍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谋求制度的变革”最早的尝试是(  )
A.洪秀全创立太平天国 B.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
C.康有为领导百日维新 D.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
2.(2025·旺苍模拟)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长征精神 B.爱国主义 C.创新精神 D.奉献精神
3.(2025·旺苍模拟)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
D.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2025·旺苍模拟)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
5.(2025·旺苍模拟)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C.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
6.(2025·旺苍模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擘画宏伟蓝图(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2025·旺苍模拟)中英香港问题自1983年7月12日正式谈判以来就火药味十足。英方围绕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让香港维持繁荣稳定这些内容,认为中国政府管不了香港,香港当地人也管不了,非得英国人管不可。但香港回归以来的现实证明:中国不仅管得了香港,更能管得好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中国全盘接受了英国的管理模式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澳门回归祖国的积极影响
8.(2025·旺苍模拟)尼古拉斯是古代雅典的公民,家中有妻子索菲亚,夫妇俩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成年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A.0人 B.1人 C.2人 D.3人
9.(2025·旺苍模拟)如图为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变化趋势图。导致图中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西班牙(  )
A.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 B.面临殖民地广泛反抗
C.遭受印第安人的打击 D.丧失殖民扩张的优势
10.(2025·旺苍模拟)恩格斯曾经评价:“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11.(2025·旺苍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
A.《资本论》的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12.(2025·旺苍模拟)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消失于历史长河,主要因为(  )
A.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B.蒸汽时代到来
C.电气时代到来 D.信息时代到来
13.(2025·旺苍模拟)广元某同学做了一个历史时间轴,这个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D.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
14.(2025·旺苍模拟)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到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苏由战时合作转向战后对抗
C.凡尔赛体系已崩溃 D.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
15.(2025·旺苍模拟)五一期间,人们可以通过“预约码”进入景区,也可以通过刷“码”或者身份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地“云旅行”。这种便捷方式的出现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应用 B.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生物技术的进步
16.(2025·旺苍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马关条约》签订反映了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列强侵华具有什么特征?请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哪一条款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17.(2025·旺苍模拟)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否进行改革以及如何选择改革路线,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了缓解当时俄国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俄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维新元老”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3)材料三中“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什么局面?综上,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8.(2025·旺苍模拟)目前国际社会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我们主张国际规则要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杨泽伟《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论》
材料二 2025年4月,全球最热的经济话题是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挑起的“对等关税”政策,具体为美国要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中国,成了特朗普“重点关注对象”。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加拿大、欧盟等也反制美国“对等关税”。截至4月10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上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当今人类面临哪些威胁世界安全的“挑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3)材料三说“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简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制度变革的首次尝试”是指康有为领导的百日维新。
A项创立太平天国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洋务运动属于器物变革,不符合题意;
C项“谋求制度的变革”最早的尝试是康有为领导百日维新,符合题意;
D项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不是制度变革的首次尝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华民国八年”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口号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地道战和地雷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符合题意;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2019年提出的,排除C;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据材料“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这一表述的核心在于南方谈话对思想观念和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南方谈话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打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A项正确;
南方谈话恰恰是肯定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而非否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表述与史实相反,排除B项;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与南方谈话无关,排除C项;
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南方谈话是对这一重点的进一步深化(如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但并非首次确定,排除D项。
故答案显:A。
【点评】本题考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6.【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D项。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A项。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B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题意,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国不仅管得了香港,更能管得好香港”和结合所学可知,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A项符合题意;
B:中国全盘接受了英国的管理模式,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项不符合题意;
D: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考查综合运用所学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掌握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只有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女性(如索菲亚)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儿童(如5岁的儿子)未达到成年年龄,不能参加。奴隶(如买来的成年奴隶)不是公民,不能参加。因此,只有尼古拉斯一人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B项正确;
0人不正确,尼古拉斯有资格,排除A项;
2人不正确,妻子、儿子和奴隶均无资格,排除C项;
3人明显错误,妻子、儿子和奴隶均无资格,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9.【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图表信息可知,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末至17世纪,西班牙海上霸权逐渐衰落(如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荷兰、英国等国崛起并挑战其殖民垄断地位。西班牙因战争消耗(如三十年战争)和殖民地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金银开采),难以维持殖民扩张优势,导致金银流入减少,D项正确;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约1760年),远晚于题目所述时间范围(16—17世纪),排除A项;
16—17世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确实存在局部反抗(如16世纪初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反抗),但大规模的武装独立运动(如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尚未发生。17世纪时,殖民地反抗更多表现为经济抵制或小规模起义,不足以导致金银流量“大幅下滑”,排除B项;
印第安人早期反抗虽激烈,但17世纪时原住民人口因疾病和过度劳作已大幅减少,劳动力不足反而导致金银产量下降,而非直接打击运输。此选项与“流量下滑”的因果关系较弱,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扩张,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拿破仑的《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D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名称是《权利法案》,排除A项;
《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排除B项;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拿破仑法典》,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符合题意;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排除A;
