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太平天国运动【探学新知】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1.背景(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拜上帝会: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两年多时间就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2)初建政权: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3)定都天京:185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4)北伐和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事变: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6)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天平天国运动失败。3.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5.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2)评价: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资政新篇》(1)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主张。(2)评价: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未能付诸实践。【预习自测】1.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黄兴 C.秋瑾 D.徐锡麟2.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 内容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 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洪秀全具有丰富多元的形象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历史研究存在虚无主义倾向3.在传教早期,洪秀全等人到处毁坏孔子牌位,丑化孔子形象,但在他们的传道书里,对儒学有多处采纳、吸收。如《百正歌》称,“孔丘服教三千,乃以正化不正”。这些做法是基于( )A.中国实际情况和斗争的需要 B.基督教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C.太平天国革命精神逐步丧失 D.儒学与西方宗教有相通之处4.1844年,他和好友冯云山离开本乡去外县宣传教义,劝导世人信拜上帝。1851年1月11日,他率各地集结而来的会众在金田村正式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他”( )A.创办了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B.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朝C.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吉野号” D.率领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B.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D.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6.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拜上帝会”两万多人齐聚金田村。在欢呼声中,洪秀全登上人群中央的高台,庄严誓师,宣布起义,并颁布军纪五条。以上史实可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C.太平天国建立政权 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有的占有逃亡地主豪绅的土地,有的拒绝向地主交租,有的则少交地租。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D.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剧变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了农业社会的理想宏图,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最终成为一种乌托邦的空想。这一理想宏图是指( )A.《劝世良言》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土地改革法》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允许通商并引入外国技术人员,但强调“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这一主张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坚持主权与开放并重C.维持传统的外交体系 D.对列强侵略妥协退让10.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11.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12.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发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太平军从金田村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并把这里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经过三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材料二:伴随着军事发展,太平天国颁布了一个重要纲领,它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材料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1)材料一中“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谁?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什么作为都城?(2)材料二中“一个重要纲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为什么在实践中难以施行?(3)材料三中“失败了”的标志是什么?(4)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积极影响?(写出两点)14.【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地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摘编自夏春涛《洪仁开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答案:B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1)洪秀全;天京。(2)《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3)天京的陷落。(4)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14.答案:(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