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2小题为道德与法治学科选择题,其中第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8分;第13—24小题为历史学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5·关岭模拟)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证明了滚滚东流的长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以下对河姆渡人的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 B.饲养马、牛等家畜
C.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筑中 D.种植粟等农作物
2.(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史明明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等
影响: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澶渊之盟
3.(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颁布“推恩令”
◆实行“厂卫”制度
◆设立军机处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繁荣的社会经济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安定的民众生活
4.(2025·关岭模拟)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立兴中会,号召(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2025·关岭模拟)1936年,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在杂志《宇宙风》上发表,其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精神崩溃,最终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该小说发表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三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五年 D.民国二十六年
6.(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部分),其中“▲”处应为(  )
A.百团大战 B.孟良固战役 C.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
7.(2025·关岭模拟)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史事(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8.(2025·关岭模拟)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这是全球舆论一个相当罕见的共识。他所提出的改革开放及“南方谈话”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是(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彭德怀 D.周恩来
9.(2025·关岭模拟)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代表了古代亚非地区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以下文明与其代表性文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楔形文字、金字塔
B.古巴比伦——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佛教《摩诃婆罗多》
D.中国——太阳历、青铜器
10.(2025·关岭模拟)“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言反映的是(  )
A.庄园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共和制 D.元首制
11.(2025·关岭模拟)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B.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C.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
D.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2.(2025·关岭模拟)英国人约翰·W.梅森在《冷战(1945―1991)》一书中指出:“如果把这一时期(‘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事实是(  )
A.“冷战”时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复兴
C.“冷战”时期联合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D.“冷战”时期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5—29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5·关岭模拟)【“刻”写永恒·文明回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14.(2025·关岭模拟)【伟大转折·生死攸关】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5.(2025·关岭模拟)【科技先锋·创新精神】如下图中间的圆形内应填写的人物是   。
16.(2025·关岭模拟)【侵略战争·文明交流】   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7.(2025·关岭模拟)【国际格局·时代变革】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   趋势加强,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复杂多样。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30小题,共10分。
18.(2025·关岭模拟)史明辨同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制作了如图的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914―1939年)
知识结构图
(1)将下列符合知识结构图中①、②两处的词语放入合适位置。
雅尔塔会议 巴黎和会 甘地 扎格鲁尔
(2)根据如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致经过”,绘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
(3)结合如图及所学知识,协助史明辨同学,从世界秩序、经济状况、民族民主运动等角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特征。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1分,共21分。
19.(2025·关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朝代 政治制度特点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三
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宋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3)观察材料三中的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政治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025·关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湖南省委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夺取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果断地改变了原有部署,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量薄弱的乡村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建设
①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② 抗战时期,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新的选举条例在选举原则、选举资格、选举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符合农民特点的规定。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农民监督政府和干部的工作
③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整理自余伯流等主编《中国苏区史》、张俊国《延安时期党的农民
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初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填“正确 ”,错误项的括号内填“错误”)
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都失败了 (  )
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 (  )
(2)请将材料二中各时期政权建设地点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填序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时期的政权建设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在全国创建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3)综上所述,概括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A符合题意;
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没有马,排除C;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高温潮湿,住干栏式的房屋,排除B;
半坡人种植粟等农作物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公元前356年”及内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等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A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排除B;
“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时期,排除C;
澶渊之盟指的是北宋和辽之间的协议,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颁布:‘推恩令’、实行‘厂卫制度’、设立军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厂卫制度”“军机处”分别是汉武帝、明太祖(和后来的明成祖)以及清朝雍正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符合题意;
“推恩令”“厂卫制度”“军机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民族政策、社会经济、民众生活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1894年……成立兴中会”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符合兴中会的号召内容,A符合题意;
北洋军阀统治开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1894年时还不存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问题,排除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并非兴中会的号召,排除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与1894年兴中会没有关联,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6年,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在杂志《宇宙风》上发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民国元年,所以根据公元算民国纪年,应该是用公元年份减1911,得到民国年份,所以1936-1911=25,即民国25年,C符合题意;
民国二十三年是1934年,排除A;
民国二十四年是1935年,排除B;
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等信息分析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三场决定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场战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D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排除A;
孟良固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排除B;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发生在1947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A;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
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在外交上孤立中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改革开放”和“南方谈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这一政策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邓小平主导推动,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开启了经济腾飞的新阶段;南方谈话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进一步破除思想束缚,为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关键动力。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自提出并推动这两项政策,B符合题意;
刘少奇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是国家主席,但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A;
彭德怀是开国元帅,军事领域贡献突出,未参与改革开放决策,排除C;
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去世,而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所以时间上不符合,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南方谈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代表性成就是佛教、《摩诃婆罗多》,C符合题意;
