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新课导入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思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要求: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1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
社会信息化
4
文化多样化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20世纪初
一战
1945年
二战
1955年
华约
1991年
苏联解体
60、70年代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不可逆转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概念解析
世界多极化: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可从政、经、文、制度方面加以分析)。
“极”:指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化”: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表现?
为什么?
随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2001年“9·11”事件后,
迅速开展反恐活动
(2)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
(3)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表现: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
——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
美国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
1.一超: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俄 罗 斯
中 国
日本
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4.日本:保持经济大国,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3.俄罗斯:取代苏联地位,推行多极化外交,地位仍举足轻重
美 国
1.美国: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2.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集团,力量不可轻视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世界多极化影响:
(1)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多极化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哪些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生产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多、规模大
贸易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
资本全球化
货币流通规模速度加快
经济
全球化
生产
全球化
贸易
全球化
资本
全球化
科技
全球化
1.什么事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发展历程:
2.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起 源
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20世纪初
发 展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二战后-70年代
促 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
推 动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加 快
苏联的解体,跨国公司与世贸组织的建立,使得全球化深入发展
21世纪
潮 流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15c—16c新航路
3.思考:结合时间轴和所学知识,
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2推动因素: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影响:
4.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积极方面:
①各国经济依存程度加深,促进人类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
消极方面:
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②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③大部分利润流入了发达国家。
④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⑤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
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就是全球化过程的相反,也就是指一个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及整合回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主要表现在出外打工谋生的人回流返国、外资大举撤出、贸易额大减、保护主义抬头等,使多个外向型经济体面临沉重打击。在资本主义大国如美国、英国等都有这种现象,如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
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023·全国新课标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 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 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 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D. 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C【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 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发达国家普遍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家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这一时期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这是企图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推卸其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问题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故C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目的是推卸责任,维护本国利益排除A项;当前秩序是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发达国家并不希望建立新的秩序,排除B项;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并不是其目的,只是发达国家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推卸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
真题演练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4.应对:
5.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根本途径: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全球化陷阱》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拓展延伸】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15世纪~18世纪中期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 逐步形成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整体世界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初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 科技发展、两极格局结束、跨 国公司、市场机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市场经济体制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1.含义:
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如条约、协约)组成贸易集团。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竞争。
1.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哪些主要组织?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徽标 (旗帜)
建立时间 1993 1994 1967 1989
成员国 法、德等27国 美、加、墨 印、菲、马等10国 中、美、日等21国
成员差异 发达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性质 特点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国家间差距最大
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组织各有什么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3.探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①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②经济全球化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详解】 “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将不再是大国主宰和大国控制的形式,而是大小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即欧洲的联合将以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的形式出现,由此会改变欧洲由大国主宰的局面,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故选B项;这里的欧洲统一并不是指欧洲各国合并,而是欧洲的联合,消除国家边界和新建主权实体是欧洲的合并,而不是联合,排除A项;让·莫内强调的是欧洲统一不再是由少数大国主宰,应当是共同参与,地位平等,所以就不可能做到意识形态一致,因而也就不是淡化意识形态而求同存异,排除C项;让·莫内强调的主体是欧洲,而不是世界,排除D项。
(2022·湖南高考)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真题演练
三、社会信息化
2020年3月26日,G20峰会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议题是探讨如何联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稳定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二十国集团会议选择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
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信息化。
网络会议的方式的出现说明什么?
三、社会信息化
问题1:什么是社会信息化?它有什么特点?
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含义:
材料:习近平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2.特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举例子,你身边的社会信息化现象有哪些?
移动支付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机器人挑选快递
交流方式
学习工作、方式
线上办公
三、社会信息化
2.结合【历史纵横】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1)积极:生活便利;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3.影响:
(2)消极: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部手机
走天下
保护信息安全
享受信息便利
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
电脑病毒
手机病毒
个人隐私
公司信息
隐私泄露
4.应对: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信息安全网络
(3)提高自控力
……
四、文化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2)表现:
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1)地位:
美洲原住民
非洲原居民
印度戴鼻环女孩
阿拉伯刀舞
朝鲜舞蹈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所创造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1.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文化多样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文化多样化
3)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处不在的文明冲突与文化渗透
开在故宫的星巴克咖啡店
过圣诞节的中国姑娘
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
据保守的推测,在下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将有20种语言消亡。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M·克劳斯
3.说说当今文化多样化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1)各国应对: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2)中国方案: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李子柒
4.应对:
文明交流崇尚“和而不同”
文明交流贵在相争与相融
文明交流尊重多元文化
文明交流崇尚“见贤思齐”
四、文化多样化
4:各国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挑战?中国的方案是什么?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并结合学思之窗,谈谈你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性和共同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应当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文化多样化
真题演练
(2023·浙江6月高考)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D【详解】 据材料“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关注”可知,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交织,世界文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项;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只能解释“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排除B项;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不涉及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下应该怎么办,排除C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第三世界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进程
评价
文化多样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1993年,美国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性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
14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东道主克林顿总统提出一项计划,推进实行“安全与经济、双边与多边并重”的战略合作。该会议将“一个松散的论坛或机构升格为首脑会议”,美国还企图在这一组织中担任领导地位。结合所学判断,该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课堂检测
3、"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网络支付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材料体现的当今世界发展特征主要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c
4.下列有关文化多样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各国本土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②使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③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真题演练
1、(2023·高考全国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D
2、(2023·北京高考·10)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 —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读史可明智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