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十四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6题每题3分,17~21题每题4分,共68分)1.(2025·南昌月考)1171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诞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此后,银行陆续出现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12—15世纪西欧的银行是经营存储贷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的诞生和发展( )A.加速了英国圈地运动发展B.推动了殖民探险活动C.瓦解了法国封君封臣制度D.导致了自由主义产生答案 B解析 据材料“银行是经营存储贷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可知,银行的存储贷款业务有利于筹措资金,汇兑业务有利于资金结算以及异地资金调拨,这些业务有利于殖民探险活动的开展,故选B项;英国圈地运动爆发于15世纪,排除A项;银行是货币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会促使法国庄园经济的瓦解,封君封臣制度逐渐解体,但“瓦解了”夸大了其影响,排除C项;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时期倡导的经济思想,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命题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2.(2024·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图选自《意大利诗选》中彼特拉克写的一首诗(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我像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 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 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A.人文主义者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赞美B.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对教权的猛烈批判C.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不懈追求D.浪漫主义是知识分子感情抒发的方式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彼特拉克在诗中寄托着人文主义肯定人生、赞美现实的深意,这些抒情小诗虽然没有什么深奥内容,却把人文主义的思想感情传于读者,故选A项;这首诗主要体现的是诗人对人生的肯定和对现实的赞美,没有体现对教权的批判,排除B项;“理性王国”是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排除C项;这首诗是对现实的描述,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命题点】文艺复兴;彼特拉克3.(2024·滨州二模)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有人这样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变化:一个专职为他人抄写书稿的群体逐渐形成,他们规模较大、所得酬金和社会地位较高,其中“尤以精通希腊文者为甚”,有些人甚至因为请他们抄写书稿而负债累累。这一变化( )A.为新的思想运动积蓄了力量B.催生了新的阶级和经济结构C.使文教事业摆脱了教会控制D.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答案 A解析 这些抄写书稿的人的劳动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希腊罗马文化的内容,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积蓄了力量,故选A项;B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文艺复兴时期文教事业并未摆脱教会的控制,排除C项;当时尚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排除D项。【命题点】文艺复兴4.(2024·汕头高三一模)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之前,阿拉伯人控制着印度洋的贸易,因此达·伽马船队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实质上是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故选A项;当时葡萄牙并未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排除B项;当时处于新航路开辟的初期,“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阿拉伯人也从事海上贸易,排除D项。【命题点】新航路开辟5.(2024·山东实验中学一模)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的情形下,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该思想有利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 D.彻底摆脱了宗教信仰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强调了宗教与世俗权力的分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故选A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与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德意志的统一是在19世纪,两者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旨在改革教会,而非彻底摆脱宗教信仰,排除D项。6.(2024·太原二模)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同一年,尼德兰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论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经等7大系统,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A.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C.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D.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科学验证答案 B解析 据所学可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和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论》都是建立在对宇宙、人体的科学分析之上的论断,体现出他们“理性”的思维方式,故选B项;现代科技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排除C项;哥白尼采用了实验方法,但是维萨留斯采用的是解剖方法,排除D项。【命题点】科学革命7.(2023·湖南卷,13)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位意大利诗人在残酷的命运面前非常淡定,主张追求财富,强调人的荣誉,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个性的体现,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待宗教和社会进步的态度,排除C、D项。【命题点】文艺复兴8.(2024·长春三模)下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这可以用于研究( )A.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B.近代欧洲城市自治C.欧洲商业格局演变 D.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城市功能和地位的转变上。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排除A项;城市自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不符,排除D项。【命题点】商业革命9.(2024·烟台二模)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国家 学者 观点荷兰 格劳秀斯 海洋不可占领,应向所有国家开放英国 塞尔登 沿海国有权占领其周围的海洋,英国及其历代君王应永享对其周边海域的排他性主权和管辖权葡萄牙 弗莱塔 保留海洋人类共有属性与地位的同时,应将部分航行与捕鱼权让渡给部分国家苏格兰 威尔伍德 在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限制的大洋上,应实行航行自由,但近海海域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A.欧洲国家争夺海洋权益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冲击C.国际海洋法规不断完善D.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成为共识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不同国家学者的观点都是从本国利益和需求出发的,本质上是通过争夺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故选A项;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尚未建立海上霸权,排除B项;材料只是各国对海洋管理的争论,没有涉及制定国际海洋法规,排除C项;材料中各国学者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是为了增进海洋共同利益,且“成为共识”表述有误,排除D项。【命题点】早期殖民扩张10.(2024·重庆八中模拟)18世纪苏格兰在文教领域狂飙突进,发展出了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社会改革的哲学思想,从而诞生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弗格森、瓦特等著名学者和技术专家。这反映了( )A.苏格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B.科学革命荡涤了封建迷信的尘埃C.理性思潮在苏格兰的深刻影响 D.