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低年级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主题班会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低年级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0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体验被关爱和关爱他人的幸福感,激发助人意愿初步建立“集体温暖”意识,增强班级归属感。
认知理解:
1.能列举3种以上关爱行为(如分享玩具、帮助跌倒同学、安慰伤心朋友)。
2.理解奉献爱心会带来“双向快乐”,理解“爱心传递”的循环效应:关爱他人→被他人关爱→温暖更多人。
行为实践:
1.完成1项班级关爱行动,通过情境模拟、游戏互动,实践表达关心的语言和动作(如拥抱、鼓励的话)。
2.设计“家庭爱心打卡”计划。
02.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创设真实情境体验关爱行为。
2.难点:引导从“语言表达”转化为“持续行动”。
03.教学准备:
1、教具:
情景卡片(10张日常关爱场景)、一面小镜子、10张任务卡、爱心存折(笑脸贴纸)、毛绒玩具一只。
2、技术:增加动画短片《小刺猬的拥抱》(3分钟)
3、环境:课桌U型排列,中央预留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
一、暖场活动:魔法镜子导入(5分钟)。
学生两人一组玩“照镜子”游戏:
A做表情(笑/哭/生气),B模仿并猜情绪。
师提问:“当你看到别人难过时,心里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具身认知激活情绪共鸣,游戏化导入提升参与度(符合注意曲线规律)。
二、探索发现:爱是什么?(8分钟)
创新活动:影子剧场教师用投影仪表演手影故事:
“小兔子受伤了,小熊帮它包扎”→“小鸟淋雨了,小松鼠分享蘑菇伞”
学生分组模仿故事角色,续编结局。(“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以具象化故事替代概念解说,激发共情;手影互动符合低龄儿童认知特点。
三、榜样学习:雷锋叔叔有妙招(10分钟)。
1、简化雷锋生平,聚焦儿童版雷锋行为:
改编事迹为漫画:帮同学系鞋带/陪害羞伙伴玩游戏。
2、增加音频互动:“听!这个哭声,我们怎么帮?”(播放同伴哭声录音)
3、创新活动:求助盲盒。
每组抽真实情境任务卡(如“同桌忘带彩笔”“清洁阿姨搬不动箱子”),讨论解决方案并表演。
【设计意图】用可模仿的校园场景替代成人化事迹,盲盒游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演练:爱心三步曲(12分钟)。
步骤1:关爱圈圈舞。
学生围圈传递毛绒玩具,音乐停时手持者说:“我要帮__做__”(如“帮妈妈摆碗筷”)
步骤2:夸夸小火车。
学生排成“火车”,轮流夸前一位同学:“我喜欢你帮我__那次!”(如“谢谢你借我橡皮”)
步骤3:制作爱心存折。
折叠彩纸成存折封面,内页记录每日爱心行动,完成的就发放贴纸,粘贴相应位置。
【设计意图】身体活动+语言表达+实物留存三重体验,符合低龄儿童学习特点;存折持续激励行为。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全体行动:播放自编《爱心拍手歌》
歌词示例:
“我来帮你捡书本(啪!啪!)
你来扶我过水坑(啪!啪!)”)
2、家庭任务:
跟父母介绍一下自己的爱心存折,周末完成3件家庭关爱行动,父母打对勾,到学校后根据对勾跟老师兑换贴纸!
【设计意图】用韵律记忆强化行为,家校联动延伸教育效果。
六、班会反思和总结:设计亮点说明。
1、多感官教学:影子剧场(视觉)、拍手歌(听觉)、盲盒(触觉)全面提升参与度。
2、行为可操作化:将抽象“爱心”拆解为15种具体校园行为(如系鞋带/借文具)。
3、正向激励机制:爱心存折提供可持续反馈,契合低龄儿童成就感需求。
4、安全边界设置:所有实践环节强调“先保护自己再帮人”(如扶人前观察地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