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暑假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
C.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2.16世纪的瑞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提到:“我们把上帝的永恒判决称之为预定,上帝根据这一判决,决定每一个人应该变成怎样。因为我们不是在同一状况下被创造出来的。有些人注定得到永生,另一些人却要永远罚入地狱。该思想的影响是( )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引发宗教信仰危机
B.鼓励人们积极追求财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宣扬上帝的绝对权威,加剧社会等级的分化
D.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
3.很多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最后发现往往是杜撰出来的。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是伏尔泰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这反映( )
A.牛顿思想都晦涩难懂 B.未经证实的故事是不可信
C.故事有助于科学传播 D.科学精神与生活密切相关
4.17世纪,一些法国思想家主张:不应盲目迷信教会权威,人们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考宗教教义。教会不应过度干涉世俗生活,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圣经》,并据此安排自己的信仰生活。这表明他们( )
A.否定基督教的地位 B.倡导宗教宽容自由
C.强调个人理性自主 D.推动科学革命兴起
5.1688年,英国非常议会制定的税收法明确规定,国王颁发的任何专利特许证、特权许可证和特许状等,无论授予任何个人、市镇或法人团体,均不能免除议会法所规定的税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B.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C.国王行政权力被剥夺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6.向海外流放犯人是近代英国解决国内罪犯问题的惯用做法。18世纪前期英国向北美输送大批囚犯,1786年后则把澳大利亚作为政治犯和刑事犯的主要流放地,并在随后的八十余年中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近16万。英国调整罪犯流放地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方国际法的形成和传播 B.英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C.英国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 D.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7.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由此可知,这些“小册子,的发行( )
A.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
C.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D.鼓舞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
8.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9.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恐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
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
10.为了扭转广大农民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第三共和国教育部长保罗·贝尔强调学校应当“满怀敬意、满怀感恩地,向学童讲授“法国大革命的所有成果,教育学童“热爱八九年原则,。第三共和国的这种措施( )
A.为推翻封建王朝做了舆论准备 B.促成了巴黎公社的必然产生
C.为共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D.推动了国民宪法的不断完善
11.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12.阅读如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 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D.美国全境禁止奴隶制促进南北统一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表达了人对社会权力的追求,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和卢梭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并指出这一转变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枷锁。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近百年中,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由对抗转为妥协。1875年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属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就从法律上杜绝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以立法的形式巩固了共和制度。此后法国励精图治,通过不断的协商、改革:开始了“美好的时代,1871—1900年,稳定的法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制度?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共和政体是如何确立和巩固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的政体及其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1)不同: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质疑理性,宣扬感情至上。相同: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2)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14.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途径:①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②颁布《权利法案》(立法)。
(2)确立:君主制和共和制斗争激烈,最后由对抗走向妥协,以法律形式确立和巩固共和政体。
(3)政体: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干预和控制。
(4)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政策,使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