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五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版)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检测十五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版)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十五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6题每题3分,17~21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临沂二模)工业化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型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这表明工场手工业是(  )
A.工业时代的需求
B.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
C.传统文明的延续
D.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仍然存在,并且吸收了大量因机器生产而剩余的劳动力,这说明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故选B项;机器大生产是工业时代的需求,与题目要求“工场手工业”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传统文明延续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的工场手工业,“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工业革命
2.(2024·济南联考)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18世纪拉丁美洲出现了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成为保存和传播“禁书”的途径,以及秘密组织传播欧洲先进思想。这些都反映了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故选C项;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是在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提到了科学的传播,但材料主旨是启蒙思想的传播,而不是科学对民族运动的推动,排除D项。
【命题点】拉美独立运动
3.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  )
A.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
B.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C.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
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打破了自然的限制,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正好符合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故选C项。A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工厂制度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制度而不是行业组织的发展,排除D项。
【命题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4.(2024·河南青桐联盟高三月考)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后,国王虽然还保有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的权力,但议会对内阁的政策和提案具有否决权,一旦国王任命的首相不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议会就会否决内阁首相的提案,拒绝与内阁合作,导致内阁只能选择辞职。这反映出(  )
A.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C.民主政治的基础扩大
D.三权分立构想付诸实践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后,国王只是保留着形式上对首相的任命权,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8世纪20年代,A项排除。仅凭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基础扩大,C项排除。将三权分立构想付诸实践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D项排除。
【命题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英国议会改革
5.(2024·漳州高三三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现代”是指(  )
A.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C.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
D.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方面,比较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与“古典社会”的不同,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了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现代”主要在于生产力的大发展,即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故选D项。
【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
6.(2024·枣庄二模)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是(  )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A.《共产党宣言》
B.《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C.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
D.《四月提纲》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文件要求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应联合起来,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宗旨相符,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主要论述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公社人民的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四月提纲》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第一国际
7.(2025·山东“枫叶杯”第三次模拟)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在公报中说:“我们热诚希望和解,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想实现联合,以达到我们努力追求的目的。因此,我们曾向反对我们的人开诚布公地伸出友谊之手。”这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者(  )
A.放弃暴力斗争的革命方式
B.尝试以和平的手段实现目标
C.极力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
D.积极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在公报中明确表达了“我们热诚希望和解,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想实现联合”,这显示了巴黎公社领导者试图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标,故选B项;虽然公报中表达了和解和联合的愿望,但这并不等同于放弃暴力斗争,排除A项;公报中并未明确提及农民阶级或争取其支持的内容,排除C项;公报中并未明确提及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的内容,排除D项。
【命题点】巴黎公社
8.19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确定享有贵族权利的人由五六十年代的不足一万增长至两万多,新进入贵族行列的大多为实业家,如铁路商人、工厂主、大农场主,并且他们以“把工业打开通向贵族的门径,把贵族引向工业”作为“使命”。材料重点揭示了俄国(  )
A.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
B.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C.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
D.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内部动力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方面促使传统土地旧贵族变卖土地成为无产者或转化为工商业资产阶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因实力提升进入贵族群体,参与政治,享有特权,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人们对工业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产阶级实力的壮大,旧贵族也日益资产阶级化,这恰恰体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动力,排除D项。
【命题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9.(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模)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公共场合被要求内穿紧身胸衣和裙撑,外搭窄袖上衣和拖地长裙,层层束缚之下宛如“时尚的奴隶”。19世纪后半期起,由于户外运动和做工的需要,女装改革运动兴起,长裤和休闲套装备受欢迎。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
