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一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上述材料说明一战( )
A. 推动英法政府职能转变 B. 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
C. 得到了英法民众的支持 D. 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发生了严重的难民危机。据统计,截至1915年12月,有200多万难民被列车带到了东方,而整个一战期间,俄国难民数量至少在500万以上。难民的大规模流动给俄国造成了严重的治理困境,工人罢工、农民骚乱、士兵哗变此起彼伏。这一现象( )
A. 加剧了俄国社会危机 B. 表明资产阶级政府失去民心
C. 导致了俄国退出一战 D. 说明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3.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这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该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这表明( )
A. 俄国政党斗争异常激烈 B. 两政权并存致社会分裂
C. 十月革命缺乏思想基础 D.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 1919年4月,甘地创办了《坚持真理》,但因未经官方注册,不久停刊。后来,两位出版商分别将《青年印度》和《新生活》转给甘地编辑出版,甘地提出了“为反对强权争取权利而战”的口号,销量一度达到数万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印度( )
A. 资产阶级掌握了新闻舆论的导向 B. 民族忧患意识和独立意识萌发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阶段 D. 民族运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5. 1923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实行统一农业税》法令,把农民所负担的各种国家直接税以及各种地方直接税合并为单一农业税,并将一半左右的农业税由实物改征货币。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 B. 实现农业集体化
C. 新经济政策的推进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6. 如图为学者用的两种统计方法(艾伦、亨特和希梅尔)对1928—1940年整个苏联人口人均消费情况统计图。由此可知( )
A. 统计数据都具有主观性 B. 苏联经济结构有所调整
C. 只有一种统计比较准确 D. 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7. 19世纪,在墨西哥的食谱中夏多布里昂牛排(一种高级法式牛排)逐渐取代了西班牙炖羊肉,同时也将当地土著所吃的玉米馅卷作为“低级”食品排除在外。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法国菜肴开始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的公共宴席上退出,取而代之的是阿根廷的大块烤牛肉、秘鲁新鲜的酸橘汁腌鱼、智利的玉米蛋糕。这反映了( )
A. 饮食结构具有明显时代特色 B. 殖民活动影响了饮食结构
C. 拉美经济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D. 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
8. 如表为1938~1947年英国女性收入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周收入(先令) 周工作时长(小时) 每小时收入(先令)
1938年 32.5 43.2 0.75
1943年 62.17 45.9 1.35
1945年 63.17 43.3 1.46
1947年 69.58 41.5 1.68
A. 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工作时间的延长 C. 经济结构的调整 D. 政治局势的变化
9. 1951年,联邦德国企业中雇员监事(从事企业监管工作)人数从2人扩大到全体监事的1/2,并在董事会设置工人经理,形成劳资对等共决模式。1976年后,对等共决模式被推广到更多企业。这种做法( )
A. 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逐步完善 B. 表明工人阶级政治地位开始提升
C. 有助于战后联邦德国稳定发展 D. 有效解决了企业中劳资矛盾问题
10. 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除获得政府颁发的勋章外,还获得物质奖励,包括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短裤、袜子等。勃列日涅夫的工作日志中也记录“收到一件运动服,轻工制品。”“阿根廷总书记寄来一件毛皮夹克上衣。”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 调动社会资源保障军工 B. 民生问题制约社会发展
C. 国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 D. 与新兴国家的关系密切
11. 苏联某一时期,领导人给文化界、思想界、知识界以种自由,政府放松了书报检查,在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发表之后,出现了解冻文学和集中营文学,专门揭露苏联内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让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公开出版,此书描绘斯大林时代劳改营里人们遭受的苦难。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 B. 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C.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D. 改革重点放在文化界
12. 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据此可知,该书
A. 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 B. 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
C. 认为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 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
13. 六十年前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下图是反映该事件漫画,漫画中的人物为美苏两国领导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漫画说明当时美苏( )
A.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B. 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
C. 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与需求 D. 提倡军事克制,反对热战
14. 下图所示为1962年英国《卫报》登载的漫画。画面中,戴高乐怀抱着一个巨大的插着“法国农业”旗子的农产品篮子,正欲登上已挤满人的“开往共同市场”的巴士,售票员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问道∶“嗨,你想要租用整辆公交车嘛 ”这一作品反映出
A. 法德经济冲突不可调和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C. 欧洲经济面临发展机遇 D. 欧共体遭受严重挑战
15. 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 同苏联关系缓和 B. 与西欧竞争加剧
C.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1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 )
A.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 B. 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