工业革命引发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思想促进了苏格兰哲学等文教的发展,故选C项;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法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18世纪苏格兰在文教领域的发展,并非科学革命,排除B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且材料强调的是“文教领域狂飙突进”,而非“社会结构变化”,排除D项。11.(2024·池州模拟)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7世纪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 )A.小农经济的抵制 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消费主体是移民 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的并不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洲受到殖民侵略,本土居民大量死亡或遭受奴役,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故选D项。当时美洲地区没有形成小农经济,排除A项;当时美洲地区没有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B项;当时前往美洲的移民人数很少,本土居民仍然是消费主体,排除C项。【命题点】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12.(2024·新余一模)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A.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C.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D.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 B解析 据材料“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可知,洛克的命题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明确反对君主专制,是对传统集权政治的否定,故选B项;洛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反对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客观要求,排除A项;洛克主要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而不是普通民众,排除C项;材料并未说明群众对洛克思想的反应,无法体现“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命题点】启蒙运动;洛克13.(2024·南昌高三开学考试)18世纪初,英国民众每年把大量资金预支给政府作为战争开支,议会承诺对战争款项进行长期监督,确保其“未被官僚及王室擅用”,并按时向公众通报款项用途,英国逐渐摆脱战争筹款困境。这主要得益于( )A.议会支配着政府的财政权力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商品输出促进社会财富积累D.宪政制度维护了政府的信用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可知,议会的发展迫使政府把它的外交政策设计和军事战略交给公众详审,这使之更易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有利于维护政府的信用,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议会对财权的监督,而非“支配”,排除A项;通过19世纪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国家政权,排除B项;社会财富的积累不是政府财政筹款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命题点】英国君主立宪制14.(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检测)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人口约为5 000万人,到1650年,降为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的人口却以空前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B.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C.世界地理发现的进展 D.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殖民进程开启,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殖民屠杀、传染病的流行,导致美洲人口锐减,同时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高产农作物的传播,有利于亚欧地区的人口增长,故选C项;传染病的蔓延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只能反映材料部分内容,排除A项;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是亚欧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不能完全反映材料,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大交换15.(2024·十堰高三调研)1750年,法国东部的一位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材料可用于说明( )A.早期殖民活动迟滞了法国发展B.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C.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加快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18世纪中后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封建贵族形成巨大冲击,第三等级即资产阶级崛起,这说明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故选B项;早期殖民扩张会促进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法国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无法得知其速度是否加快,排除C项;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命题点】法国大革命16.(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三统测)下表为美国1787年宪法1789年生效时的主要内容。序言 宪法产生的渊源第一条 规定立法权第二条 规定行政权第三条 规定司法权第四条 规定授予各州的权力第五条 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六条 规定宪法的效力地位第七条 规定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下列选项中,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突出宪法制定的群众基础B.全面借鉴启蒙运动的成果C.重视中央集权的体制构建D.缺乏人权问题的具体规定答案 D解析 表中的七条内容没有专门提及人权问题,尤其是黑人奴隶的人权问题及其具体规定,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是由资产阶级精英人士制定的,主要借鉴了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但不是“全面借鉴启蒙运动的成果”,故排除A、B两项。美国按照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实施的并不是中央集权体制,故排除C项。【命题点】西方近代法律的发展;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共和制17.(练素养·时空观念下的欧洲城市)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印书坊,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后期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广泛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18.(练视角·民族国家与国际法)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 B解析 从17世纪中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瑞士和荷兰独立,到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创立和重建一些国家,反映了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维也纳体系体现了封建势力对资本主义势力的暂时胜利,是历史的倒退,“更趋合理”说法有误,排除A项;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是20世纪国际格局发展的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9.(练主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形成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王权受到制约,故C项正确;根据“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可知,A项说法错误,排除;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国王“统而不治”,排除D项。20.(练题型·数据表格类试题)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 1731-1740年胡椒 20.1 4.3茶叶 0.02 9.26咖啡 0.63 5.35棉纺织品 62.59 65.35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答案 C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数量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数量稍有增长,表明民众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与其在亚洲的殖民扩张有关,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21.