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排除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电气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电灯的普及(如爱迪生1879年发明实用白炽灯),人工点灯的街灯逐渐被自动化的电灯取代,导致点灯人职业消失,C项正确;
“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与照明技术无直接关联,17、18世纪就到来的,排除A项;
“蒸汽时代”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推动机械动力变革,未直接影响照明方式,排除B项;
“信息时代”出现在20世纪后期,远晚于点灯人消失的时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电气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坐标轴信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改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墨西哥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这些运动均属于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A项正确;
卡德纳斯改革虽有社会主义倾向,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华夫脱运动主要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阵营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二战后的结果,而这三个运动发生在二战前或初期,不能完全概括其主题,排除C项;
这三个运动均反对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或封建压迫,与资本主义扩展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到审查”可知,1943—1944年美国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但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却成为批判对象,相关人员被纳入黑名单或审查,这一变化背后反映了美苏关系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苏因共同对抗法西斯而合作,随着战争结束,双方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矛盾凸显,美苏从合作转向对抗,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和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美国电影对苏联态度的转变正是这一历史背景的反映,B项正确;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而题目所述变化发生在40年代末,尚未形成正式的两极格局,排除A项;
凡尔赛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崩溃于20世纪30年代(如德国纳粹上台、二战爆发),与题目所述时间(40年代)及美苏关系无关,排除C项;
虽然题目提到电影被批判,但冷战期间美国对苏的遏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领域,不能简单归结为“集中于文化领域”,表述片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据材料“五一期间,人们可以……‘云旅行’”可知,五一期间人们能够通过“预约码”进入景区、刷“码”或身份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实现“云旅行”,这一系列便捷方式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直接支持了扫码支付、在线预约、虚拟旅游等便捷功能,C项正确;
航天技术主要涉及空间探索、卫星通信等领域,与日常生活中的扫码、预约等便捷操作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
新能源技术主要解决能源问题(如太阳能、风能等),与信息技术无关,排除B项;
生物技术主要涉及基因工程、医疗健康等领域,与信息技术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革命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影响:据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内容可知,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据材料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属于帝国主义阶段。
特征:据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能够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属于资本输出,表现出的特征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说明:据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条款:据材料三“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故答案为:(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英《南京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英《南京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关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1)影响:据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并结合所学《南京条约》内容可知,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阶段:据材料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属于帝国主义阶段。
特征:据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能够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属于资本输出,表现出的特征是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说明:据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马关条约》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方便对华资本输出。
(3)条款:据材料三“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17.【答案】(1)措施: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经济大危机;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措施:据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所以,为了缓解当时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废除农奴制。
影响:由题干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可知,农奴制束缚了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由题干材料二“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 ”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措施可知,“维新元老”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局面:由题干材料三“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上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改革的作用进行分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故答案为:(1)措施: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措施: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3)经济大危机;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本题为开放试题。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措施:据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所以,为了缓解当时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废除农奴制。
影响:由题干材料一“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 ”“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可知,农奴制束缚了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措施:由题干材料二“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 ”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措施可知,“维新元老”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局面:由题干材料三“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上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等改革的作用进行分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8.【答案】(1)趋势:多极化;安全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
(2)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1)趋势:据材料一“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世界局势是多极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安全因素:据材料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威胁着世界安全。
(2)挑战:据材料二“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等信息可知,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组织:据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努力:据材料三“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信息可知,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如:推动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
故答案为:(1)趋势:多极化;安全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2)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3)世界贸易组织或WTO;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多极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世界多极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全球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与全球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全球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1)趋势:据材料一“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当前世界局势是多极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安全因素:据材料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威胁着世界安全。
(2)挑战:据材料二“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等信息可知,一些国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组织:据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努力:据材料三“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信息可知,围绕中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如:推动多边主义,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