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高中衔接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高中衔接1物质的分类
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学会分析环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树立信心,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
【九年级知识要点】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1.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①一种物质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组成 ④有固定的性质 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组成 ④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3.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碱、盐
项目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衔接练习】
1.(2024·广东·中考真题)玄武岩“织”出“中国红”。超细玄武岩纤维是制作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的重要材料,其含有的SiO2属于
A.单质 B.盐 C.氧化物 D.碱
2.(2024·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淘米水 B.加碘盐 C.蒸馏水 D.不锈钢
3.(2024·湖北·中考真题)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完成下面小题。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 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
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 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5.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能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A. B. C. D.
6.牡丹花根制成的中药“丹皮”含有丹皮酚,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根据丹皮酚的化学式可知
A.类别:丹皮酚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宏观: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微观:丹皮酚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定量: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H2O和Al2O3均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8.(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大河家鸡蛋皮核桃是临夏州特产之一,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酸属于氧化物
B.叶酸由19个碳元素、19个氢元素、7个氮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D.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10.(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11.(2024·云南·中考真题)云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舂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3)白族扎染利用板蓝根作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靛蓝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阿昌族户撒刀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特点,“淬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技艺。“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2.(2024·安徽·中考真题)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我国盐湖卤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锂、氯化钠、硫酸镁等溶质,一种以化学沉淀法从卤水中生产碳酸锂的工艺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操作a的名称是 。
(3)步骤③中加入草酸钠,其中草酸根(C2O)的化合价是-2价,则草酸钠的化学式为 。
(4)滤液2中含有LiCl,步骤④中生成Li2CO3的反应类型是 。
(5)该工艺中用到的氧化物有 (写1种即可)。
13.(2024·广东·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书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1)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3)“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 的目的。
(4)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
14.(2024·广西·中考真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如何将氮气在常温下转化为氨气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一种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中的LiOH属于 (填“酸”“碱”或“盐”)。
(2)将液态空气升温,N2先变成气态,这说明N2的沸点比O2的 (填“高”或“低”)。
(3)过程I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5)该过程每生成17kg氨气,至少需要补充 kg水。
15.(2024·新疆·中考真题)硫酸亚铁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可利用菱铁矿进行制备。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Fe2O3)。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 (填病症名称)。
(2)菱铁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由此流程可推知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5)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 (填化学式)。
【高一预习】
1.分类法的涵义
(1)定义: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2)作用: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常用的分类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交叉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3.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类型 实例
化合反应 A+B=AB 2H2+O22H2O
分解反应 AB=A+B CaCO3CaO+CO2↑
置换反应 AB+C=A+CB H2+CuOCu+H2O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NaOH+HCl=NaCl+H2O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是从形式上划分的,它不能较深入地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CO+CuO=Cu+CO2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离子,只要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之一,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在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反应物间并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看着像却不是);碳酸盐与酸反应虽然生成了三种化合物,但是其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源于碳酸的分解,所以和复分解反应概念并不矛盾。如:CaCO3+2HCl=CaCl2+H2O+CO2↑(看着不像却是)。
【巩固练习】
1.(2024高一下·四川·学业考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NaOH D.
