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前导入康乾盛世鸦片战争同学们眼中清王朝是怎样的?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高考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考考情分析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2024 湖南卷·明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河北卷·清朝边疆地区管理重庆卷·清朝统治危机浙江卷·明朝与各少数民族关系2023 乙卷·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明朝) 浙江卷·西北:稳定新疆(清朝)北京卷·密折制度 军机处湖北卷·科举制(隋唐) 科举制(明清)重庆卷· 清朝的边疆政策2022 甲卷·明代海外贸易 湖北卷·科举制山东卷·地方监察湖南卷·君主专制强化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标解读:要考什么?知识分解: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内阁制 军机处2.明清经略边疆的措施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清朝的鼎盛?盛世: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康乾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一、清之鼎盛(一)康乾盛世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盛世局面?时间 事项 时间 事项04:00 起床、请安 13:00 会见臣工05:00 早课 15:00 批阅奏章07: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11:00 经筵日讲 20:00 就寝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纲,事必躬亲。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爱新觉罗·胤禛:“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紫禁城吗?”君主勤政,君主专制程度高皇帝如何做到独揽大权?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1)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部分)迅速、机密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阅读材料,概括奏折制度的作用。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佐伯序》作用:使皇帝更直接、迅速、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一、清之鼎盛(二)奏折制度总有官员可以把严肃的事情做出“笑”果直隶总督:我想给你过生日康熙:别来!!!!杭州织造:有人造反啦康熙:尔此无头无尾之言实在不懂!!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一、清之鼎盛(三)设立军机处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性质: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清.赵翼直接原因:处理西北军务简:成员少,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速度快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一、清之鼎盛君主专制加强秦西汉隋唐宋明清确立三公九卿制巩固中外朝制一省两院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二府三司制元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顶峰)一、清之鼎盛如何做到独揽大权?(1)奏折制度 (2)雍正:设军机处 (3)加强思想控制(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它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清朝人徐骏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被判斩立决。本质:思想文化专制作用: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真题精炼C(2020.1·浙江高考·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真题精炼A(四)疆域的治理思考:清代边疆管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地域 起因 解决措施 管理方案台湾黑龙江流域蒙古和新疆西藏 西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氏割据台湾1683年,郑氏战败清军占领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北设置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管理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维吾尔大小和卓叛乱征服漠南漠北蒙古,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平定维吾尔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并实施盟、旗制度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辖区管理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影响大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实施金瓶掣签制 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土司制度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西南各地实施行省制度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蒙古和藏族等民族事务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方式多样(法律);对边疆控制加强一、清之鼎盛(五)疆域的奠定康雍乾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一、清之鼎盛(五)疆域的奠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伊犁将军盟旗制度总督—巡抚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二、清之危难(一)内部危机年度 人口数 人均田数(亩)顺治12年 1403万 27.63康熙50年 2462万 28.15雍正12年 2736万 32.54乾隆18年 10275万 6.89乾隆31年 20809万 3.56人均资源减少人口大量激增新航路开辟甘薯玉米的传入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农民起义①人地矛盾、资源危机1.背景康乾盛世后期: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二、清之危难(一)内部危机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清稗类钞》和珅和珅抄家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富可敌国。②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二、清之危难(一)内部危机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时,所留下的痕迹◎白莲教之乱③阶级矛盾:白莲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二、清之危难(二)外部危机清朝建立1689英国《权利法案》1644清军入关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尼布楚条约》1729设军机处1748出版《论法的精神》1776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1757一口通商1793马嘎尔尼访华世界潮流: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二、清之危难(二)外部危机跪礼之争英国礼单天体远行仪、地球仪、望远镜;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座钟;榴弹炮、卡宾枪、连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等中国回礼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479件。思考:对比英国和中国的礼单,说一说双方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新兴工业文明传统农业文明二、清之危难(二)外部危机英国国书:(1)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贸易口岸;(2)得到舟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3)得到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以便转运。中国的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思考:对比两份材料,思考背后蕴藏的信息?中国处于怎样的危机中?企图打开中国市场闭关锁国隐藏的危机: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之中。二、清之危难(二)外部危机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康熙时期:四口通商粤闽浙江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思考: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造成什么影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影响(1)积极:初期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鼎盛危机君主专制强化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疆域奠定收台湾抗沙俄治蒙古管西藏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诸岛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勒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东北至大兴安岭和库页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内部外部资源危机统治危机阶级矛盾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策:闭关自守结果落后于世界潮流(2024·河北高考·6)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A.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B.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C.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D.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真题精炼B(2020·浙江高考·8)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术(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真题精炼D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疆域:版图的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制度/政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统治危机:统治危机初显,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农业:高产作业引入;经济作物推广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工场的出现商业:商品经济发达;白银货币化经济制度/政策: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对外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思想:程朱理学僵化,仍占统治地位;心学盛行;强化思想控制;明清进步启蒙思想的产生文化:市民文化兴盛(小说);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逐渐落后于西方民族交融加强(改土归流等);郑和下西洋;外来殖民入侵第13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堂小结一.“盛世”表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二.“盛世”保障三、“盛世”危机奏折制度设军机处兴文字狱边疆治理内地治理康乾盛世外部危机内部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闭关锁国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