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冲刺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卓越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冲刺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冲刺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宋朝实行磨勘制。在该制度下,中央设审官院、考课院,分别负责京朝官、幕职州县官的考核。其中,三品以上官员自陈政绩,四品以下由机构核查,要求官员提交历纸(日常考勤)、荐状(举荐文书)及功过簿。宋朝磨勘制的实行( )
A.减轻了政府行政负担 B.体现官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趋向
C.加剧了中央冗官问题 D.旨在贯彻“德才并重”的选官原则
2.民国初期,有人指出:“进步党袒袁总统,袁总统助进步党,事实上不可掩。但袁世凯何爱于进步党而助之,不过欲借以抵抗国民党耳。一旦有数省地盘之国民党消灭,进步党又宁幸免?故两党实有利害共同之点,特愚者不察,专认国民党为敌。”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政党关系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B.政党成为社会核心力量
C.民主政治生态的脆弱与危机 D.军阀派系斗争愈演愈烈
3.长期以来,英国传统的普通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衡平法奉行“遵循良心”的原则,二者常存分歧。1873年,英国通过《司法法》,合并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将管辖权统一至新设立的“最高法院”,所有法院适用统一的诉讼程序。英国的这一转变( )
A.揭示出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渊源 B.确保了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C.表明内阁拥有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 D.顺应了工业社会发展需要
4.下表是1996~2017年中俄交往中的部分重大事件。这可用于说明中国( )
时间 文件或倡议 内容
1996 《中俄联合声明》 提出双方“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深化经济与安全合作
2001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规定“缔约双方相互没有领土要求”,确立“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
2017 中俄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推动北极航道开发与基础设施合作
A.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B.在国际合作中以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为主
C.延续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内涵
5.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重9克,为旧五铢钱的3~4倍,面值被设定为旧五铢钱的100倍。孙吴铸造“大泉当千”,单枚面值达1000个五铢,重量不足15克。而曹魏政权延续旧五铢钱传统,发行的五铢钱每枚重约3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
A.南方财政收入激增 B.钱币铸造技术区域差距大
C.东吴商品经济发达 D.货币政策受政治局势影响
6.下表为19世纪下半叶奥匈帝国与比利时两国颁布的部分社会法案。这些方案的实施表明,当时( )
国家 时间 法案 内容
奥匈帝国 1887年 《工伤事故与职业病保险法》 雇主按行业风险等级缴纳保费,伤残工人可获得工资50%的补偿
比利时 1894年 《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要求月收入低于100法郎的工人强制参保,缴费比例为工资的2%(雇主与工人各半),65岁后可领取每年60法郎养老金
A.两国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B.欧洲国家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成为时代趋势 D.社会保障制度以效率为导向
7.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立法鼓励民众种植橄榄树。所产橄榄油不仅用于日常食用,还充当了照明燃料、祭祀用品及化妆品原料。因橄榄油具有高附加值,雅典便限制未加工的橄榄出口。这可用于说明,古代雅典( )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B.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C.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集体劳作模式盛行
8.2022年,深圳率先立法允许L4级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上路。2024年,我国高速公路实现车辆、道路和云平台之间毫秒级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响应时间,拥堵指数下降62%。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 )
A.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B.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 C.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 D.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9.元朝的《大都路房产典当赤契》记载了蒙古贵族阿速台将宅院典当给色目商人亦不剌金的交易。契约要求详细登记房产信息,并特别注明“如典期届满无力回赎,任凭买主永为祖业”的条款。该契约经御史台核查后加盖“大都路总管府印”。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商本末观念的转变 B.官府对民间经济进行管控
C.“诸色户计”制度松弛 D.依族群分类实施产权管理
10.西周时期,镐京是周人祖庙所在,承担着宗法祭祀职能。周公辅佐周王东征后,于洛邑驻扎军队,后洛邑经“九鼎定鼎”仪式被确立为东方行政中枢,周成王还在洛邑接见四方诸侯。西周由此形成两京制。据此可知,西周两京制( )
A.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拓展了西周统治范围
C.促成血缘关系与贵族等级制融合 D.提升了王权的影响力
11.因黄河决口致灾,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瓠子口督工堵口,作《瓠子歌》二首,将治水失利归咎于“天意未顺”,后以“沉白马玉璧”祭祀河神,终成功堵口并免除灾区赋税。汉武帝的行为( )
A.凸显出治国理念的转变 B.传承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彰显了厚德载物的传统
12.下面所示为中古西欧《列那狐的故事》中“偷鱼车”的故事。该故事折射出( )