(练重难·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启蒙思想家倡导构建人人都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说明英国思想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C项正确;英国思想家否定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世界是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的社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过多干预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人参与到市场中,体现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但是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32分)22.(2024·江西卷,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荷兰海上势力扩展至全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为了增强霸权实力,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这成为英荷海上大战的导火索。双方先后发生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多佛密约》。1672年3月,法荷战争爆发。同月,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荷兰掘开拦海大坝,海水倒灌淹没国土,法国陆军进攻才暂时受阻。在海战中,荷兰击败英法联军。多年战争几乎耗尽了荷兰的经济储备。——摘编自彭波、施诚《千年贸易战争史》材料二 1688年,利用英国国内高层政治矛盾,荷兰的威廉王子成功推翻詹姆斯二世国王并获取英国王位,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革命一方面强化了英国的重商主义产业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利用荷兰的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能够在各方面与法国匹敌的英荷联盟,尤其是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面,百年之后再将变得虚弱的荷兰一脚踢下悬崖(第四次英荷战争),实现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美梦。结果的确是这样:通过赢得对法国的竞争,英国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崛起,不到一百年之后就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摘编自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欧洲列强殖民争霸的态势。(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8分)答案 (1)态势:荷兰处于霸主地位;英、法挑战削弱荷兰海上霸权;荷兰由盛转衰。(2)影响:“光荣革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获得荷兰金融资本,逐渐取得殖民霸权;荷兰失去了金融资本,丧失了海上霸权;法国面对英荷同盟竞争力减小,最终被英国打败;“光荣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增强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能力。(要从英、荷、法、世界四个维度回答。)【命题点】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3.(2024·青岛三模)(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部书的传记《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年开始,至1772年完成。·主编狄德罗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出身于手工业家庭的他承担手工业栏目。他亲自到工场、车间去观察,甚至直接参加劳动,以准确地描述各种机器和工具,解释各种操作程序和工艺。此外,他还主张把国王的权威降低为由人民的允许才能获得。·其余的编者共160人,他们系统地把当时全部知识汇编为一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多卷本图书。在生产与传播链条上,他们与出版商、经销商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处于一种恶劣的行业环境中。比如,一方面完善的版权保护缺失及盗版围困等;另一方面,由于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启蒙观念,招致了当局的不满。·《百科全书》历经流言、迫害最终保存下来。随着价格逐渐下降,读者群由传统的精英阶层渗透到了诸如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由法国境内到超出国界。作为编书官方语言的法语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最终法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国际通行的学术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书在出版之初达到数百万图尔里佛的规模,此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致使它成为18世纪最大的生意之一。——摘编自[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启蒙运动的生意》请你对“一部书的传记”加以解读。答案 《百科全书》的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是一批哲学观点和宗教信仰不一的知识分子,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编写此书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系统和大量的知识,而且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探索世界,获取真理,他们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作为18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辞书,法国的《百科全书》基本呈现出当时法国生产、科学、文艺的全貌,其内容包罗万象。18世纪的法国出版业已经形成了由作者、出版商、印刷商、销售商、读者等构成的整体,整个书籍的出版过程市场化和商业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作者通过对《百科全书》恶劣的出版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该书曲折的出版历程,实质描绘的是启蒙运动的曲折发展。《百科全书》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总的来说,《百科全书》的出版与流行,无论是从其成书的时代背景、内容而言,还是从其漫长而曲折的出版历程而言,抑或是从它的流通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而言,都象征着启蒙观念的产生与传播,被列为人类历史中最为夺目的珍宝之一。【命题点】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狄德罗单元检测十四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6题每题3分,17~21题每题4分,共68分)1.(2025·南昌月考)1171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诞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此后,银行陆续出现在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12—15世纪西欧的银行是经营存储贷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的诞生和发展( )A.加速了英国圈地运动发展B.推动了殖民探险活动C.瓦解了法国封君封臣制度D.导致了自由主义产生2.(2024·江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图选自《意大利诗选》中彼特拉克写的一首诗(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我像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 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 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A.人文主义者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赞美B.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对教权的猛烈批判C.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不懈追求D.浪漫主义是知识分子感情抒发的方式3.(2024·滨州二模)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有人这样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变化:一个专职为他人抄写书稿的群体逐渐形成,他们规模较大、所得酬金和社会地位较高,其中“尤以精通希腊文者为甚”,有些人甚至因为请他们抄写书稿而负债累累。这一变化( )A.为新的思想运动积蓄了力量B.催生了新的阶级和经济结构C.使文教事业摆脱了教会控制D.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4.(2024·汕头高三一模)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5.(2024·山东实验中学一模)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提出“在极端的情形下,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该思想有利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 D.彻底摆脱了宗教信仰6.(2024·太原二模)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同一年,尼德兰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论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经等7大系统,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A.