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埃及无关,排除A;
象形文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成就,与古巴比伦无关,排除B;
太阳历属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成就,与中国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种姓制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9世纪欧洲的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B符合题意;
西欧庄园制是西欧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排除A;
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排除C;
元首制是古罗马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287年的一种政治制度,由第一公民领导国家,受到元老院和人民的授权,但不享有无所不包的权力,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对农奴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符合题意;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是客观史实,“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
而“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是对一战后美国人口数量的客观描述,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题干“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 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虽对峙对抗,但因双方军事力量强大且都拥有核武器,形成了 “相互确保摧毁” 的核威慑态势,都不敢轻易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使得世界在这一时期总体维持了和平状态,有力支持了 “冷战” 时期是 “长时期的和平” 这一观点 ,A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旨在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遏制苏联,重点在于经济与地缘政治方面,和冷战时期整体的和平状况没有直接关联,不能支持该观点,排除B;
冷战时期,联合国受美苏等大国影响和操控,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和平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并非发挥巨大作用,无法作为 “长时期的和平” 的支撑依据,排除C;
冷战时期科技领域确实有重大突破,像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但科技进步和 “长时期的和平” 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不能用来支持这一观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商朝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答案为:商朝。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4.【答案】遵义会议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义会议的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遵义会议。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遵义会议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5.【答案】屠呦呦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青蒿素”“疟疾防治”“2015年”“诺贝尔奖”和所学知识可知,圆形内应填写的人物是屠呦呦,屠呦呦在疟疾防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她发现的青蒿素 ,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屠呦呦因这一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本土科学家。
故答案为:屠呦呦。
【点评】本题考查屠呦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屠呦呦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6.【答案】亚历山大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帝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7.【答案】多极化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复杂多样。
故答案为:多极化。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8.【答案】(1)①:巴黎和会。②:甘地。
(2)
(3)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等签署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为巴黎和会;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②为甘地。
(2)本题考查一战的知识。
时间轴:根据只是结构图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法德两国进行了残酷的凡尔登战役,伤亡人数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8年,同盟国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3)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主要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协约和三国联盟之间的敌对和扩军备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重新确定了世界格局,虽然只是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也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其时代特征是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①:巴黎和会。②:甘地。
(2)
(3)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及战后世界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合适位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等签署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为巴黎和会;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②为甘地。
(2)时间轴:根据只是结构图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法德两国进行了残酷的凡尔登战役,伤亡人数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8年,同盟国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3)变化: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主要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协约和三国联盟之间的敌对和扩军备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重新确定了世界格局,虽然只是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也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其时代特征是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19.【答案】(1)受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谋士,王室子弟。
(2)不同点: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中央管理特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管理特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知识点】“贞观之治”;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材料一“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分析可知先代贵族,根据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分析可知功臣谋士,根据材料一“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分析可知王室子弟。
(2)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根据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根据材料二“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分析可知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分析可知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本题考查元朝政治结构。根据材料三“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属于论述题,根据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元朝政治制度等信息分析可知可以从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作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故答案为:
(1)受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谋士,王室子弟。
(2)不同点: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中央管理特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管理特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受封对象:根据材料一“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分析可知先代贵族,根据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分析可知功臣谋士,根据材料一“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分析可知王室子弟。
(2)不同点:根据材料二“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根据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根据材料二“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分析可知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分析可知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特点:根据材料三“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本题属于论述题,根据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元朝政治制度等信息分析可知可以从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作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0.【答案】(1) 错误。正确。
(2) ①:A。③:B。
示例: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 理解: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国民大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共湖南省委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夺取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可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与南昌起义无关,因此填入错误;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果断地改变了原有部署,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量薄弱的乡村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因此填入正确。
(2)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①:根据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因此①对应A的位置。③: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该内容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此③处对应B的位置。
示例:根据材料二“抗战时期,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选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地位变化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故答案为:
(1) 错误。正确。
(2) ①:A。③:B。
示例: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 理解: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敌后战场、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2小题为道德与法治学科选择题,其中第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8分;第13—24小题为历史学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5·关岭模拟)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证明了滚滚东流的长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以下对河姆渡人的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 B.饲养马、牛等家畜
