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方学者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在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继出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东西方同时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鼓励新思想的提出 B.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入C.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 D.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2.农民战争推动政策调整,下列对应内容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末农民大起义——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黄巾起义——魏晋南北朝大力提倡佛教C.黄巢起义——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李自成起义——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强化皇权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下图年代尺中的( )A.①时期 B.③时期 C.④时期 D.②时期4.一座工厂的兴衰与时代共命运。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杭州通益公纱厂,在民国三年改名为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并扩大规模。它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来杭创办工厂C.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产业5.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1937——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A.革命时期:从国民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B.军队名称:从工农红军到人民解放军C.总后方:从陕北延安到江西瑞金 D.斗争对象:从国民党反动派到日本侵略者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代表。这种风貌是( )A.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B.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C.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7.同时空的世界历史精彩纷呈。据下表可知( )时间 国别 发展概况公元7世纪 中国 隋唐盛世日本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对外扩张拜占庭帝国 经济较活跃,仍承认奴隶制A.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亚洲国家都处于领先的地位C.古代世界文明缺乏相互交流 D.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兴起8.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革命爆发都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B.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都促使资产阶级统治的初步确立 D.革命后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9.下图所示为1876—1970年美国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内燃机的使用 C.电力的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0.小王同学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主题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D.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二、材料题11.当我们走进历史深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一次次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美好相遇,便呈现在眼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米和小米的相遇】距今11000—9000年北京门头沟区东湖林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的粟和黍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材料二 【汉族和胡族的相遇】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和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材料三 【山川和河海的相遇】 A B(1)据材料一指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途径是什么?两处遗址的发现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象?据材料概括汉族和胡族相遇后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A处的水利工程名称。B图体现了元朝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4)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史实再写出一例相遇主题,分析该相遇的历史意义。12.“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在几千年的制度变更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思路和体制基础,奠定当今制度优越性的底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年)材料二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至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钱穆《国史大纲》(成书于1939年)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追求创立的新政体以及它在中国建立的法律保障。(2)根据材料一和二分析孙中山和钱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同认识,并简述导致不同历史解释产生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另举一例阐释这一中心是如何体现的?示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三、综合题13.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 【查阅资料——探究战争缘起】(1)一组同学在研究两次世界大战起源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完成相关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演讲 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以及塞尔维亚给奥匈帝国的照会,我决定立即返回祖国并命令舰队去威廉港集合。我刚离开,就从挪威方面了解到英国舰队……准备逮捕我。——摘编自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 但泽从我们的国土分离了出去,港口被波兰所强占。和德国东部的其他领土一样,在那里居住的德国少数民族,遭受着最为凄苦的虐待。100多万有着德国血统的人,在1919-1920年被迫离开了家乡……我决定用几个月来波兰对我们使用的语言作出回应。——1939年希特勒9月1日的演讲爆发原因 ①回忆录中德皇立即回国是因为哪一事件的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德矛盾反映的实质。 ②结合所学写出希特勒是如何“回应波兰的”?德国领土缩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任务二 【再现会议——达成和平共识】(2)第二组同学制作了知识卡片。请你帮他们完成知识卡片的制作。图片 巴黎和会三巨头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③______组织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 ④______ ⑤______任务三 【深刻反思——体会战争影响】(3)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第三组同学阅读文献资料,摘录了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拟定一个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国家33个,人口15亿,伤亡3000余万人。一战结束后,由于原有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时隔不到2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把84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火,军民伤亡1亿余人。人类运用自己制造的坦克、军舰、飞机相互杀戮,生命在战争中转瞬枯萎,文明在战火中遭到蹂躏。两次世界大战以规模之巨、破坏之大、伤亡之重、影响之深,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空前位置。它们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浩劫,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摘编自李成刚《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与启示》(4)除了以上摘录内容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其他影响。《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2.A3.C4.C5.D6.D7.A8.C9.B10.D11.(1)考古;说明(距今约10000年前后)中国出现原始农耕文明。(2)民族交融;农耕技术、音乐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两点)(3)都江堰;元朝对外交往海陆并举,陆路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海外贸易特别发达等。(两点)(4)如农业新物种的相遇,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12.(1)(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孙中山否定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政体,钱穆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钱穆先生想通过正视国史来凝聚民心,增强民族自信心,一致抗日。(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四大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答案内容包括制度名称和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都可以进行阐释。)13.(1)①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实质: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②做法:德国闪电袭击波兰。原因: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限制。(2)③:联合国;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⑤:两极格局(3)观点: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浩劫或科技是一把双刃剑。(4)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实力,改变了世界格局;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快战后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