2.(24-25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物质分类合理的是
A.NO是酸性氧化物 B.是碱式盐
C.是强碱 D.是一元碱
3.(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下列物质主要成份或名称与化学式对应的是
A.苏打:NaHCO3 B.胆矾:KAl(SO4)2
C.烧碱:NaOH D.生石灰:Ca(OH)2
4.(24-25高一上·四川达州·期末)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 B.常见氧化剂:、Fe、高锰酸钾
C.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 D.电解质:、NaCl溶液、
5.(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个数为
①盐酸 ②漂白粉 ③铝热剂 ④水煤气 ⑤液氯 ⑥部分结冰的蒸馏水⑦含氧40%的氧化镁 ⑧医用酒精 ⑨加碘食盐 ⑩净化后的空气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24-25高一上·辽宁抚顺·期末)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酸 碱性氧化物 盐 电解质
A CaO 氨水
B 溶液
C KCl
D CuO HF
7.(2024高一下·广东·学业考试)在劳动中合理利用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 B.用酒精擦拭桌面上的油性笔迹
C.用不锈钢高压锅快速蒸煮肉类食物 D.用含NaOH和Al粉的管道疏通剂疏通厨卫管道
8.(24-25高一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某同学将生石灰和浓硫酸、NaOH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9.(23-24高一上·贵州铜仁·期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9%的生理盐水属于盐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D.甲图中“……”包含混合物
10.(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别对进行分类,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11.(24-25高一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对某些物质进行分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B.不能与发生反应
C.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
D.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具有还原性
12.(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已知SO2是酸性氧化物。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下列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CuCuOCu(OH)2CuCl2
B.MgMgOMgCl2MgSO4
C.CCO2H2CO3CaCO3
D.SSO2H2SO4Na2SO4
13.(2024高二下·河北·学业考试)迈达斯是神话中能点石成金的人物。某化学趣味实验中,将各100mL两种无色透明液体先后倒入同一大烧杯中,瞬间得到了金灿灿的液体,该神奇的实验称为迈达斯魔术,其反应可表示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24-25高一上·江西萍乡·期中)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上述①~⑤五个反应中均有涉及
B.X一定是
C.方案乙与方案甲相比,优点为步骤少,纯度高,耗能低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理论上方案乙一定比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少
15.(24-25高一上·湖北黄冈·期中)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X可以是K2CO3
B.③和④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C.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
二、填空题
16.(2025高一·全国·专题练习)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在空间站中的生活,在线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
Ⅰ.“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保障生活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是空间站常用资源再利用的模拟图。
(1)“尿处理系统”采用蒸馏法对其中各成分进行分离。此方法是根据尿液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的。
(2)“水电解系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水净化系统”中,用臭氧()消毒,臭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可以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中,整个水球变成蓝色,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向四面八方扩散,充满整个水球。气体并不逸出,使水球越来越大。
(5)泡腾片在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3 (补全化学方程式)。
(6)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氧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24-25高一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K、H、O、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①、②、③后面的横线上。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HCl ① ② ③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电离方程式: 。
②电离方程式: 。
(3)以HCl为基本原料生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可能方法(任写一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他物质任选)。 。
18.(24-25高一上·天津静海·阶段练习)Ⅰ.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O。
(1)CaO属于 (填字母,下同)。
A.酸 B.碱 C.碱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 E.金属氧化物 F.非金属氧化物
(2)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固体、CaO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3)CaO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食CaO会导致口腔或食道被灼伤
B.CaO的俗名是石灰石
Ⅱ.写出下列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4)① ,② ,③ ,④ ,⑥ 。
19.(243-25高一上·江西赣州·开学考试)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1)“碳中和”与“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 。
(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但根据溶液知识,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原因是 。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并没有明显现象,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全部快速推入,即可判断两物质发生了反应。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先推入的是盐酸
B.C点表示CO2与NaOH反应恰好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若盐酸足量,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原因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4)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下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构成C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
含碘量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②;③KOH;④;⑤NaCl五种 (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的物理性质:碘酸钾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
21.(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做到由此及彼。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似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分类方法是 分类法。
(2)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HCl、②空气、③CO2、④CaO、⑤Fe(OH)3胶体、⑥Ca(OH)2、⑦碘酒、⑧CuSO4·5H2O、⑨C2H5OH、⑩NaHCO3
其中,属于分散系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盐的有 ;①与④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C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由CO2+Ca(OH)2=CaCO3↓+H2O,可完成SO3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溴酸(HBr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与盐酸属于同一类物质,预测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2HBr+Na2CO3=2NaBr+H2O+CO2↑ B.HBr+AgNO3=AgBr↓+HNO3
