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 古代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印证了(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有一个绵延20余千米外围水利系统。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如玉琮、玉钺等。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的墓地,随葬着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A. 古代城市的发展完全相同 B. 当时的玉器制造业水平高超C.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当时的社会等级分化很严重2. 货币的出现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观察下列商周时期的货币,从其演变中可看出该时期( )A. 货币不讲究制作工艺 B. 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C. 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D. 社会制度发生了变革3. 史料互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提取下列材料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可以得出相互印证的结论是(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从605年开始,(隋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丁,前后百余万,开掘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自黄河入汴水……引汴水以达淮水。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A. 大运河是隋炀帝主持开通的 B.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C. 开凿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 D. 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4.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基于此,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5. 元朝疆域辽阔,在边疆地区,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管辖。例如,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统治者在澎湖设置( )A. 台湾省 B. 台湾府 C. 都元帅府 D. 巡检司6. 下面两则史料中,“不许设立”丞相和“设立”军机处的共同作用是(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明会典》(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A. 强化了君主专制 B. 监视了官民行动 C. 阻碍了思想进步 D. 分散了行省权力7.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使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九年级(2)班以“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他们把学习成果展示如下,请据此完成小题。8. 红色遗址、遗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小林同学为某一红色遗址写的推介词是“它是红色革命的起点,见证了开天辟地的时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据此可判断出该红色遗址在( )A. 浙江嘉兴 B. 江西瑞金 C. 贵州遵义 D. 陕西延安9. 唱红色歌曲,悟时代主题。下面这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10.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72年2月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是因为(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 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1.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写道:无数大小领主们在行使政治权力,他们在各自的领地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执行者……封建主义就其政治组织形式和内容而言,权力显然是分散的,如严复所言,“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其中的“拂特之制”指的是(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封君封臣制 D. 行省制12. 伏尔泰认为,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在理性的引导下,法国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正如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材料中“壮丽的日出”指的是( )A. 启蒙运动 B. 雅各宾派专政 C. 巴黎公社建立 D. 法国大革命13. 针对下面19世纪中期俄国农民暴动次数示意图所反映的现象,俄国最终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 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B. 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全面推行改革C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D. 进行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14.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使“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的事件是( )A.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C.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5. 李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反映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你认为与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通过《社会保障法》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C. 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D. 发动伊拉克战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 邮传史话·票记瞬间。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项目名称】邮驿传承·历史缩影【项目目标】通过收集邮票并策展的方式,了解古今中外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大发明,感知世界风貌及人类的伟大,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项目任务】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方寸之间·岁月留痕”为主题,整理了他们收集到的部分邮票信息,进行布展。邮票展示 青铜镌史(商朝) 纸载千秋(汉朝) 枪定乾坤(近代) 龙腾太空(现代)历史价值 入选理由: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精致无比的肩部、腹部与足部浑然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 入选理由:____ 入选理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入选理由:____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邮政符号·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邮票资料设计展览。(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给②、④邮票写出入选理由。(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展板中的横线上,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前言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展现历史。为了在邮票中感受历史、探寻历史,特举办本展览。 展板一 反抗侵略 谋求解放 序号: 展板二 民族团结 谱写华章 序号: 展板三 和平交流 缔结友谊 序号:17. 劳作演进·史影悠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劳动工具承载价值】图 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三 曲辕犁示意图材料二 【劳动楷模谱写真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王进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实现禾下乘凉梦。 ——“稻田守望者”袁隆平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两弹元勋”邓稼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材料三 【劳动方式多元共进】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能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从材料一劳动工具的演进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任选其一介绍其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在上述人物中任选两人介绍其事迹,并概括上述劳动楷模的共同精神品质。(3)根据材料三,列举各种劳动者工作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8. 时代洪流·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林肯在1864年的一次谈话中重申:“我的敌人说,我现在进行这场战争的唯一目的是废除奴隶制。只要我还是总统,这场战争现在和将来都要为恢复联邦这个唯一目标而进行下去。但如果不像我所说的那样使用解放黑人奴隶这一手段,那么人类的经济力量都无法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材料三图一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图二 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日本为应对挑战进行的改革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一成一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林肯心中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结合史实阐释画线部分的内涵。(3)结合材料三和相关改革措施,分别简析图一中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和图二中1978年后我国农业总产值大幅增长的原因。(4)综上所述,归纳决定革命、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19. 逐梦前行·心向光明。梦想之光是推动人类不断跨越发展、追寻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与希望源泉。【律法·见证民主法治之梦】【宏论·启迪思想解放之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A摘自但丁《神曲》 B摘自《共产党宣言》 C摘自《论语》《墨子》 D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组 二组【伟略·共铸民族复兴之梦】(1)根据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示意图,指出①和②的相似点、③和④间的内在联系,并据图归纳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2)从下列时代宏论中任选一组,简述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启迪人们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3)请从下面年代尺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4—2025学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9题答案】【答案】8. A 9. 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题答案】【答案】(1)理由: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纸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方便了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能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表明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2)展板一:④⑤⑥。展板二:①⑦。展板三;②③⑧。结语:小小邮票,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价值;每一枚邮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它们见证着民族解放与国家强大,见证着民族团结与发展繁荣,见证着国家间的和平交流与合作共赢;等等。【17题答案】【答案】(1)历史结论:劳动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等等。选择铁农具,其历史价值: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选择“铁人”王进喜:王进喜在大庆石油大会战期间,风餐露宿,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他被誉为“铁人”。选择“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原子弹研究,一生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精神品质:爱国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等等。(3)变化:纺织工从在家自由自在地摇车纺纱、投梭织布,转变为必须在工厂快速地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业、商业;许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等等。原因: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发展。【18题答案】【答案】(1)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成功的原因:改革派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改革派掌握实权,扫除了改革的障碍;根据实际国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当时,西方列强忙于入侵中国,日本外部压力小;等等。中国失败的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顽固派的破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等。(2)目标:恢复联邦,维护国家统一。内涵:内战初期,北方尽管经济实力强大,但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在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黑人奴隶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他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踊跃参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战争以北方获胜告终。(3)图一: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4)因素: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为;维护国家统一;制定符合国情、实际的适当措施;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等。【19题答案】【答案】(1)相似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分权制衡理念;都是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等等。联系:③(1949年通过)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④(1954年通过)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取代了③。作用:维护公民权利;规范人民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发展;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进步;等等。(2)【示例】一组: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得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二组:春秋战国时期,各派代表人物研讨学术,提出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主张改革、崇尚和平等各方面的思想主张,促进了思想的繁荣,对建立和谐社会、以德治国、建立法治社会等有借鉴作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3)【示例】观点1: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论述: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立起来了。由此可见,只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