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B.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C.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2.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3.英国埃尔顿庄园的法庭案卷载有公元1300年19个茅舍农涉讼的记录,他们因未将牧草装上马车而被领主告上法庭。但这些茅舍农坚称没有装草的义务,法庭在查阅了有关佃农劳役的惯例后确认:茅舍农应在草地上或领主庭院里将牧草垛起,但无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材料表明,当时( )
A.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B.农奴可以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C.庄园法庭会做出不利领主的裁判 D.庄园法庭解决了农奴和领主矛盾
4.呼罗珊大道(下图)是指8-10世纪从巴格达通往阿拉伯帝国东部大呼罗珊省的道路,沿线的撒马尔罕建立了帝国第一家造纸厂,“撒马尔罕纸”后来成为西亚和欧洲对汉式绵纸的称呼,木鹿鲁泽等地还出土了长沙窑瓷器。该大道的繁荣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阻碍了欧亚贸易 B.建立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C.地跨亚非欧三洲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5.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定居在特斯科科湖沼泽地区,面对不便利的地形,他们从湖底挖掘出肥沃的淤泥,在湖中建成一块块浮动园地,用来种植玉米番茄等作物,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浮园中收获七次。“浮动园地”的发明( )
A.巩固了印加帝国的经济基础 B.得益于海外物种的引入
C.体现人类适应自然能力增强 D.有利于种植园经济发展
6.“继地理大发现之后的科学发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信念——乐观主义……人们坚信,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将世界从罪恶、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指明了通往新人间天堂的方向”这一方向是( )
A.开始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社会
B.将批判精神运用到社会方方面面
C.提倡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D.不信《圣经》和否定基督教教化
7.1760年英国5-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而到1851年达13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个,同年英国的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商业格局的变化 B.奴隶贸易的兴起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8.17世纪的政治家们强调:宗教是社会的纽带,只有当所有的、或者是绝大多数的臣民都归属同一种宗教加入同一种教会,法律和秩序才能够得到认可。认为“十六七世纪的宗教起到了一种十八九世纪的爱国主义情感所起到的作用”。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帮助民众摆脱了教会束缚 B.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
C.冲击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9.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掺假十分严重。1860年,英国通过了《食品掺假法》。该法令第一次确立了“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思想。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促进政府职能的完善 B.英国注重立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主法治建设 D.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10.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这主要是因为非洲( )
A.古代农业和对外贸易发达 B.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C.相对封闭隔绝的地理环境 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先进国家已瓜分了大半个世界。而1900年的一张世界地图,居然要用九至十种颜色来显示它们所占领的地区。材料中现象( )
A.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C.确立了欧洲世界霸主地位 D.说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被激化
12.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际联盟的成立,但是美国从未加入。德国、日本、意大利均嫌其束缚手脚而中途退出。苏联则于1939年遭开除。这说明国际联盟( )
A.集体安全机制形同虚设 B.已经彻底走向破产
C.损害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3.1921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决定旨在( )
A.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B.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C.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D.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14.我国学术界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改革开放前主流观点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不彻底的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则认为这些运动能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传统等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民族独立国家,使我们这个世界更为丰富多彩。这反映出( )
A.认识历史很难客观全面 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认识
C.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D.历史认识逐渐还原真相
15.下表内容体现出雅尔塔体系( )
《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杨鹏飞)一书中的雅尔塔体系
欧洲雅尔塔体系 通过分区占领划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东亚雅尔塔体系 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
“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 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
A.倡导和平民主原则 B.顺应多极化的趋势
C.承认民族解放运动 D.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16.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中规定(部分):“禁止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 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督。”该法案( )
A.反映了冷战局势下美国农产品外交的政治意图
B.体现了国际经济旧秩序中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C.表明了冷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D.表达了美国在试图缓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7.下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种变化( )
A.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失衡 B.体现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C.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D.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
18.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提出改革理论并付诸实践,如波兰的“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匈牙利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等。这些改革( )
A.加快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B.消除了冷战局面的负面影响
C.旨在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D.导致社会政治制度急剧变化
19.下表:17世纪以来海上霸权演变
时间 霸权更迭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 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 “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由此可知( )
A.英国海上霸权地位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美国单一海上霸权体系在一战后正式建立
C.各海洋强国在全球治理上已经达成一致
D.单一国家海上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
20.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撰了从非洲人的视角写非洲历史的《非洲通史》、聚焦关于拉丁美洲统一性和多样性讨论的《拉丁美洲通史》、反映多元化观点的《人类史》等书目。此举旨在( )
A.消除世界的冲突 B.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
C.推动文化的传承 D.遏制西方的文化侵略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1871年宪法规定,帝国的首脑是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采用世袭制。皇帝是陆海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宣战、媾和、缔约、接受和委派大使,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两院,签署和颁布法律。宰相是帝国的首席大臣,由普鲁士宰相兼任。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任期取决于皇帝的意愿,议会无权要求宰相辞职,若议会多数反对宰相,皇帝可解散议会。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曾公开宣扬:“朕的意志是最高法律 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的,并简析法国革命在1870年前采用暴力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71年时德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概括德国这一制度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家 理论 手段
圣西门 实行实业制度,平均分配产品,财产共有。 劝拿破仑“仁政”;请大富豪“慈善”。
傅立叶 建立“法郎吉”(生产、消费协作社),人人都可按兴趣爱好从事,没有城乡差别。 期待富人投资。
欧文 建立“新和谐公社”,按劳分配,人人平等,民主管理。 自己出资进行实验。
材料二
甲: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乙: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与恩格斯的主张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特征。
三、综合题
23.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一个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全球化的起始及阶段划分问题,当代学者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看法。
如“三阶段中心变换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阶段从1880年到1972年;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
如“三次浪潮说”。18世纪末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19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摘编自崔兆玉、张晓忠《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若干观点》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不可逆转。但近年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治上表现为右翼崛起,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对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何美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分析其阶段划分的依据并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C
6.B
7.D
8.D
9.A
10.C
11.A
12.A
13.C
14.B
15.D
16.A
17.D
18.C
19.D
20.B
21.(1)转移: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形成君主立宪制﹔扩大议会权力,议会是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形成责任内阁制,首相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原因: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资产 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2)制度:君主立宪制。 特点:普鲁士国王同时也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并世袭,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并对皇帝负责,议会作用小,无权监督政府。
22.(1)
主张: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合作、平等、 和谐的理想社会。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2)
不同: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特征: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各国发展不平衡;俄国发展相对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23.(1)
观点一:“三阶段中心变换说” 依据:全球化主导力量的变迁(主导国家的变迁)。
说明:15世纪到 19世纪七十年代,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各地联系日益 紧密;1880年到197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全球化进程;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全球化进程正由单一中心主导的转向多元推动多元共存的趋势。
观点二:“三次浪潮说” 依据: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说明:18世纪末,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掀起 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 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电讯、汽车、飞机产业的形成,迎来了全球化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新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化第三次浪潮。
(2)认识:“逆全球化”现象主要出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逆全球化”现象表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经济风险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