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总复习模拟考试检测卷
历史试题卷(七)
考生注意:
1.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中国考古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以“龙图腾”为主题文物展。从以下展出的代表性文物可以推断出( )
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距今约4400—3800年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距今约5300—4300年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距今约4300—4000年
A. 中国各地都有龙图腾元素 B.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 龙图腾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D. 龙是专制皇权象征
2. 为了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威胁中央政府或分裂国家,秦在地方实施了(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3. 学术界认为判断经济重心的位置,可以从农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比例、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济的综合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角度入手。以下现象中,能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B. 江南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C.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 榜葛剌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明朝时,其国王两次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右图为时人所作的《榜葛剌进麒麟图》。与此相关的事件可能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郑和下西洋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5. “随着一声炮响,一纸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反映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下表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单位:人次)。这反映出近代( )
年份 行人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轨电车
1889 11770 6984 544 9 11 — — — — —
1926 50823 14600 3459 194 3764 172 922
A. 城市公共交通从无到有 B. 大众交通体现自由平等的风尚
C. 教育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D. 上海首先出现新式交通工具
7. 周恩来总理曾在报告中说:“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评价的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8. 下图为中华民国邮政总局发行的“庆祝胜利”邮票。当时,国民政府庆祝的是( )
A. 辛亥革命胜利 B. 北伐战争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9.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最可能是因为(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进行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一五”计划的推动
10. 据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12月统计,第三季度香港本地居民收入为86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6%,内地继续是香港初次收入总流人的最主要来源地。这充分证明(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经济特区的成功 D. “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11.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12. 下面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从其发源地来进行比较,相同点是( )
A.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 都发源于亚洲大陆
C. 都发源于海洋 D. 都发源于内陆盆地
13. 同学们在了解某个国家的历史时获得以下关键词:“一衣带水”“遣唐使”“孝德天皇”“幕府统治”。这个国家是( )
A. 新罗 B. 日本 C. 印度 D. 希腊
14. 以下是不同时期欧洲的宗教绘画作品,最有可能出现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是( )
A. B. C. D.
15.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约15亿人卷入战争,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经济损失达3300多亿美元这说明一战( )
A. 是非正义的战争 B. 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C. 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16.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完全就业产生的收入会带来消费需求,从而给当时萧条的经济以刺激。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 整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推行“以工代赈” D. 调整农业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第二天,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据《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二 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
材料三 1999年,国家授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部分科学家资料)。
姓名 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回国时间(年龄) 回国后的研究成果
邓稼先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26岁) 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等
程开甲 194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32岁) 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等
朱光亚 194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和研究;1949年,毕业于该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26岁) 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等
(1)概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有责任与担当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
(3)阅读材料并思考,这些科学家有哪些共同点 综上分析,谈谈当代青年人应该怎样体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苏两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的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姝《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在他去世后逐步暴露出来。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曾先后寻求改革,但均收效甚微。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新思维”,从而使苏联变向,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结果不但没有拯救苏联,反而把苏联推向了解体的深渊。
——摘编自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苏两国在工业化建设上有何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苏联改革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对比中苏改革,总结中国改革成功的根本经验。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表1英、美两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国家 1860年 1913年
英国 34% 14%
美国 19% 36%
表2 1860--1913年美国大事年表
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13年,福特公司建成标准化汽车流水装配线
——整理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
(1)材料一中,“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的出现与工业革命中的哪一发明直接有关 结合“图景”,概括指出这一发明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表1分析,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表2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促进文明传播和地球村出现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综上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0. 中国国家疆域变迁的过程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但如果用比较稳定的并且设置了正式行政区域进行直接统治的范围来作比较的话,二者的差异就不是很大。如果我们再将清朝以前各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疆域作比较的话,结论居然也是如此。……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条件,这是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的基本条件。
——摘编自葛剑雄《为什么秦朝框住了中国的版图》
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边疆治理的措施(部分)。
秦 秦始皇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设置郡县,迁徙中原人口戍守;派人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 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 唐朝派兵击败突厥,统一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朝中重要官职;册封与唐朝关系密切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同意吐蕃的求亲,设立“唐蕃会盟碑”
元 元朝因地制宜,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清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修建须弥福寿之庙,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部边疆;保卫祖国疆土,反击沙俄侵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疆域形成的时期。作者认为清朝以前中国疆域范围稳定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个不同时期的边疆管理措施,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5年初中总复习模拟考试检测卷
历史试题卷(七)
考生注意:
1.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表现: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2)历史背景: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极大地激发了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促使他们迅速回国参与抗争。时代精神:团结一致(或军民一心,或众志成城,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共同点:都有出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都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责任与担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本领,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8题答案】
【答案】(1)共同点:都重视发展重工业,都通过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或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建设)。
(2)成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结局:苏联解体。
经验: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题答案】
【答案】(1)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或改进。积极影响: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变化:美国的工业产值1860年落后于英国,到1913年赶超英国。原因:政治上,美国内战中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科技上,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3)物质基础:电子通信,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使用。产生的影响: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0题答案】
【答案】(1)时期:秦朝。根本原因:农业生产的条件。
(2)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阐述:唐朝实行灵活的边疆治理政策,通过军事行动反击突厥的骚扰,设置机构管辖天山南北地区,有效地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密切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推动了边疆的开发;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清朝疆域辽阔,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边疆管理,维护祖国统一。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定金瓶掣签制,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新疆,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巩固了西北边疆;在东北,面对沙俄的侵略,组织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保卫了国家主权完整。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根据边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边疆政策,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