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下期6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自称为“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分封制的崩溃 B.各国实力的均衡
C.井田制的盛行 D.儒法合流的趋势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据此推知,秦朝将()
A.建立三公九卿 B.统一文字货币
C.开拓边疆地区 D.推行郡县制度
3.公元756年,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下诏,赋予地方节度使征收、截留赋税的权力。此诏令( )
A.导致朝廷政治日益腐败 B.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地方势力的膨胀 D.提升了节度使的忠诚度
4.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宋明理学源于佛教 B.佛学冲击儒学主流地位
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儒学受到了佛学的影响
5.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A.以司礼监分割相权 B.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6.台湾彰化县绅民在县署门口张贴檄文,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此檄文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从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发展到上海工人的大规模罢工,再到商人的罢市斗争,这场波及全国的斗争轰隆烈烈,说明五四运动的核心主题是()
A.爱国 B.民主 C.自由 D.平等
8.观察吕蒙创作的抗战时事漫画《万里赛跑》(见右图),对其涵义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期间中日的实力差距明显
B.表达对持久战战略方针的认同
C.号召民众大力坚持全民族抗战
D.宣告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
9.1958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共设冶金、机械、原子能、石油、煤炭、电力、化学、轻工等15个展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这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正确指导
C.大跃进推动工农业高速发展 D.“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10.下表是《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的统计数据。据此可知()
年份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比例 1.1% 14.4% 45% 89.7% 97%
A.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推广 B.原有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农业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基本建立
11.下图是出土于两河流域的乌鲁克瓶,该瓶制造于大约公元前3200-3000年间。花瓶底部绘有椰枣树、人工栽培的大麦、小麦等植物;中部绘有公羊和绵羊等动物;顶部绘有民众手捧水果和谷物向丰饶女神伊南娜献祭的场景。该瓶反映了两河流域()
A.等级分化明显 B.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C.社会分工细致 D.神权色彩较为浓厚
12.古代波斯帝国修筑了良好的道路,以迅速传达政令,调动军队,最著名的是长约1600英里的王室大道,其余的道路将各个省区同波斯的四个首府联结起来。据此可知,波斯帝国修筑道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外扩张 B.便利文化交流
C.拓展对外贸易 D.维护帝国统治
13.有学者在谈及中古西欧时讲道,“封上之中,应有尽有”,“农民间有无相通”,故可与外界不相往来而不虞生活之无资。这反映了中古西欧()
A.农奴生活富足惬意 B.专制工权不断强化
C.城市最终赢得独立 D.庄园经济自给白足
14.8世纪起,阿拉伯帝国的学者们积极收集并翻译希腊、罗马、波斯和印度等地区的古籍文献。在巴格达智慧宫,众多不同民族的学者汇聚一堂,共同钻研这些外来知识,并将其与阿拉伯本土的学术传统相结合。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B.构建了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C.营造了多元文化交流环境 D.推动了古典文化的全面复兴
15.图1、图2为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经典名作,描绘了当时荷兰代尔夫特城镇的日常生活。图1中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图2中的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这可以反映()
A.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 B.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C.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 D.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16.下列内容最适合用于说明()
A.商贸中心的转移 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口与物种的交换
17.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中,应当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据此可知,他()
A.主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B.号召推翻专制王权
C.要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主张发挥市场作用
18.拿破仑执政期间,任命了一批科学家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员,还重新组建了皇家科学院,旨在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和科研基金;创办了国立中学和理工学院,培养了大量军事和科技人才。这些措施()
A.推动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B.提升了法国的国际竞争力
C.表明政府以科技为工作重心 D.使工业革命中心发生转移
1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承认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制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性。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特别补充:“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现存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共产党宣言》( )
A.使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潮流 B.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夺引起工人反抗
C.兼具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D.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0.19世纪晚期非洲国家分界线,大多是按经、纬线划分非洲边界(如埃及和苏丹边界的一部分就是沿着北纬22°划定的),也有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非洲边界的(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 )
A.表明非洲文化科技极端落后
B.是非洲部族军事冲突的结果
C.是列强瓜分非洲大陆的产物
D.是非洲地域性大国崛起的产物
21.列宁在评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时指出:“这些国家在摆脱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后,又陷入了英美列强的经济控制,封建大地产制依然存在,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与买办资产阶级手中。”该论述揭示了拉美独立运动()
A.建立了民主共和制的政治框架 B.因缺乏国际支持而最终失败
C.还需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D.彻底铲除了殖民主义的根基
22.1910-1914年间,英国报刊频繁发表文章,渲染德国海军扩张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呼吁民众支持扩充海军军备,强调保卫国家海上利益与荣耀。德国媒体则大肆宣扬“生存空间论”,声称德国需要向外拓展领土以保障民族的发展,煽动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据此可知,当时英德两国()
A.寻求建立区域同盟 B.积极营造战争舆论
