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分。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
A.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 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C. 是唯一的法律标准 D. 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亲历者的回忆记录 B. 开国大典现场照片 C. 有关历史新闻评论 D. 相关文学艺术作品
3.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撰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立即在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当时,“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
A. 红军战士 B. 八路军战士 C. 新四军战士 D. 志愿军战士
4.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联系历史,下列对联反映了“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D. 推广科研民致富,免征税赋党施恩
5.1954年的《人民日报》中有这样的描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来,从田地里来……放下犁耙,放下镐头,放下笔杆……这在共和国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们”的主要任务是(  )
A. 争取和平 B. 发展工业 C. 调整经济 D. 制定宪法
6.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 无偿没收 B. 赎买政策 C. 平均分配 D. 成立乡镇企业
7.下面是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专题板报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其主题可能是(  )
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
2015年,屠呦呦因领导团队研发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 科技事业的发展 B. 国防事业的发展 C. 教育事业的发展 D. 医学事业的发展
8.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下列英雄模范与其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 焦裕禄——毕生致力于原子弹的研究,积劳成疾,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B. 邓稼先——治理兰考“三害”,身患癌症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C. 邱少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
D. 王进喜——他在井喷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被誉为“铁人”
9.如图是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这个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大转变,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10.1984年3月24日,一封由55位厂长、经理联合署名的呼吁信被放到福建省委领导的桌子上。时任福建省经委副主任的黄文麟连夜起草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支持。这里的“松绑”指的是(  )
A. 扩大企业自主权 B.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C. 推行股份制改革 D. 废除国有制
11.分清“史实”和“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B.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等
C. 深圳在短短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D.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12.21世纪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我国(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城市 C. 举办APEC会议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4.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关于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A. 主张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B.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 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5.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6.设计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完善下面这个单元结构示意图,其空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C. 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 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17.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 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大国工匠 B. 飞天之梦 C. 能源安全 D. 网络强国
18.房屋变迁见证了人们生活的改变。以下住房图片所示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建筑材料供应充足 B.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 农民向往城市生活 D. 思想观念的解放
19.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国文明
20.“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A.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 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
C. 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21.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 庄园与法庭 B. 教会与大学 C. 封君与封臣 D. 富农与市民
22.“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 “大化改新” B. 幕府统治 C. “明治维新” D. “大陆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 图中是开国大典的历史场景,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时间轴补充完整。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定一个主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初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1958年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1年初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5年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请阅读表格,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材料一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运用所学史实,分析农村和城市是如何开始“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的。
(2) 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后“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哪条道路?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 重大历史事件
左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原件,毛主席在此公告中正式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中国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我国① ______ 外交政策。
左图为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场景。周恩来说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是② ______ 原则的具体体现。
左图为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为促进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③ ______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左图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情景。④ ______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左图为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场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⑤ ______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应对这个变局,这是个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我给出的答案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旗帜,也受到世界许多国家欢迎。
——摘编自2024年4月26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言
(1) 将材料一横线处补充完整。
(2) 依据材料,指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的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回答,新时期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格局?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小题1】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升国旗、奏国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并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可从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等角度回答;答清楚事件的时间、结果及影响即可)
【小题2】①:抗美援朝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4.【答案】史实:一五计划、一届人大;观点:新中国注重加强经济和政治建设(或新中国注重加强工业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论述: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新中国制定了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取得了很多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时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总之,新中国通过一五计划的执行和一届人大的召开,分别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有力促进了新中国的发展。
25.【答案】【小题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小题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改变: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26.【答案】【小题1】①独立自主的和平;②和平共处五项;③求同存异;④1971;⑤《联合公报》
【小题2】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