C.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筑中 D.种植粟等农作物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A符合题意;
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没有马,排除C;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高温潮湿,住干栏式的房屋,排除B;
半坡人种植粟等农作物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史明明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等
影响: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澶渊之盟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公元前356年”及内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等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A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年,排除B;
“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时期,排除C;
澶渊之盟指的是北宋和辽之间的协议,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颁布“推恩令”
◆实行“厂卫”制度
◆设立军机处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繁荣的社会经济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安定的民众生活
【答案】C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颁布:‘推恩令’、实行‘厂卫制度’、设立军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厂卫制度”“军机处”分别是汉武帝、明太祖(和后来的明成祖)以及清朝雍正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符合题意;
“推恩令”“厂卫制度”“军机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与民族政策、社会经济、民众生活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5·关岭模拟)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立兴中会,号召(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1894年……成立兴中会”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符合兴中会的号召内容,A符合题意;
北洋军阀统治开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1894年时还不存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问题,排除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并非兴中会的号召,排除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与1894年兴中会没有关联,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5·关岭模拟)1936年,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在杂志《宇宙风》上发表,其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精神崩溃,最终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该小说发表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三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五年 D.民国二十六年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36年,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在杂志《宇宙风》上发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民国元年,所以根据公元算民国纪年,应该是用公元年份减1911,得到民国年份,所以1936-1911=25,即民国25年,C符合题意;
民国二十三年是1934年,排除A;
民国二十四年是1935年,排除B;
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5·关岭模拟)如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部分),其中“▲”处应为(  )
A.百团大战 B.孟良固战役 C.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等信息分析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三场决定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场战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D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排除A;
孟良固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排除B;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发生在1947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5·关岭模拟)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史事(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A;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
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在外交上孤立中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5·关岭模拟)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这是全球舆论一个相当罕见的共识。他所提出的改革开放及“南方谈话”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是(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彭德怀 D.周恩来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改革开放”和“南方谈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这一政策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邓小平主导推动,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开启了经济腾飞的新阶段;南方谈话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进一步破除思想束缚,为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关键动力。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自提出并推动这两项政策,B符合题意;
刘少奇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是国家主席,但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A;
彭德怀是开国元帅,军事领域贡献突出,未参与改革开放决策,排除C;
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去世,而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所以时间上不符合,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南方谈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5·关岭模拟)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代表了古代亚非地区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以下文明与其代表性文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楔形文字、金字塔
B.古巴比伦——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佛教《摩诃婆罗多》
D.中国——太阳历、青铜器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代表性成就是佛教、《摩诃婆罗多》,C符合题意;
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埃及无关,排除A;
象形文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成就,与古巴比伦无关,排除B;
太阳历属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成就,与中国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种姓制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5·关岭模拟)“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言反映的是(  )
A.庄园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共和制 D.元首制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9世纪欧洲的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B符合题意;
西欧庄园制是西欧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排除A;
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排除C;
元首制是古罗马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287年的一种政治制度,由第一公民领导国家,受到元老院和人民的授权,但不享有无所不包的权力,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制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5·关岭模拟)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B.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C.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
D.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对农奴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符合题意;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是客观史实,“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
而“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是对一战后美国人口数量的客观描述,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5·关岭模拟)英国人约翰·W.梅森在《冷战(1945―1991)》一书中指出:“如果把这一时期(‘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事实是(  )
A.“冷战”时期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B.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复兴
C.“冷战”时期联合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D.“冷战”时期科技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题干“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 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虽对峙对抗,但因双方军事力量强大且都拥有核武器,形成了 “相互确保摧毁” 的核威慑态势,都不敢轻易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使得世界在这一时期总体维持了和平状态,有力支持了 “冷战” 时期是 “长时期的和平” 这一观点 ,A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旨在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遏制苏联,重点在于经济与地缘政治方面,和冷战时期整体的和平状况没有直接关联,不能支持该观点,排除B;
冷战时期,联合国受美苏等大国影响和操控,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和平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并非发挥巨大作用,无法作为 “长时期的和平” 的支撑依据,排除C;
冷战时期科技领域确实有重大突破,像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但科技进步和 “长时期的和平” 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不能用来支持这一观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5—29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5·关岭模拟)【“刻”写永恒·文明回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答案】商朝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答案为:商朝。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4.(2025·关岭模拟)【伟大转折·生死攸关】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答案】遵义会议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义会议的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遵义会议。
【点评】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遵义会议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5.(2025·关岭模拟)【科技先锋·创新精神】如下图中间的圆形内应填写的人物是   。
【答案】屠呦呦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青蒿素”“疟疾防治”“2015年”“诺贝尔奖”和所学知识可知,圆形内应填写的人物是屠呦呦,屠呦呦在疟疾防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她发现的青蒿素 ,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屠呦呦因这一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本土科学家。