C.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D.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23.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调整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该政策的实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24.1929-1933年间,印度农民收入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债务增加了2-3倍,城乡失业者和半失业者达4000万人。与此同时,英国在1931年到1934年间,却从印度运走了价值20亿4450万卢比的黄金。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B.经济危机助推反殖民运动
C.英国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D.世界殖民体系被彻底摧毁
25.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的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A.强调交战各国战后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从18世纪末期开始于英国,然后在欧洲和北美扩散。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引发了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工业革命为中产阶级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创业和商业活动积累财富,并通过购买产业和土地获得社会地位。与此同时,贵族阶层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他们不再拥有产业的主导权,而政治权力也逐渐从贵族手中流失。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英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商业网络和殖民地体系,形成了对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克拉克《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惊人的历史运动,它完全改变了社会的形态。正如德国历史学家恩里希·马克斯于1905年说道:“与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一切都在这一整体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及互相碰撞地冲突。”大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认识到英国强大的源泉来自于它那广大辽阔的帝国,并认识到他们自己也拥有新兴工业力量,这不仅使他们有资格,而且促使他们去获取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欧洲列强及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下表是中外近现代历史上若干重要事件的口号。
重要事件 (中国) 口号 重要事件 (外国) 口号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 “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
早期维新派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美国独立战争 “不自由、毋宁死”
义和团 “扶清灭洋” 法国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英国宪章运动 “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
新文化运动 国共十年对峙 “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枪杆子中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巴黎公社 “让人民掌握权利”
抗日战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俄国十月革命 “和平,土地,面包”
解放战争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我有一个梦想”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 “给予我们投票权”
改革开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五讲四美三热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反越战运动 “和平只有一个选项”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论证充分)
6月历史阶段性测试-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C B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C D B D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B D
26.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中产阶级崛起、贵族没落;确立了英国对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极大发展);人口增加、生活方式变化;白由主义兴起;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环境污染;产生垄断组织,大企业时代到米;世界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促进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加剧了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电力和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战争规模扩大、战争形态改变。(任答7点13分)
27.参考示例:
论题:中外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口号折射出人们为理想而进行的抗争和探索。(2分)
论述:口号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而中外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口号折射出了人们为理想而进行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口号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如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力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早期维新派的口号“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振兴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展开竞争。19世纪末农民阶级开展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辛亥革命则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力图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创立民主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打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力图通过思想启蒙来改造中国社会。
外国: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国家逐步开展起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口号“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反映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工权的压迫,主张限制工权。美国独立战争的口号“不自由、毋宁死”反映了美国人民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王权、追求自由平等的诉求。而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为了捍卫自身的权利,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如英国宪章运动的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追求;巴黎公社的口号“让人民掌握权利”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更是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争取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上述口号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重要事件,它们激励着人们为自由、平等、正义、人权、国家富强等理想而奋斗。口号在历史上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团结、探索、斗争的象征。(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