A.经济发展助推女性解放
B.男女平等趋势有所强化
C.女性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女性服装束缚着女性活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女性工作的越来越多,服装也逐渐趋向实用,便于工作活动。由此得知,经济发展助推女性解放,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具体的数据对比,无法得知男女平等趋势是否强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女性服装变化,没有女性从政的信息,无法得知女性民主意识是否增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
【命题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0.(2024·日照三模)下表为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变化。这一现象折射出(  )
年代 向欧美输出 向欠发达世界输出 向其他国家输出
183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A.海外市场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
B.垂直性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
C.统一世界市场向全球各地拓展
D.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从1830到1900年,英国棉布向欧美输出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向欠发达世界输出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垂直性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棉布向不同地区出口量的占比变化情况,不能说明海外市场对英国经济的作用,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且材料只是英国的棉布出口情况,不能说明整个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只是英国的棉布贸易,不涉及欧美其他国家,排除D项。
【命题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1.(2024·百师联盟联考)1891年,以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泛不列颠节”运动会开幕。英国国内及殖民地的报刊都进行了大力宣传,其理念广受各国运动员和教育家的欢迎,还得到海内外政界人士的青睐。这表明当时(  )
A.英式文化获得民众认同
B.大国竞争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
C.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D.英国借助软实力维系殖民帝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涉及英国借助举办体育竞赛在其殖民地宣传理念,扩大自身影响力,加强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与认同感,维系英国殖民帝国,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及普通民众的态度,且“体育竞赛”不能够代表所有英式文化,排除A项;19世纪末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逐步结成军事集团、军备竞争激烈,而非体育领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多的是英国的单向输出,排除C项。
【命题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2.(2024·赣州二模)1860—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A.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B.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发展
D.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可知,在1860—1900年间,随着欧亚移民迁入,美国人口随之增长,其工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加速,表明人口红利助推了美国经济发展,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大量欧亚移民迁入美国与工业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不是“控制人口增长”,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减少移民迁入”,排除B项;该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排除D项。
【命题点】近代人口迁徙
13.(2024·鞍山一模)观察下图,关于西方殖民者殖民区域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A.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资本的推动
C.列强殖民扩张模式的转变
D.重商主义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的非洲只有沿海城市受到侵略,20世纪初非洲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的史实可知,这是由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模式发生变化,即由暴力掠夺转化为商品和资本输出,故选C项;工业革命之前列强资本原始积累,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A项;垄断资本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对外侵略的动力,不能解释侵略方式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前的经济思想,排除D项。
【命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4.(2024·鞍山高三期末)如图漫画创作于1904年,画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环绕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是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古巴和圣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该漫画意在表明(  )
A.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宣告结束
B.独立运动浪潮席卷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C.拉丁美洲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美国利用武力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依仗科技、经济、军事力量对拉丁美洲进行武力干涉,干涉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事务,故选D项。
【命题点】大棒政策
15.(2024·广西猜题卷)据统计,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增加到46.5%;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上述变化(  )
A.表明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B.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C.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
D.为德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德国女性在农业、工业和采矿业中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德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人数的增加,未涉及女性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A项;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排除D项。
【命题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6.(2024·阜阳高三开学统测)《1905—1909年波斯革命》中写道: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表现为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其意在说明(  )
A.亚非拉民主革命具有多元性
B.亚洲觉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亚洲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亚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中国的辛亥革命,伊朗的立宪革命是其中的代表,故选C项;“亚非拉民主革命”不合题意,与材料仅提及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悖,排除A项;“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合题意,与材料“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相悖,排除B项;“亚洲”范围过大,此时只有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排除D项。
【命题点】亚洲觉醒
17.(练情境·宪法颁布里的历史)据统计,拉美各国取得独立后的150年中,共颁布了180多部宪法,其中大部分是在1850年以前颁布的。仅委内瑞拉一国,就颁布了22部宪法。从各国宪法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中央集权制,几乎所有的原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在独立后都采用总统制。这(  )