饥饿辘辘的列那狐忽见一辆满载鲜鱼的马车驶来。车夫是两名粗心的鱼贩,正高声谈论行会垄断鱼市的暴利。列那狐眼珠一转,蜷缩在路旁装死,鱼贩瞥见这“死狐狸”光泽的皮毛,心想:“这能卖个好价钱!”便停车将他扔进鱼筐,列那狐就在车中大快朵颐后跳下马车。翌日,鱼贩发现货物失窃,却因行会规定不得擅自追查非会员的“盗窃罪”而吃了哑巴亏。
A.行会承担主要基层教化职能 B.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与诉求
C.古典文学蕴含一定理性精神 D.工商业的繁荣推动城市自治
13.如今,新加坡印度教马里安曼兴都庙与伊斯兰教詹美回教堂仅相隔200米,佛寺寺龙华院与基督教圣安德烈座堂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印度教徒在马里安曼兴都庙完成日常礼拜后,常会前往附近华人观音堂焚香祈福。新加坡的上述文化现象( )
A.推动了移民社会的形成 B.体现了高度的民族国家认同
C.植根于多元文化的交融 D.源于对西方文化侵略的抵制
14.据东南亚巴达维亚、安汶岛、特尔纳特岛三处遗址出土的17世纪贸易契约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军事据点控制世界香料主产地摩鹿加群岛的丁香、豆蔻生产;在安汶岛香料仓库遗址发现了成捆的荷兰文购销清单,上面规定当地部落必须将香料以固定价格售予公司,违者焚毁种植园。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国家权力与殖民商业利益相结合 B.殖民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资本输出是主要的殖民剥削手段 D.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扩展
15.1952年后,埃及政府逐步弱化英语在行政和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规定所有官方文件、法律文本必须使用阿拉伯语,公立学校必须采用阿拉伯语教材。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埃及族群结构发生变化 B.阿拉伯国家国际合作意识增强
C.古埃及文化遗产的复兴 D.新兴国家的文化自主意识提升
16.2008年,国家全面启动“数字敦煌”工程,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使全球学者可在线访问数十个洞窟的高清壁画,减少了实体参观带来的二氧化碳侵蚀风险。2021年,《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每日游客量控制在6000人以内,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492个洞窟完成数字化存档。这体现出( )
A.完整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要义 B.科技赋能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涵
C.文化遗产对于全人类具有普遍价值 D.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兼顾的理念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设提点坑冶铸钱司作为全国矿冶事务最高管理机构,其下分设各路坑冶务,“诸路坑冶监官,并隶三司,非奏辟不得差注”。王安石变法期间推行《均输法》,要求“诸坑冶所出铜、铅、锡,岁有定课,悉输京师”。河东路铜矿“每岁差禁军三百人防护”。陕西路“置银场八务,岁课以给边费”。北宋对辽、西夏实行矿产禁运,《宋刑统》规定“铜、铁遗界私贩者,徒三年”。元丰年间定制:“私炼铅锡满三斤者,刺配五百里外。”元丰年间“铜场岁课二十万斤,抽分钱十五万贯”。神宗时期矿税岁入达600“万贯,占财政总收入约7%。
河南鹤壁发现的北宋煤矿遗址显示,矿井深达46米,采用“跳格式”采掘法,巷道布局合理,并设有排水井和木制辘轳。徐州利国监的铁器通过运河销往南北,而川蜀卓筒井的井盐依托长江水系覆盖西南市场。煤炭和金属矿产的运输依赖水路。《太平圣惠方》记载了治疗“石工肺疾”(矽肺病)的药方,表明当时已认识到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危害,民间医者亦在矿区开设药铺,售卖“清肺散”等成药。
——摘编自王菱菱《宋代矿冶业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概括北宋矿产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北宋采矿业的角度,简述对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机构主要由国家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掌握,形成以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技工学校为主体的办学格局。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具有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定为基本方针,天津等地率先试办半工半读学校,技工学校普遍开设劳动课。《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等颁布后,我国通过苏联模式实现标准化教学,并细化培养方案。1957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颁布,将“服从国家分配”“爱护公共财物”等道德要求量化为毕业考核指标。
材料二 继将职业高中审批权下放至县级政府后,1991年,国家教委允许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20%的专业课程。同年,又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兼任职教师比例不低于40%,提出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1996年《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体制。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践“厂校一体”培养模式。1998年,教育部在3000所职校推广“爱岗敬业”主题教育。1999年,教育部启动“三改一补”政策,将专科院校、成人高校、重点中专改制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从1980年的13所增至1999年的474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启定和霍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
孙琳《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不同,并分析推动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发展的因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决定建造“世界最豪华宫殿”,历时28年完成主体工程。它包含国王寝宫、政府办公区及贵族居所。在财政总监科尔伯重商主义政策的经营下,法国国库收入从1661年的8500万里弗尔增至1683年的1.2亿。“宫殿的建造依赖于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利润,仅1671年圣多明克各糖业税收就支付了镜厅全部镶嵌费用”。建筑师路易·勒沃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改造为符合法国审美的古典对称式。1678年修建的镜厅长73米,采用490块威尼斯镜子,这些镜子“玻璃全部由皇家工场生产,迫使威尼斯工匠移民法国”。其设计图纸标注着“轴线必须对准日出方向,象征太阳王统治的光明”。艺术史家欧内斯特·贡布里希指出:“凡尔赛的几何花园是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空间演绎。”