故答案为:屠呦呦。
【点评】本题考查屠呦呦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屠呦呦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6.(2025·关岭模拟)【侵略战争·文明交流】   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答案】亚历山大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帝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7.(2025·关岭模拟)【国际格局·时代变革】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   趋势加强,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复杂多样。
【答案】多极化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复杂多样。
故答案为:多极化。
【点评】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30小题,共10分。
18.(2025·关岭模拟)史明辨同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制作了如图的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914―1939年)
知识结构图
(1)将下列符合知识结构图中①、②两处的词语放入合适位置。
雅尔塔会议 巴黎和会 甘地 扎格鲁尔
(2)根据如图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致经过”,绘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
(3)结合如图及所学知识,协助史明辨同学,从世界秩序、经济状况、民族民主运动等角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特征。
【答案】(1)①:巴黎和会。②:甘地。
(2)
(3)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等签署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为巴黎和会;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②为甘地。
(2)本题考查一战的知识。
时间轴:根据只是结构图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法德两国进行了残酷的凡尔登战役,伤亡人数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8年,同盟国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3)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主要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协约和三国联盟之间的敌对和扩军备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重新确定了世界格局,虽然只是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也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其时代特征是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①:巴黎和会。②:甘地。
(2)
(3)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及战后世界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合适位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等签署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①为巴黎和会;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②为甘地。
(2)时间轴:根据只是结构图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法德两国进行了残酷的凡尔登战役,伤亡人数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8年,同盟国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3)变化: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主要体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形成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改革。
时代特征: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协约和三国联盟之间的敌对和扩军备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重新确定了世界格局,虽然只是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也使得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其时代特征是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1分,共21分。
19.(2025·关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朝代 政治制度特点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三
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宋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3)观察材料三中的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政治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管理上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答案】(1)受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谋士,王室子弟。
(2)不同点: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中央管理特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管理特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知识点】“贞观之治”;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材料一“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分析可知先代贵族,根据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分析可知功臣谋士,根据材料一“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分析可知王室子弟。
(2)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根据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根据材料二“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分析可知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分析可知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本题考查元朝政治结构。根据材料三“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属于论述题,根据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元朝政治制度等信息分析可知可以从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作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故答案为:
(1)受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谋士,王室子弟。
(2)不同点: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中央管理特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管理特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受封对象:根据材料一“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分析可知先代贵族,根据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分析可知功臣谋士,根据材料一“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分析可知王室子弟。
(2)不同点:根据材料二“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根据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中央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根据材料二“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分析可知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根据材料二“在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分析可知宋朝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特点:根据材料三“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而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认识:本题属于论述题,根据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元朝政治制度等信息分析可知可以从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作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推动了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0.(2025·关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湖南省委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夺取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果断地改变了原有部署,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量薄弱的乡村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建设
①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② 抗战时期,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新的选举条例在选举原则、选举资格、选举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符合农民特点的规定。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农民监督政府和干部的工作
③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整理自余伯流等主编《中国苏区史》、张俊国《延安时期党的农民
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初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填“正确 ”,错误项的括号内填“错误”)
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都失败了 (  )
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 (  )
(2)请将材料二中各时期政权建设地点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填序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时期的政权建设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在全国创建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3)综上所述,概括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错误。正确。
(2) ①:A。③:B。
示例: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 理解: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国民大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共湖南省委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夺取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可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与南昌起义无关,因此填入错误;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果断地改变了原有部署,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量薄弱的乡村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因此填入正确。
(2)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①:根据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因此①对应A的位置。③: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该内容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此③处对应B的位置。
示例:根据材料二“抗战时期,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选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地位变化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故答案为:
(1) 错误。正确。
(2) ①:A。③:B。
示例: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
说明: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倡导成立农民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 理解: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点评】本题考查秋收起义、敌后战场、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