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不能改动答题卡上的标题题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回溯往昔,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仆后继、谱写新的篇章。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想在国际潮流中树立起劈波斩浪的风帆,这就一定需要无数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舵(tuó)手,那些时代浪潮中的懦(luò)夫,必然被淘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却______________,中国青年始终在奋斗和奉献中______________着激昂的青春乐章。
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无论是投身乡村振兴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他们担得起千均重负,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了时代中最亮丽的青春风采,迸(bèng)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当代中国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必须承担的重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曾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______________30岁……这些寄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的身影。他们孜(zhī)孜不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潜心贯注,投身科技研发。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的前进动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吧!
1. 文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舵(tuó) B. 懦(luò) C. 迸(bèng) D. 孜(zhī)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轻而易举 B. 千均重负 C. 风采 D. 潜心贯注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承 谱写 仅 无坚不摧
B. 一脉相承 书写 已 固若金汤
C. 大相径庭 谱写 仅 固若金汤
D. 大相径庭 书写 已 无坚不摧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对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中国青年是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前途必须承担的重任。
B. 中国当代青年是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前途的重任。
C. 中国当代青年必须承担起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的重任。
D. 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起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的重任。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各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
②部分地区结合革命历史和人物开展音乐会、作品诵读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弘扬。
③某些革命纪念馆还通过短视频、云展览、H5等形式,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④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
⑤近年来,各地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
A. ⑤④①③② B. ①⑤④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①②③
6. 名篇名句默写。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古人常在诗文中表达个人的志向与人生追求。以下是西西整理出的一些诗文中的情志,请你根据提示填写出所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作者 情志 诗文
陈子昂 感慨时运,潸然泪下;置身宇宙,衬托个人渺小 (1)“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辛弃疾 渴望杀敌,报效国家;感恩皇帝,成就个人壮志 (2)“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诸葛亮 存活乱世,不求显贵;淡泊名利,只为保全性命 (3)“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材料一】
春季新学期伊始,多地中小学换上了新的课程表——课间休息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自去年部分省份率先试点改革后,近日,中国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全省将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保证中小学校每节课间不少于15分钟。
【材料二】
【材料三】
7. 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8. 家长会上,需要向家长宣传课间休息的变化。请根据材料三,由你向家长们介绍这幅漫画的寓意。
(二)名著阅读(5分)
9. 【活动一:品读劳动】为了倡导“劳动光荣”的优良价值观,西山区开展以“用劳动扮靓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阅读学习活动。下面是西西在复习时制作的读书卡,有所遗漏,请你帮他把读书卡中的空白补充完整。
名著 有关劳动的片段 写作对象 性格
《朝花夕拾》 ①_______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请结合语段,写出①的名字是______ 勤恳、积极
《骆驼祥子》 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儿事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祥子 ②_____
_______ 在洞口站岗放哨看门守屋的这只隧蜂比其他的隧蜂年岁大。它是这个住宅的建造者,是现在正在忙着采集花粉的隧蜂姐妹们的妈妈,是现在还是幼虫的隧蜂们的外婆。三年前,当它还是个花季少女时,它单枪匹马地拼命干活儿,累得精疲力竭。现在,它的卵巢已经萎缩,它该休息了。不,“休息”一词在此运用不当。它还在干活儿,它在为这个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它已经不能再生儿育女,便当上了看门人。 隧蜂门卫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10. 【活动二:评选劳模】在“评选名著中的劳模”活动中,关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能否当选,同学们输入DeepSeek进行搜索。结果DeepSeek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请你参照示例补充出其中的理由。
(1)不可以。理由是:猪八戒好吃懒做,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结果才走出不远,就在草地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2)可以。理由是:_________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一)(4分)
请你阅读下面的宋词及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 下面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是这首词的题目。
B. 上阕侧重借景抒情,下阕聚焦历史典故,形成“景——史——情”的递进结构。
C. 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此句化用了杜甫的名句“不尽长江滚滚来”。
D. 本词的语言雄健却又隐含着苍凉,体现出豪放与沉郁风格的结合。
12. 【甲】和【乙】两首词曲在题材上都属于咏史怀古,但它们在情感上却有一些微小的差异。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它们在情感上的不同点。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①,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③也。”群臣说服。
(《资治通鉴·汉纪三》)
