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样卷(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202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样卷(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样卷(三)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是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较高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史前时期精湛的雕刻技术
2.“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材料中的“家天下”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B.坚持以法治国
C.促进民族交往的加强 D.推行残暴统治
4.下面是某历史时期的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直到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材料评价的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海上丝绸之路 D.大运河
6.某历史时期的关中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渭北本有稽胡、羌族,后又有突厥、铁勒、回纥,吐谷浑、党项徙入,京师更是各族文化荟萃。该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
A.西汉 B.南北朝 C.唐朝 D.北宋
7.下列图片是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铁器牛耕的出现
C.冶铁技术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进步
8.北宋每年铸造的铜钱是唐朝的十多倍,有1.5万多吨,但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这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B.金银货币需求减少
C.纸币已经大量地使用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9.下图所示实物是现藏于西藏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印是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的印信。1286—1358年,元政府先后给6位帝师颁发了共14件印信。这些印信作为史料可以佐证( )
A.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B.蒙古西征改变了藏族地区的文化面貌
C.佛教促进了西藏文化的发展 D.元朝对西藏地方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10.据统计,雍正十二年(1734年),中国人口为2735.5万;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数量攀升至14341.2万;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国人口达到29696.9万。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 B.土地兼并严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闭关锁国政策
11.李鸿章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据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 D.创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12.下面为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战略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D.沿海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13.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统计的妇女缠足比例显示,湖北为59%,河北为50%,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且此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这些现象反映( )
A.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微弱 B.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
C.国民政府忽视妇女地位 D.社会习俗变革艰难曲折
14.“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破坏正太路,切断平汉线,同蒲路拦腰斩,鬼子没法干……公路挖成壕,铁路炸断桥,这一场大战,实在呱呱叫。”民歌中的“大战”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长沙会战
15.据下图可知,“一带一路”倡议( )
A.得到广泛认可 B.受到发达国家欢迎
C.推进大国合作 D.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16.文明遗迹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匹配准确的是( )
A.胡夫金字塔——印度河流域 B.摩亨佐·达罗遗址——两河流域
C.半坡遗址——长江流域 D.帕特农神庙——爱琴海地区
17.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解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18.下图方框空白处最适合填入的内容是( )
A.殖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帝国主义 D.杜鲁门主义
19.历史课上老师讲述某知识点时,使用了下图。据此推断,他讲述的内容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D.爱迪生发明电灯
20.下图中,“小车”指代的事件( )
A.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B.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
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材料中四幅图片分别涉及的历史事件。
(2)请提炼图片蕴含的关联信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主要现代化道路比较
道路名称 经济结构 政治体制 价值选择 对外关系
西方现代化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战争、殖民、掠夺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人民为中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不争霸、和平相处、公平正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3.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江西】
材料一 唐宋江西书院数量及排名
朝代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排名
唐朝 7所 14.6% 2
宋朝 224所 31.5% 1
——摘编自《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红色江西】
材料二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刊登了大量反映时事的红色漫画。图1为刊登在1933年第93期上的《战斗的纪念节》(左边文字是南昌暴动,红旗上的年份分别是一九二七、一九三〇、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图2为刊登在1933年第83期上的《掮着挑着千担万担,卖给苏维埃政府,供给红军去吃》。
图1 图2
【飞翔江西】
材料三 南昌飞机制造厂是大型国营工业企业,当年是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1951年5月,南昌飞机制造厂成立。1954年7月3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提前一年零两个月首次升空试飞,从南昌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至7月11日,共飞行14个架次、13小时16分,完成了规定的全部试飞科目。
——南昌市档案馆档案
【奋进江西】
材料四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面对面指导我们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现代化江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江西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全省干部群众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江西书院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两幅漫画蕴含的历史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三所述相关的重大经济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三、材料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全球化三个阶段的主要推动事件。
(2)归纳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世界格局的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面对冷战结束后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方案。
《2025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样卷(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C
7.D
8.A
9.D
10.A
11.B
12.B
13.D
14.C
15.A
16.D
17.A
18.B
19.A
20.C
21.(1)图1:太平天国运动;图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地主阶级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高涨。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封建、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2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有别于西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论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现代化道路多样。西方现代化多是靠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来实现,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苏联的现代化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关系上是大国沙文主义;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人民奋斗来实现,以人民为主体,倡导人自由全面发展,深厚源泉在人民,根本归宿在人民,人民是创造者和享有者,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不争霸、和平相处、公平正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有别于西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对世界而言是机遇、是贡献,有利于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23.(1)变化的主要原因:重文轻武政策;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中心的南移。
(2)示例:图1生动刻画出红军由弱变强的过程,图2描绘了红军得到群众大力支持的热烈场面,两幅漫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成长与壮大。
(3)经济措施:实施“一五”计划。
(4)感悟:江西拥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从古至今取得了众多成就;江西是红土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江西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本领,为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贡献自己的力量。
24.(1)事件:第一阶段——新航路开辟;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第三阶段——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观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