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授课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授课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及史料,解释工业革命。
2.抓住特定时空联系,用史料重现工业革命的过程及成就。
3.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工业革命对生产、生活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深远影响。
Contents
目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1、含义:
2、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前提 ①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可能性
条件 ②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黑奴贸易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英国近代科学发展,成为欧洲科技中心 ⑤原料:海外殖民扩张,国内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原料。 ⑥市场(动力):国内市场(圈地运动)、国外市场(殖民扩张)。国内外市场扩大和需求增长,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必要性
思考: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16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成立。
1773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伦敦成立。
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其他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エ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エ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 M.奇波拉主编,吴良健等译:《欧洲经济史》
“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原因:
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1765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事情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珍妮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了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733
“飞梭”
1765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2)主要成就
棉纺织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因而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2)主要成就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2)主要成就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动力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公元1世纪左右,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就意识到了蒸汽的力量。
●而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蒸汽动力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1606年,意大利工程师詹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制造了一台利用蒸汽从一个密闭容器内抽水的装置。
●约在中国康熙十七至十八年(1678-1679),到中国传教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他曾试制出一台蒸汽动力模型车。
●1705年,英国纽可门制成了可以应用与矿井的蒸汽机。
为什么是瓦特蒸汽机才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呢?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瓦特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
产生巨大动力
优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蒸汽时代”
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可以普遍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思考:瓦特蒸汽机为什么能诞生?
时间:18世纪中期 地点:英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微观环境
◆瓦特的个人努力
◆前人蒸汽机技术的积累
◆发明专利制度的保障
◆商人对蒸汽机的投资
◆市场对蒸汽机的需求
时代背景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力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开始,英国出现大规模的暴力圈地运动
英国手工工场水平高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牛顿,1687
经典力学体系
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
英国早期采煤业
瓦特生活的大时代
19世纪初,汽船、火车相继问世。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2)主要成就
交通工具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繁盛的英国曼彻斯特
蒸汽时代的英国矿山
某一行业中的发明总是会鼓励人们进行相应的发明创造,以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新的绵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这一需求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得到了满足……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时间 成果 发明者、改进者 国别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纺织工、木工) 英国
1785年 瓦特(学徒出身) 英国
1807年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1814年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炉工) 美国
哈格里夫斯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标志
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3)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169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英国成立。
1773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在英国伦敦成立。
补充材料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4)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资本
工场手工业时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
劳动力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废除封建等级制
科技
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1)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前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成就
电的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灯泡、蓄电池、印刷机、同步电报机器……
发电机
[美]爱迪生
[德]西门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内燃机
(2)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化学工业的建立: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美]贝尔与电话
(5)新的通讯工具发明:
电话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1876年,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
传统工业的进步: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2)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人称“汽车之父”、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探究:归纳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
动力
能源
生产形式
发明者
领域
国家
最大特点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自然科学的成果,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并为生产提供指导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煤炭
电、石油
工厂
垄断组织
工匠和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仅限轻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
英国开始并率先完成,向欧美各国扩展
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生铁产量
1)生产力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无比财富,1851年英国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首次用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这座高324米,共用去钢铁9000吨,灯泡2万只的铁塔刚刚落成,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这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
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建立,垄断组织出现。
手工工场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手工工场时期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垄断组织 大企业之间为了控制生产、价格与市场,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特点: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②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③资本家不直接经营管理;
④规模大,大企业。
积极作用:
① 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②推动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迅速崛起
各国改革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美国)1870-1920年,城市人口由990万增至5430万。1920年城市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51.4%,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
②随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就业人口结构也随之变化。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③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纪律观念、平等观念增强
④现代工业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⑤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⑥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解决办法:
立法
历史纵横
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1、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5)社会问题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图(1860—1900年) 排名 时间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8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后来居上
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
在亚洲,除了日本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在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其余都沦为殖民地
在拉美,政治上独立经济上附庸,都沦为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其一,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强大实カ,并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
其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都不同程度地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一部分,印度等被侵略和殖民的国家和地区,传统的手工业被摧毁,旧的经济和生产结构解体。
从这个意义来说,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摧毁了世界很多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造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是历史的进步。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蒸汽机摧毁的不仅仅是手工工厂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
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
城市化问题(如伦教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特殊入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阶级
政治
思想
社会生活
经济
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新思想、革命思想(西学制度层面)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本课小结
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准备了资金、市场、劳动力和原料。
技术条件:手工工厂发展水平较高;英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一次
工业
革命
生产组织: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交通工具: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1807年)和汽船(1814年)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时间
成就
扩展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第二次
工业
革命
时间
成就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背景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
技术支持: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
市场扩大: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资本积累: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背景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应用(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化学工业的兴起(合成材料、石油化工) ;旧产业部门的新技术改造(纺织、钢铁等)
通讯技术的进步(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
特点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美德最突出;各国的进程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