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C.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D.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科学验证7.(2023·湖南卷,13)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8.(2024·长春三模)下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这可以用于研究( )A.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B.近代欧洲城市自治C.欧洲商业格局演变 D.西欧早期殖民扩张9.(2024·烟台二模)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国家 学者 观点荷兰 格劳秀斯 海洋不可占领,应向所有国家开放英国 塞尔登 沿海国有权占领其周围的海洋,英国及其历代君王应永享对其周边海域的排他性主权和管辖权葡萄牙 弗莱塔 保留海洋人类共有属性与地位的同时,应将部分航行与捕鱼权让渡给部分国家苏格兰 威尔伍德 在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限制的大洋上,应实行航行自由,但近海海域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A.欧洲国家争夺海洋权益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受到冲击C.国际海洋法规不断完善D.增进海洋共同利益成为共识10.(2024·重庆八中模拟)18世纪苏格兰在文教领域狂飙突进,发展出了以理性为核心,强调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和社会改革的哲学思想,从而诞生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弗格森、瓦特等著名学者和技术专家。这反映了( )A.苏格兰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B.科学革命荡涤了封建迷信的尘埃C.理性思潮在苏格兰的深刻影响 D.工业革命引发英国社会结构变化11.(2024·池州模拟)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7世纪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 )A.小农经济的抵制 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消费主体是移民 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12.(2024·新余一模)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A.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C.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D.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13.(2024·南昌高三开学考试)18世纪初,英国民众每年把大量资金预支给政府作为战争开支,议会承诺对战争款项进行长期监督,确保其“未被官僚及王室擅用”,并按时向公众通报款项用途,英国逐渐摆脱战争筹款困境。这主要得益于( )A.议会支配着政府的财政权力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商品输出促进社会财富积累D.宪政制度维护了政府的信用14.(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盟检测)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人口约为5 000万人,到1650年,降为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的人口却以空前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B.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C.世界地理发现的进展 D.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15.(2024·十堰高三调研)1750年,法国东部的一位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材料可用于说明( )A.早期殖民活动迟滞了法国发展B.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C.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加快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16.(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三统测)下表为美国1787年宪法1789年生效时的主要内容。序言 宪法产生的渊源第一条 规定立法权第二条 规定行政权第三条 规定司法权第四条 规定授予各州的权力第五条 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六条 规定宪法的效力地位第七条 规定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下列选项中,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突出宪法制定的群众基础B.全面借鉴启蒙运动的成果C.重视中央集权的体制构建D.缺乏人权问题的具体规定17.(练素养·时空观念下的欧洲城市)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18.(练视角·民族国家与国际法)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19.(练主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形成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统而不治”20.(练题型·数据表格类试题)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 1731-1740年胡椒 20.1 4.3茶叶 0.02 9.26咖啡 0.63 5.35棉纺织品 62.59 65.35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21.(练重难·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二、非选择题(共32分)22.(2024·江西卷,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荷兰海上势力扩展至全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为了增强霸权实力,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这成为英荷海上大战的导火索。双方先后发生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多佛密约》。1672年3月,法荷战争爆发。同月,英国对荷兰不宣而战。荷兰掘开拦海大坝,海水倒灌淹没国土,法国陆军进攻才暂时受阻。在海战中,荷兰击败英法联军。多年战争几乎耗尽了荷兰的经济储备。——摘编自彭波、施诚《千年贸易战争史》材料二 1688年,利用英国国内高层政治矛盾,荷兰的威廉王子成功推翻詹姆斯二世国王并获取英国王位,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革命一方面强化了英国的重商主义产业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利用荷兰的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能够在各方面与法国匹敌的英荷联盟,尤其是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面,百年之后再将变得虚弱的荷兰一脚踢下悬崖(第四次英荷战争),实现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美梦。结果的确是这样:通过赢得对法国的竞争,英国以更快的速度迅速崛起,不到一百年之后就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摘编自文一《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欧洲列强殖民争霸的态势。(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8分)23.(2024·青岛三模)(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部书的传记《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从1751年开始,至1772年完成。·主编狄德罗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出身于手工业家庭的他承担手工业栏目。他亲自到工场、车间去观察,甚至直接参加劳动,以准确地描述各种机器和工具,解释各种操作程序和工艺。此外,他还主张把国王的权威降低为由人民的允许才能获得。·其余的编者共160人,他们系统地把当时全部知识汇编为一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多卷本图书。在生产与传播链条上,他们与出版商、经销商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处于一种恶劣的行业环境中。比如,一方面完善的版权保护缺失及盗版围困等;另一方面,由于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启蒙观念,招致了当局的不满。·《百科全书》历经流言、迫害最终保存下来。随着价格逐渐下降,读者群由传统的精英阶层渗透到了诸如律师、医生等中产阶级,由法国境内到超出国界。作为编书官方语言的法语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最终法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国际通行的学术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书在出版之初达到数百万图尔里佛的规模,此后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致使它成为18世纪最大的生意之一。——摘编自[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启蒙运动的生意》请你对“一部书的传记”加以解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十四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解析版).docx 单元检测十四 工场手工业时期: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