A.反映了代议制在世界的扩展
B.保障拉美各国实现繁荣富强
C.说明拉美国家照搬美国体制
D.消除了殖民者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宪法”“中央集权制”“总统制”可知,拉美各国独立后,学习了美国、法国的宪法与制度,这反映了代议制在世界的扩展,故选A项;受殖民主义侵略的影响,单凭学习资产阶级代议制,不能保障拉美各国实现繁荣富强,排除B项;“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8.(练题型·从数据图表看法国社会状况)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纳税金额 人数 职业 0.5-0.6万 0.6-0.7万 0.7-0.8万 0.8-1.0万 1.0-1.5万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 /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据上表可知,当时法国(  )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可知,1840年,法国纳税人,尤其是高额纳税人仍以土地所有者为主,工业家和商人、银行家人数较少,这说明法国资产阶级力量仍较为薄弱,即工业化程度有限,故选B项;材料只能反映出缴税较多的职业,与社会阶层固化无关,排除A项;贫富差距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法国税率,无法得出“税收负担较沉重”的结论,排除D项。
19.(练主干·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由北美殖民地各州自由联合组建的国家,无论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国参议院每州都平等地拥有两个席位,德意志帝国是经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的,普鲁士在联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C项正确;两国的联邦制度主要是社会上层精英决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选择,排除A项;美国各州的实力也不相同,但仍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排除B项;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解释上述现象,排除D项。
20.(练常考·巴黎公社的性质)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可知,巴黎公社加深了普通人民群众与政权的联系,它是代表普通大众的新政权,这体现了工人政权鲜明特征,故选C;巴黎公社并未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所以它很快就失败了,排除A;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大革命时期就已被废除,这不是巴黎公社对历史的贡献,排除B;俄国革命20世纪才发生,排除D。
21.(练易错·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原住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 D
解析 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北美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项;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B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22.(2024·辽宁卷,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6分)
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文学作品广泛传播带来的影响;“欧陆游学”传统;莎士比亚等知名作家带来的名人效应;旅游者好奇心的驱使。
(2)影响: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发展了地区经济;加深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丰富了民众生活;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命题点】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23.(2024·烟台二模)(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许公司在非洲复兴。1886年英国政府授予“国民非洲公司”特许状,不久后改名为“皇家尼日尔公司”。1900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公司所占土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与尼日利亚部落首领签订的“标准条约”(部分文本)
   年   月   日,首长   与皇家尼日尔公司签订条约 1 我们,署名的首长   ,为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今天将我们的整个领土永远割让给公司和它的继任者。但如果公司要求使用任何土地,应向私人拥有者支付合理金额。 2 我们将授予公司及其继任者全部管辖权;并保证未经公司批准,不与其他部落开战。 3 我们还授予公司及其继任者在我们区域内永远唯一的开采权。 4 不与公司以外其他任何外国人进行交往。 ……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府授予特许状后,皇家尼日尔公司颁布高昂的关税和许可证条例,利用经济优势在进出口方面控制非洲市场与生产商。棕榈油是其“合法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蔓延,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为满足欧洲交通运输业发展对橡胶的需求,该公司建立了一个小型橡胶实验种植园鼓励种植。1890至1892年,法国以探险尼日尔河道和商业贸易为由,派遣米松携带军事武器进入公司领域,杀害、致残并将数百名受英国保护人员卖为奴隶。而且未经公司允许,他们在公司区域建立贸易站。1892年8月,皇家尼日尔公司在英国政府支持下,以非法贸易为由驱逐了米松团队。——摘编自项容《皇家尼日尔公司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皇家尼日尔公司在英国对西非殖民扩张中的多重角色。
答案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英国借助特许公司加紧侵略,加强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
条约中领土割让及管理等信息,反映出公司服务于英国在西非的殖民拓展和行政管理,成为英国在尼日利亚殖民地的实际统治者;唯一开采权、关税及许可条例、打击法国贸易站及橡胶、棕榈油原料出口等信息,反映出公司在该地区处于开发和贸易垄断地位,成为英国在西非市场的开拓者和资源的掠夺者;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驱逐法国探险队等信息,反映出该公司排挤竞争对手,成为英国争夺西非的总先锋。
皇家尼日尔公司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西非过程中充当了英国政府代理人的角色,保证了英国利益的最大化,加速了非洲被瓜分的进程。
【命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单元检测十五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6题每题3分,17~21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临沂二模)工业化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型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这表明工场手工业是(  )
A.工业时代的需求
B.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
C.传统文明的延续
D.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2.(2024·济南联考)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3.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  )
A.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
B.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C.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
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4.(2024·河南青桐联盟高三月考)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后,国王虽然还保有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的权力,但议会对内阁的政策和提案具有否决权,一旦国王任命的首相不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议会就会否决内阁首相的提案,拒绝与内阁合作,导致内阁只能选择辞职。这反映出(  )
A.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C.民主政治的基础扩大
D.三权分立构想付诸实践
5.(2024·漳州高三三模)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现代”是指(  )
A.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C.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
D.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6.(2024·枣庄二模)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是(  )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A.《共产党宣言》
B.《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C.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