C. 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 D. 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17. 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他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 )
A.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 缺乏经济自主权 C. 区域合作机制失效 D. 国内政局不稳定
18. 1980年,尽管美国号召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苏联却承担第三世界国家的交通费。1984年,尽管苏联缺席,洛杉矶奥委会却花费290000美元承担约30个非洲国家的交通费,20个第三世界国家实现了奥林匹克首秀,这些信息可用于说明( )
A. 冷战重点转移非洲 B. 马歇尔计划成效显著
C. 美苏对抗方式升级 D. 第三世界影响力增强
19. 据如表数据可知( )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 4.77% 20.02% 30.30%
1995 5.99% 27.63% 14.86%
2005 903% 46.18% 32.31%
2010 10.24% 39.98% 33.04%
A. 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获得发展 B. 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
C. 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D. 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
20. 二十国集团(G20)智库论坛国际研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巴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双方密切协作,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中巴携手( )
A. 确保全球治理改革以和平方式实现
B. 有效制止美国单边主义
C. 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动力
D. 巩固区域集团化成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3年,欧洲爆发了以农业大萧条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受其影响,英国的重要经济指标持续下降,失业现象不断加剧,诸多农场纷纷破产,钢铁产量在1886年被美国超过。尽管经济民族主义在各国甚嚣尘上,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始实施新的关税法,如俄国1877年关税法、德国1879年关税法和法国1892年关税法,这些法律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工业产品的关税税率,并辅以隐秘的非关税措施,如卫生检疫、生产补贴、出口奖励等。贸易谈判中盛行的双边对等模式被“胡萝卜兼大棒”所取代,报复性威胁、频繁的贸易战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英国有人质疑自由贸易政策的合理性,围绕关税与贸易政策的辩论逐渐升温。
——摘编自朱华进《非对称性: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战的一个特质》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内关税与贸易政策辩论升温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频繁的贸易战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个体家庭无力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家庭领域。1917年,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女权主义者和劳工妇女为实现家庭津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得家庭津贴成为20世纪20—40年代各政党和社会人士聚焦的热点议题。1945年6月15日,《家庭补贴法案》正式通过,该法令规定,为所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每周5先令的家庭补贴。
——摘编自杨辉《挑战与变革:1917—1945年的英国家庭津贴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家庭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应对挑战。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支出,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政府家庭政策的转变,譬如从“普遍性原则”向“选择性原则”的转变,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弱势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扶持;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家庭)责任的平衡,促进个人和家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进入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的工党政府提出社会政策的目标是鼓励人们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是仅仅依靠社会救济生活;政府不应该成为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府,而是要提供就业和教育以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府。
——摘编自雷杰、张力炫、蔡天《英国家庭政策的历史发展及类型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以来英国家庭津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家庭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启示。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题答案】
【答案】(1)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导致英国实力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德的崛起;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影响:阻碍国际贸易流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冲击了国际经济秩序(冲击自由贸易体系或加剧国际经济竞争与对立,削弱国际经济合作);激化了大国间的矛盾,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引发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加速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竞争,埋下了一战爆发的祸根;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2题答案】
【答案】(1)工业化对家庭的冲击;女权主义兴起,女性政治地位提高;要求维护妇女权益;1929年经济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人口减少,政府鼓励人口生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转变政府角色,削减财政在家庭政策方面的支出;从普通补贴到有针对性的扶持;强调个人和家庭责任和义务;政府主要提供帮助。
【23题答案】
【答案】(1)表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签订和约,裁减军备;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3)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来避免战争;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