【注释】①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②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③禽:同“擒”,擒获。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食马者 食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
(3)贤者疑之 疑______________ (4)不绝粮道 绝___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15.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它虽是议论性文体,却讲究文采。请结合《马说》的内容进行分析。
16. 这两段文字都围绕人才问题展开,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汉高祖刘邦对待人才方面有何差异。
(三)(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说“名”道“姓”
顾军
①近日,各地纷纷公布2025年新生儿“爆款”名字。看得出,家长们为宝宝取名绞尽了脑汁。好在“姓”都是现成的,现代人主要琢磨一下“名”,但古人还要“烧脑”多想个“字”。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姓”“名”“字”这几个字。
②先来看看“姓”。人类在蒙昧时期,兄弟姐妹之间均可通婚。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些氏族。氏族中开始有意识地避免近亲和乱婚现象的出现,因为这对氏族人口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为了保证氏族人口的持续健康和氏族的长久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形式上的标志,在此情况下便产生了姓。
③甲骨文中的“姓”是由“女”和“生”两个部分组成的。“女”表示意义,说明姓的产生与母系社会有关;“生”则表示读音。
④但甲骨文中的“姓”往往用作女性的名字,当时还没有“姓氏”义。金文的“姓”字开始写成“生”,到了春秋时期才加“亻”,并且可以作为“姓氏”意义的专用字使用了。后来的字体演变中,保留了“女”和“生”两个部分。根据考古学的资料发现,西周铜器的铭文中所见的姓有不少是带“女”字旁的字,由此可见,“姓”带女字旁,也并不是偶然的。
⑤再来看看“名”。“名”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由“口”和“夕”两部分构成。“口”表示嘴,“夕”表示晚上。《说文解字》中对“名”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我国古人常常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晚上看不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名字与对方进行沟通。
⑥在古代,婴儿出生3个月左右就已经取名了。古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因此,男子到了20岁之后,朋友和晚辈就不可以称他的名了。同时,古人又讲究尊卑有序,因此尊长对晚辈可以称名,但晚辈对尊长以及平辈之间均不宜称名。
⑦______________。“字”是由“宀”和“子”两部分组成的。“宀”表示房屋,“子”表示在襁褓中的孩子,所以“字”本来表示“生孩子”的意思。后来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出嫁”“文字”等意义。可是你要知道,“文”和“字”本来是有区别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因为“文”本来是独体字,所以用“文”表示“独体字”的含义;“字”是合体字,所以用“字”表示合体字的含义。后来对“文”和“字”不再进行单独区分,而是用“文字”的名称涵盖所有的独体字和合体字。
⑧《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到了20岁,由长辈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表示有资格娶妻、参军、参加祭祀等成人的活动了,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女孩子则是到15岁举行笄礼并取字,表明女性已经成年了。
⑨古人的字和名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明”和“亮”是意义相同的关系;朱熹字元晦,“熹”指明亮,“晦”则指“昏暗”,“熹”和“晦”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⑩古人自称时一般用“名”,称呼长辈和平辈则一般用“字”,但偶尔也有例外,要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其原因。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 试为文中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18. 请分析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9. 《三国演义》中周瑜曾这样感慨说:“既生瑜,何生亮。”西西和珊珊两人为这句话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选文中所学将对话补充完整。
【西西】周瑜自称“瑜”是对的,他姓“周”,名“瑜”,字“公瑾”。自称可以用名。
【珊珊】周瑜称呼诸葛亮为“亮”是_________(判断对错)的。原因是:_________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爱万顷浪花白
黄海
①女孩爱花,爱花的馥郁,爱花的娇嫩,更爱花灿烂地绽放。上学时,校园里四季都有花,樱花、荷花、菊花、梅花,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美。
②那日,女孩看到人民海军破浪远航的新闻,雪白的浪花在舰艇周围翻涌,朵朵绽放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海鸥在浪花间追逐嬉闹。女孩一下子就着了迷,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那年,女孩报名参军,入列海军“浪花白”。
③第一次出海任务终于下达了。出航前夜,女孩兴奋得接连醒来好几次,她在铺位上翻来覆去,侧耳细听着海水轻拍侧舷的低语,迷迷糊糊间,终于盼到了天亮。
④清晨,舰艇缓缓解缆起航,驶出防波堤,无垠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一轮朝阳,光芒万丈。舰艏①犁开万顷碧波,向着远方进发。女孩望向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胸中不禁涌出一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⑤随着军港码头慢慢消失在视线里,舰体开始轻轻摇晃,海上的风越来越大,涌浪也随之增大。站在战位上,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的胃里开始翻涌,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脸色也渐渐变得惨白起来。身旁的航海长望望她,默默递过一只垃圾袋。女孩实在忍受不住,第一次交了“公粮”。
⑥那天下更,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
⑦半个月后,舰艇再次出海执行试航任务。第一天风平浪静,第二天波光粼粼,第三天晚上,突然开始高速航行,航海长告诉大家:“我们要转移海区,去找浪!”
⑧什么?女孩心想:海况这么好的海区放着不用,竟然还要专门去找浪?心中不禁又开始打怵。
⑨航海长解释道:“舰艇要进行大风浪航行测试,需要寻找4米以上的大浪区。”
⑩这天值更②,航海长特意带上了背包带,准备风浪大起来以后将自己系在立柱上。女孩问:“你不是不晕船吗?”航海长笑了:“海况差时,人人都会晕船,至于能不能坚持工作,就看个人的毅力了。”说话间,风浪又增大了一些。
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舰艏时而被按入海面,时而又被擎向天空。这一次,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风浪的考验。
瞬间,女孩竟忘记了晕船!这一轮跟岗,她学得格外认真。跟随战舰乘风破浪的种子,在她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这次“找浪”经历,让女孩破茧成蝶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女兵的家乡来自祖国西南,普通话带着浓浓乡音,而日常工作却要求她发音标准、字正腔圆。战友教她一个“笨拙但有效”的方法:读报纸。那段日子,她没事就往有文书的住舱跑,将最新报纸搜罗起来,一有时间就读报。
刚开始,她觉得不好意思,总是一个人悄悄躲到没人的地方读。后来,每次开班务会、队务会,战友都会让她先读一段,或者让她先发言。慢慢地,女兵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业务能力越来越强,性格越来越开朗,在同批上舰的新舰员中,她第一个取得了独立值更资质。
独立值更后,女兵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标:攻克技能比武。
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班长总是笑叹:“别人发愁,愁的是徒弟不用功,成天只知道吃饭。我发愁,愁的是徒弟太用功,不让我吃饭!”
