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走向整体的世界1.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上述认识( )A.得益于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验 B.受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C.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学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化和全球化》中记载:“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于是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这说明( )A.美洲是世界上种族最混杂的地区 B.新航路开辟改变人种组成C.政府鼓励推动世界性的移民浪潮 D.新旧大陆文明间逐渐融合3.1519年,西班牙国王之所以派麦哲伦远航,是为了去香料群岛宣示主权,因为当时这个群岛在对手葡萄牙的手上。为激励麦哲伦航行,西班牙国王对他作出承诺:他将获得其中两个岛屿作为私人领地,还可获得岛上收益的百分之五。据此可知( )A.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B.葡西争夺助力新航路的开辟C.追求财富是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D.殖民扩张已扩展到全球范围4.1496年,西班牙驻伦敦大使给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写信禀告说:“有一位像哥伦布的人向英国国王提出要进行如同哥伦布向印度航行一样的探险建议。”这位“像哥伦布的人”的探险( )A.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B.标志着英国新式海外探险活动达到高潮C.促进了人们对高纬度地区的了解与认知D.使新旧大陆之间建立牢固的商贸联系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地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6.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C.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 D.得益于欧洲人的环球航行7.从1513年起,葡萄牙人强迫进出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必须到马六甲贸易,并派军舰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税。对于不从者,没收货物。在1544年以前,马六甲港口的税收每年达1.2万—1.5万杜卡特,自1547年起,税收提高到每年2.75万杜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达8万杜卡特。由此可见,葡萄牙( )A.通过垄断贸易获取暴利 B.殖民强国地位得到列强认可C.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受益者8.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瓷器被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A.表明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生产方式革新C.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经济条件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9.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三角贸易”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在此背景下的巴黎等城市,经济活力显著,而地中海城市却黯然失色。这深刻揭示了( )A.经济中心随地理优势转移 B.贸易路线影响了城市活力C.资本扩散重塑了经济格局 D.贸易中心随市场扩展变化10.下面为1500—1650年英国主要粮食价格波动图(单位:先令/蒲式耳)。下列对这一时期英国粮食价格变动解读合理的是( )A.深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增强了传统封建贵族的势力C.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了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型11.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加速了人口的自由迁徙B.黑奴贸易使美洲人口有了大幅上涨C.欧洲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沉重灾难D.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族群的融合12.16世纪初,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可制作天然红色颜料的胭脂虫并引进欧洲,在贵族领域掀起一股“红色热潮”;到18世纪下半叶,其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到中产阶级,广泛应用于服装、食品等领域。这反映出(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启蒙运动促进平等观念传播C.价格革命的驱动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技术进步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3)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棉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材料二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新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C7.答案:A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1)变化:由区域商品发展为全球商品;由孤立分散生产发展为棉花帝国。原因: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市场的拓展。(2)特点:从无到有(从进口仿制到本土化大量生产);注重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3)启示:文明交流促进世界进步;包容互鉴推动文明发展。14.答案:(1)表现:商贸中心的转移;贸易范围的扩大,各国联系加强;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量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变革。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2)新变化:资本主义列强普遍扩大了工业产品的出口;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均衡发展趋势。关系: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