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件(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件(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中国现代史是指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开端至今的历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
一、中国现代史 历史分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
(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今)
历史分期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文革开始
文革结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段建设史
一段探索史
一段奋斗史
一段复兴史
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二、整体感知
【标志性事件 概念辨析】
1.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是: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3.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4.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的完成
【导读·要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内外形势?
2.为此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何共同作用?
外: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
内: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
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经济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筹备新中国;成立新中国以及巩固新中国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巩固
抗美援朝(1950—1953)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第一届政治
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筹备
标志
西藏和平解放(1951)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明确时空有线索
一、新中国的筹建:
1.概况:
材料1: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今北京)
目的/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筹建新中国)
2.内容: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
1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
民主集中制。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一、新中国的筹建:
考点1.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四、考点梳理
准备工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时/地 1949年9月;北平
议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 。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②初步建立 制度
简称《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易错易混】
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1.2: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建立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国际)
新纪元
【易混易错】
①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②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国现代史的开端
材料一: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日报》社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的内涵是什么?(4分)
①事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1分)
②社会性质:
②国家地位:
②人民地位: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主人(1分)
【即时训练】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分)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地位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人民地位 受奴役受压迫
新民主
主义社会
独立自主
当家做主
北京天安门
上 海
南昌
井冈山
瑞金
遵义
延安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建立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知识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知识延伸
中国近现代重要开端类事件
时间 1840—1842年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开端的内涵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读图学史】根据图片判断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
西藏
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唐朝
元朝
清朝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中央:宣政院
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形成金瓶掣签制
《步辇图》
达赖、班禅金印 金瓶掣签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 办法的协议》
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西藏
(香港、澳门、台湾还未统一)
一、战火逼近——立国之战
38
38
“三八线”
金日成
斯大林
朝鲜
杜鲁门
李承晚
韩国
1950年7月,美国组建“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
朝鲜内战爆发
A.国际:东西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
一、战火逼近——立国之战
金日成
(1912-1994)
一、战火逼近——立国之战
美国(头号霸主) 中国(百废待兴)
钢产量 8784万吨 60万吨
原油产量 2.6亿吨 20万吨
GDP 3001亿美元 约155亿美元
空军 作战飞机192000架、超重型轰炸机2865架、重型轰炸机11065架,拥有原子弹。 基本无空军,飞机近500架,可以说对空战毫无经验。
海军 军舰近400艘 基本无
总兵力 120万,一个军坦克430辆 290万,基本是陆军,无坦克
战费 200亿美元 约26亿美元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比
提示:结合教材,找出美军的活动地点。
出兵
不出兵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背景
E.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援助(直接原因):



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东北边境城市。
美军第七舰队
开进台湾海峡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性质: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背景
6月26日,美国调动驻日本的部队侵入朝鲜,支援韩国作战。
6月27日,美国操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向韩国提供援助的决议。
7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由美国统一指挥的“联合国军”开入朝鲜半岛作战。
联合国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
朝鲜方面溃败,美军继续北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波及到中朝边境。
朝鲜战争的性质:由朝鲜内战转变为美国侵略、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战争。
C.美国干涉朝鲜内战
考点2:了解抗美援朝,认识其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时间
原因 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
概况 司令员:
军队:
重要战役:
英雄人物:
性质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上甘岭战役
黄继光、邱少云
”最可爱的人“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黄继光
用胸膛堵住敌
人的机枪口,
掩护部队前进而英勇牺牲。
邱少云
烈火烧身岿然不
动,直至壮烈牺牲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2)血与火的鏖战-过程
C.著名战役
②上甘岭战役(1952年10-11月)
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使上甘岭化为一片焦土,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度次冲击,最终取得上甘岭胜利。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D.战斗英雄
严守纪律邱少云
舍身堵枪黄继光
壮烈牺牲杨根思
空中雄鹰蒋道平
见义勇为罗盛教
长眠朝鲜毛岸英
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名字彪炳千秋,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2)血与火的鏖战-过程
E.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9: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爱国主义精神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忠诚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
不畏艰难困苦、
始终保持高昂士气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慷慨奉献自己一切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三、新中国的巩固:
2.抗美援朝:
(3)屹立于世界的宣言书-意义
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克拉克在他所著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A.战争结束
二、英雄血战——钢铁长城
材料一: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出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习近平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上讲话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镜头一
意义:
(1)国内
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二、英雄血战——钢铁长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镜头二
意义:
(2)国际: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己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美)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到的帐笼和战斗前线》
意义:
(3)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1)追根溯苦源-背景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以下两段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统计表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二:
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材料一: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 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 耕地(%) 50%以上 14%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1)追根溯苦源-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改。1949年冬,华北及河南部分地区共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
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1)追根溯苦源-背景
材料15: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16:“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2)依法分田地-过程
①时间: ②地区:
③法律依据: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④内容: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2)依法分田地-过程
⑤总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⑥具体做法: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分到了土地、耕畜和农具
拔出地主地界碑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2)依法分田地-过程
⑦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材料20: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21: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3)翻身促生产-意义
三、新中国的巩固:
3.土地改革:
(2)依法分田地-过程
补充: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相关史事
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
参加选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赋
太平天国运动
有田同耕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国共十年内战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
耕者
有其田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三大改造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978
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历史上的土地政策
知识串联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共根据国情调整政策,实事求是。
【梳理归纳】梳理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措施,你有何认识?
思考:结合上述进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近代以来封建制度不断瓦解并走向消亡
【知识拓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
对内
对外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赢得和平环境,提高国际地位。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农民获得土地,为工业化建设做准备。
准备
政权巩固
开国大典
标志
单元知识建构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一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准备
标志
巩固
政治上:西藏解放
军事上:抗美援朝
经济上:土地改革
思维导图
概括建国初期各项事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材料三:1952年写给毛主席的信: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富农、地主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材料二: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等5人为全权代表赴京谈判。5月23日,签署协议,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等。
材料一: 中国的优秀分子努力应付从帝国时代晚期继承下来的国内问题,回答西方提出的挑战,这种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在这一年实现了很长时间以来所渴望的国家统一。
综上所述,归纳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是西藏和平解放和土地改革的前提
西藏和平解放和土地改革从政治和经济上巩固了新生政权
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