材料二 1682年,路易十四将王室驻地从巴黎卢浮宫迁至凡尔赛。原本分散的财政院、枢密院等机构被整合进宫殿建筑群,形成“前厅政治”的特殊运作模式。凡尔赛宫每日晨起仪式需200名贵族参与,从递衬衫到执烛台均有严格等级,使贵族为虚衔争斗。当时宫内日常使役就达2万余人,年财政支出占国家预算的15%。修道院长费奈隆警告,“当农民啃食草根时,凡尔赛的喷泉每天消耗相当于巴黎全城用水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建筑和花园,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1833年,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决定将凡尔赛宫改造为“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进一步激发了法国人的修复意愿。1875年,第三共和国政府将凡尔赛宫作为国家记忆载体,斥资修复镜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英]欧内斯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凡尔赛宫建成的政治影响及其在19世纪成为“历史博物馆”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关于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两种理论。
理论 观点
现代化驱动理论 交通革新是中国被动融入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核心要素,通过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推动社会深层变革
殖民依附与自主突破的双重性理论 近代交通发展呈现出殖民控制与民族自强并存的矛盾特质
——摘编自芮晓丽《中国现代化阶段典型运输政策对比》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D A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A D D
17.(1)管理体系严密;重视资源调配;加强安全防护;服务军事与财政;实施贸易管控。
(2)观点:北宋采矿业的发展对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北宋采矿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徐州利国监的铁器通过运河销往南北,川蜀卓筒井的井盐依托一定的运输方式进行销售,说明采矿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神宗时期矿税岁入达600万贯,占财政总收入约7%,采矿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有助于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军事防御等活动。同时,采矿业的发展也推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强对矿工健康的关注。采矿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矿产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金属制品和盐等物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太平圣惠方》记载了治疗“石工肺疾”(矽肺病)的药方,表明当时已认识到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危害,民间医者亦在矿区开设药铺,售卖“清肺散”等成药,这体现了社会对矿工健康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综上所述,北宋采矿业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有显著表现,对古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8.(1)共同之处: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导向;拥有制度化、法律化保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关注制度化、规范化的办学。
(2)不同:前者办学主体单一化,后者办学主体多元化与社会化;前者主要是计划指导,后者以市场为导向;前者教育层次以中等教育为主,后者教育层次向高等延伸;前者培养工业化急需人才,后者培养人才服务于市场经济。
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逐步确立;对外开放深化;产业升级的技术要求;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理念更新;政府的支持。
19.(1)条件:君主政治权威强化与集权基础牢固;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融合加强;技术实现突破。
(2)政治影响:推动了法国政治中心的转移;改变了中央行政运作模式;有助于提升行政效率;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王权;促进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剧了财政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原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塑造国家认同的需求;民族主义的高昂;统治者的推动;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
20.
论题:交通工具近代化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深层变革。
阐释:近代中国交通革新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路权、航运权,引入轮船、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迫使中国接受西方主导的交通体系。但同时,交通工具近代化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深层变革。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兴起,中国人开始自主建造铁路,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火车与轮船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人口流动与信息传播;城市中电车公共汽车的出现重构了市民的出行习惯。另外,交通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革,如火车车厢男女同坐等,促进了社会文明开化;还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如推动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总之,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