渐渐地,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那是练习测算时被海风吹的;女兵的嘴角增添了几分坚毅果敢,那是在一段段航程、一次次值更、一遍遍操演之中留下的。
几个月的时间,女兵手中的铅笔不知用掉了多少支,草稿本不知用掉了多少本,终于在部门组织的群众性比武练兵中勇拔头筹。
这个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女兵,已破茧成蝶,伴着人民海军迈向深蓝的壮美航迹,成了一名优秀的舰员,唱响了新时代舰艇女兵的奋斗之歌。
国家利益所至,海军航迹必达。脚下这片“流动国土”所承载着的安宁祥和与璀璨灯火,就是“浪花白”们义无反顾闯大洋的理由,是每一名舰员的无上荣光!
春已至,芳菲始。女兵如她最爱的万顷白浪花,向阳生长,肆意绽放……
【注释】①舰艏(shǒu):舰船的前端或前部。②值更:夜里值班。兼有巡视和警戒任务。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3日,有删改))
20. 文章围绕“困难与战胜困难”写了三件事,请你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填写。
21. 有人认为文章第①段写女孩儿爱各种花朵,与本文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看法。
22. 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女孩的胃里开始翻涌,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脸色也渐渐变得惨白起来。(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次“找浪”经历,让女孩破茧成蝶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分析加点词表达效果)
23. 请联系本文内容与链接材料,将表格补充完整。
事物 主旨情感 写作启示
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去实现自己绚烂的生命价值! 作者的情思有时不是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出来的,往往需要寄托在某些具体的事物中进行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2)___。
浪花白 (1)___(至少答出2个方面)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24. 题目:请以“一堂不同寻常的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3)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1. C 2. B 3. A 4. D
5.【答案】D
6.【答案】 ①. 念天地之悠悠 ②. 独怆然而涕下 ③.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④.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⑥. 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7. (1)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学生课间15分钟休息时间的落实。
(2)学生在课间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其中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占比最多,到校园文化长廊及美术作品展区的人数占比最少。
8. 示例:各位家长:大家好!图片中反映的是原本课间休息的时间,老师却禁锢住学生,不允许学生下楼以及跑跳,使得学生们都面露难色、愁苦不堪。这种无形的束缚就像是“课间圈养”一样,让学生失去了原本的快乐与自由。
9.【答案】 ①. 范爱农 ②. 热爱劳动、勤劳朴实 ③. 《昆虫记》
10.【答案】示例:猪八戒在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途中,一路扛着行李,各种脏活累活都是他干的。
【答案】11. C 12. 甲词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情形,同时还饱含诗人保家卫国的情感。乙曲则抚今追昔,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情怀。
【答案】13. ①. 同“饲”,喂养 ②. 用马鞭驱赶 ③. 怀疑 ④. 断,阻断
14. (1)喂养千里马,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15. 示例一:甲文中善用长短句,错落有致。比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协调。
示例二:甲运用类比,将人才比作是千里马;将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比作是伯乐;把不能识别人才的人,看作是“食马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示例三:甲巧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将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进行介绍,寄托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不平。
示例四:甲通过密集的排比句(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反问句(如“安求其能千里也?”),强化情感张力,使批判更具感染力。
16. 示例:甲文主要表现“食马者”将人才埋没的情况,统治者无法真正识别人才并重用人才。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则是刚好相反,他能重用人才,选贤举能,让每个人各尽其才,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答案】17. 除了“姓”与“名”,古人还有“字”。
18. 此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诸葛亮和朱熹的字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古人的字和名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19. ①. 示例:是错误的。 ②. 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周瑜与他平辈应当称呼“孔明”才对,这里充分体现了周瑜嫉贤妒能的狭隘心理。
【答案】20. A:女孩看舰艏和风浪搏击,忘记了晕船。
B:女孩刻苦训练攻克技能比武,勇拔头筹。
21. (1)不能删。写女孩儿爱“花”一方面是凸显了女孩儿原本爱美、柔弱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引出“万顷浪花白”这种不同种类的花做铺垫,从而交代了女孩儿参军的缘由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与思考。
22. (1)此处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描绘出女孩儿第一次上舰进行训练时不适应的窘迫样子,同时也为下文写女孩经受风浪考验的情节做铺垫。
(2)“破茧成蝶”本意是指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文中指女孩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战胜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军人的事迹,表达了对女孩的赞叹和敬佩。
23. ①. 文章借“浪花白”表达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同时“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汹涌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爱国、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 托物言志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