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仿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人2.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是日益加剧的帝国主义趋势和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后果。1914年以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变本加厉,同时一些军事领导人对速战速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C.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3.《史记 平准书》记载了西汉的经济政策。平准是国家以税收作为基础,用商业收购的形式储存物资,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平抑市场商品价格的宏观调控行为。这一做法的效果是( )A. 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B. 改善财政,控制经济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4.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在甲骨或青铜器上 B.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C. 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5.“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开明与开放 D. 任性与狂妄6.下面是对《天工开物》内容的描述,这反映了该著作( )农业方面:记载水稻、麦等种植技术;手工业方面:养蚕、纺织,染色、造纸、酿酒等注意事项;工业方面:涉及糖、盐、陶器等制作和加工方法,五金锻造、冶铸等。A. 涉及领域广泛 B. 记载技术先进 C. 呈现方式多样 D. 社会意义深远7.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关羽忠勇正义,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 真实再现历史原型 B. 不同颜色更具观赏性C. 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D.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8.如图,图1到图2变化反映,鸦片战争后( )A. 上海外贸地位逐渐超过广州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强大C. 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清政府主动融入到海外市场9.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武汉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10.只有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下列选项中,体现马列主义在中国创造性发展的是( )A. 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C.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 八七会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决定1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以下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八一三事变.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12.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基于这一考量的军事行动是( )A. 转战陕北 B. 跃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1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的目标模式关系全局,这一目标模式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论述的具体实践是( )A.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一国两制”的实践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对外开放的实行15.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由于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数月之内,销行万余份。以下主张出自该报刊的是(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6.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说道:“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A. 帝王的加冕 B. 封臣的权利 C. 土地的封赐 D. 农奴的劳役17.听!地球在呻吟: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土地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A. 优先发展农业 B. 加大军事投入 C. 加强国际合作 D. 消灭恐怖主义18.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上述事件对欧洲的直接影响是( )A. 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 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C. 为欧洲提供大量劳动力 D. 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19.“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三大改造 D. 罗斯福新政20.美、英两国一起完成了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此次“登陆战役”( )A. 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 成为二战的转折点C.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标志欧洲战事结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材料三: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地。材料四: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治;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进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施行什么样的方略治理国家?他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2.某展馆将举办“中国特色的外交事业”主题展,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准备工作。A.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发言词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要认清帝国主义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B.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中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图略)D.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图略)E.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F.21世纪以来中国举办的部分国际盛会或会议简表时间 国际盛会或会议名称…… ……2008年 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 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9年 亚信峰会2022年 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 请列举一则事例,印证材料A中所述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指出材料B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2) 依据展板内容,正确解读材料与展览主题之间的关系。例如:材料E体现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而言,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对世界而言,也将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带入了全球贸易体系。根据示例,对材料C做出解读。(3)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的外交事业”的认识。23.从时事中追溯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白现实问题,避免重蹈覆辙。让我们开展一次时事溯源活动,体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材料如表所示组别 时事概述 相关历史渊源1 交通和工业部门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严重空气污染。2025年3月第二届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大会召开,呼吁各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 ______ 推动社会进步,但也引发了环境问题。2 2025年3月,中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联合国会议上提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议案,众多国家表态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联合国是构建世界和平的结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3 美国宣布对世界各国大幅提高关税。2025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下降1.5%。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据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媒体信息整理绘制请回答:(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处内容。(2) 选择如表中的一个组别,根据其“时事概述”与“历史渊源”的内容,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ABC《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的《国民革命歌》指出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 诵读材料二的《七律 长征》,从中能感受到红军的什么精神面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历史意义?(3) 请为上述材料中的歌曲和诗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写字母)。谈谈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中得到的启示。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A7.【答案】D8.【答案】A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B20.【答案】C21.【答案】【小题1】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小题2】曲辕犁、筒车。【小题3】宋朝的大力提倡(或政府的支持)。【小题4】“治国安民”。注重农桑。22.【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小题2】材料C体现了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对中国而言,“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对世界而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开始改变国际格局。【小题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3.【答案】【小题1】内容:工业革命【小题2】选择组别1;主题:科技发展的影响;论述:回望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中,蒸汽机、内燃机的应用使生产领域取得巨大飞跃;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的出现,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挑战。第二届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体现了全球在应对环境变化方面的合作意愿。因此,各国应当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综上所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妥善保护好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24.【答案】【小题1】主要任务: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理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小题2】精神面貌:不怕艰难险阻的斗争精神;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标志:1936年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意义: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小题3】排序:ACBD。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要放手发动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革命和发展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2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