D.《四月提纲》
7.(2025·山东“枫叶杯”第三次模拟)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在公报中说:“我们热诚希望和解,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想实现联合,以达到我们努力追求的目的。因此,我们曾向反对我们的人开诚布公地伸出友谊之手。”这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者(  )
A.放弃暴力斗争的革命方式
B.尝试以和平的手段实现目标
C.极力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
D.积极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
8.19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确定享有贵族权利的人由五六十年代的不足一万增长至两万多,新进入贵族行列的大多为实业家,如铁路商人、工厂主、大农场主,并且他们以“把工业打开通向贵族的门径,把贵族引向工业”作为“使命”。材料重点揭示了俄国(  )
A.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
B.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C.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
D.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内部动力
9.(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模)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公共场合被要求内穿紧身胸衣和裙撑,外搭窄袖上衣和拖地长裙,层层束缚之下宛如“时尚的奴隶”。19世纪后半期起,由于户外运动和做工的需要,女装改革运动兴起,长裤和休闲套装备受欢迎。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
A.经济发展助推女性解放
B.男女平等趋势有所强化
C.女性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10.(2024·日照三模)下表为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变化。这一现象折射出(  )
年代 向欧美输出 向欠发达世界输出 向其他国家输出
183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A.海外市场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
B.垂直性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
C.统一世界市场向全球各地拓展
D.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
11.(2024·百师联盟联考)1891年,以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泛不列颠节”运动会开幕。英国国内及殖民地的报刊都进行了大力宣传,其理念广受各国运动员和教育家的欢迎,还得到海内外政界人士的青睐。这表明当时(  )
A.英式文化获得民众认同
B.大国竞争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
C.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D.英国借助软实力维系殖民帝国
12.(2024·赣州二模)1860—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A.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B.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发展
D.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3.(2024·鞍山一模)观察下图,关于西方殖民者殖民区域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A.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资本的推动
C.列强殖民扩张模式的转变
D.重商主义的要求
14.(2024·鞍山高三期末)如图漫画创作于1904年,画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环绕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是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古巴和圣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该漫画意在表明(  )
A.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宣告结束
B.独立运动浪潮席卷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C.拉丁美洲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美国利用武力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
15.(2024·广西猜题卷)据统计,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增加到46.5%;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上述变化(  )
A.表明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B.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C.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
D.为德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16.(2024·阜阳高三开学统测)《1905—1909年波斯革命》中写道: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表现为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其意在说明(  )
A.亚非拉民主革命具有多元性
B.亚洲觉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亚洲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亚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7.(练情境·宪法颁布里的历史)据统计,拉美各国取得独立后的150年中,共颁布了180多部宪法,其中大部分是在1850年以前颁布的。仅委内瑞拉一国,就颁布了22部宪法。从各国宪法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中央集权制,几乎所有的原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在独立后都采用总统制。这(  )
A.反映了代议制在世界的扩展
B.保障拉美各国实现繁荣富强
C.说明拉美国家照搬美国体制
D.消除了殖民者对当地的影响
18.(练题型·从数据图表看法国社会状况)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纳税金额 人数 职业 0.5-0.6万 0.6-0.7万 0.7-0.8万 0.8-1.0万 1.0-1.5万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 /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据上表可知,当时法国(  )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19.(练主干·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A.人民的自愿选择
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练常考·巴黎公社的性质)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21.(练易错·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原住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22.(2024·辽宁卷,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6分)
23.(2024·烟台二模)(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许公司在非洲复兴。1886年英国政府授予“国民非洲公司”特许状,不久后改名为“皇家尼日尔公司”。1900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公司所占土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与尼日利亚部落首领签订的“标准条约”(部分文本)
   年   月   日,首长   与皇家尼日尔公司签订条约 1 我们,署名的首长   ,为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今天将我们的整个领土永远割让给公司和它的继任者。但如果公司要求使用任何土地,应向私人拥有者支付合理金额。 2 我们将授予公司及其继任者全部管辖权;并保证未经公司批准,不与其他部落开战。 3 我们还授予公司及其继任者在我们区域内永远唯一的开采权。 4 不与公司以外其他任何外国人进行交往。 ……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府授予特许状后,皇家尼日尔公司颁布高昂的关税和许可证条例,利用经济优势在进出口方面控制非洲市场与生产商。棕榈油是其“合法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蔓延,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为满足欧洲交通运输业发展对橡胶的需求,该公司建立了一个小型橡胶实验种植园鼓励种植。1890至1892年,法国以探险尼日尔河道和商业贸易为由,派遣米松携带军事武器进入公司领域,杀害、致残并将数百名受英国保护人员卖为奴隶。而且未经公司允许,他们在公司区域建立贸易站。1892年8月,皇家尼日尔公司在英国政府支持下,以非法贸易为由驱逐了米松团队。——摘编自项容《皇家尼日尔公司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皇家尼日尔公司在英国对西非殖民扩张中的多重角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