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2)中古时期的世界
1.它是中世纪时代的“土地管理单位”,它是“构成一个所有权兼行政权的单位”的大地产,它是“社会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它”指的是( )
A.帝国 B.庄园 C.城市 D.教会
2.公元1220年,法国图鲁斯的一个商人买了圣塞宁修道院在某村的全部土地以及上面的32户依附农民。1265年,一个克吕尼商人以出借800里弗尔为代价,从勃艮第公爵处取得一块封土,包括城堡及其上面的司法权、统治权等。上述现象可以印证当时法国( )
A.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封君封臣制的发展
3.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有史学家所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4.学者曾描述古代世界某一帝国:“在它的漫长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它成为连接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之间的桥梁。”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5.16—18世纪,俄国的刑罚从基辅罗斯时期的以罚金和命金为主逐渐转向以死刑、体罚、流放和监禁为主,国家在刑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得到逐步加强。据此推断,当时俄国( )
A.国家治理水准下降 B.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C.专制集权程度强化 D.社会教化功能弱化
6.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声称,哈里发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格局。这些变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权威 C.废除政教合一 D.统治中心变迁
7.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后,仍想维持其在转口贸易中的优势,同葡萄牙人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几个地区进行了长期战争。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的意图是( )
A.阻挠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B.建立并扩展海外殖民地
C.维护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D.构筑新的世界贸易格局
8.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分别成为“公地”和“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孝德天皇此举( )
A.挽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B.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C.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9.古文物专家本特写道:“我对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他又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这绝不是非洲的。”该学者的记述( )
A.旨在说明古津巴布韦文化曾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B.强调这一遗址是非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C.证明古代地中海文明是古津巴布韦文化的源头
D.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10.14世纪中叶,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游记中写道,“他们(马里人)不没收任何死于他们国内的白人的财产”,而是把这些财产托付给一个可靠的“白人”保管,直到合法的继承人领取时为止。由此可推知,当时马里( )
①给予了白人贸易特权
②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
③实现了不同种族平等
④注重保护私人的财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安第斯山脉孕育出了“美洲的罗马帝国”,获得这一殊荣的是横跨南北美洲的庞大帝国。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与美洲外的文明有来往,但这一帝国显然已经将中央集权制发挥到了极致,帝国按等级划分地方行政机构,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材料中的“帝国”( )
A.所建文明相对独立发展 B.效仿罗马帝国建立集权统治
C.已形成完善的封建统治 D.发明“浮动园地”发展农业
12.据记载,在阿兹特克人崇拜的众神中,掌管着整个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昆兹奥考特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传说昆兹奥考特是一位宗教领袖,他领导的宗教强调光明和学识,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与平衡。阿兹特克人对昆兹奥考特的崇拜反映出( )
A.阿兹特克人的精神价值取向 B.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响力
C.阿兹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 D.人与自然和谐的起源传说
13.文明的传承与互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以国王为中心,国王隶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要高于中间封臣。大贵族、大主教一般来说都是国王的隶属封臣。中间封臣可能会因国王的赏赐或欣赏而一步步进入贵族阶层,或成为主教、大主教。各直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他们可能是军事役保有,也可能仅仅是个农役租佃保有的农民,军事役的直属封臣团体从一开始就成分复杂,他们中间既有大贵族、大主教、主教,也有众多并不富裕且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但是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级中都属于同一个阶层。
材料二 在封建关系中,一方面,封臣依赖于封君,对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体现在他依赖于封君的封授,本质上他是“从属于他人之人”,即封臣是封君的人;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平等因素,封臣本身具有独立性。在封建时期,公共权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友谊源自私人生活,他们之间相互服务的誓约乃至封君统属权力的传承亦皆如此,只有在有相互奉献的地方——保护人给予被保护人以保护、被保护人效忠于保护人,保护人才能合法地持有统属权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莹《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英国封臣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封君封臣的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1)有利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积极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14.答案:(1)特点:地位分层明显;成分复杂多样;阶层具有模糊性。
(2)关系:封臣对封君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和独立性;平等与不平等交织;权利义务相互制约;体现公共权力私人化。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特点:根据材料“国王隶属封臣的社会地位一般来说要高于中间封臣”可得封臣地位分层明显;据材料“军事役的直属封臣团体从一开始就成分复杂”可知封臣身份成分复杂;根据材料“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级中都属于同一个阶层”可知封臣阶层具有模糊性。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关系:根据材料“对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和“封臣本身具有独立性”可知封臣对封君既有人身依附性又有独立性;据材料“公共权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可知公共权力私人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君封臣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带有一定契约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