C.HBr+NaOH=NaBr+H2O D.2HBr+2Ag=2AgBr+H2↑
(5)写出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24-25高一上·甘肃武威·期中)根据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在相应的物质类别下面填写下列物质:、、、、、、、、、、、。
(1)金属: 。
(2)非金属: 。
(3)酸: 。
(4)碱: 。
(5)盐: 。
(6)氧化物: 。
23.(24-25高一上·天津静海·阶段练习)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的物理性质(写“色、态”) 。
(2)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先要了解物质所属的类别,从不同分类标准分析“铜绿”不属于 。
A.铜盐 B.碳酸盐 C.碱式盐 D.碱 E.含氧酸盐 F.无氧酸盐
(3)经过实验探究,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
“铜绿”
经观察反应①固体物质溶解,有气泡产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②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④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填“一定”、“不一定”)
24.(24-25高一上·福建宁德·阶段练习)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Ⅰ.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1)、、、 。
(2)、、、 。
Ⅱ.已知下列物质:
①熔融氧化钠 ②蔗糖 ③氢氧化钡 ④ ⑤稀盐酸 ⑥硫酸氢钠固体 ⑦铝 ⑧(次磷酸)
(3)其中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5)写出③的溶液与⑥的溶液恰好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 。
(6)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制取,从括号内所给试剂(溶液、NaOH溶液、溶液)中选择合适的,完成这一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已知(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水溶液中存在分子。属于酸 (填序号)。
a.一元酸 b.二元酸 c.三元酸 d.强酸 e.弱酸
25.(24-25高一上·四川德阳·阶段练习)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和象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寄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延长月饼的保鲜时间,市售月饼常会在包装袋内添加干燥剂和抗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月饼中添加的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 ,往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钾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工业上常使用CaO作食品干燥剂,CaO的俗名为 ,Ca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将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与完全相同,也是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请依次写出将通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时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
(3)铁系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二氧化硅、活性炭、水、食用盐等。铁粉与氧气接触会生成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维生素C()常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 (填“是”或“不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参考答案
【衔接练习】
1.C【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B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C。
2.C【详解】A、淘米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和水,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中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是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说法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
C、由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D、在反应物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在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甲,故说法错误。
故选B。
4.C 5.A 6.B
【解析】4.A、春天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不符合题意;
B、夏天,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大,但是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C、秋天云开雾散,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D、冬天,温度较低,但是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2Al3+表示2个铝离子,符合题意;
B、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Ca表示2个钙原子,不符合题意;
D、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中“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由化学式可知,丹皮酚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丹皮酚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不含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较少数量的元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物质,故A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H2O和Al2O3均是氧化物,故B正确;
C、碳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质量比是12:32=3:8,1g碳和1g氧气充分反应,碳过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2g,故C错误;
D、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8.D【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叶酸(C19H19N7O6)含有C、H、N、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叶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错误;
C、叶酸(C19H19N7O6)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正确。
故选:D。
9.D【详解】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燃烧,故A推理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H2SO4含有氧元素,但是硫酸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B推理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C推理错误;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故D推理正确。
故选:D。
10.C【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卵石、石英砂等能起到过滤作用,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主要是过滤和吸附,只是除去了固体杂质、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只是除去了固体杂质、色素和异味,仍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等,仍是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1)过滤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 有机物 14:5
(4) 置换反应
【详解】(1)“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相似,均实现了固液分离;
(2)普洱茶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3)由化学式可知,靛蓝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靛蓝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2.(1)CaO + H2O = Ca(OH)2
(2)过滤
(3)Na2C2O4
(4)复分解反应
(5)生石灰(氧化钙)或水
【详解】(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
(2)步骤②操作a能固体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3)钠元素显+1价,草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草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2O4;
(4)滤液2中含有LiCl,步骤④中生成Li2CO3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锂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锂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工艺中用到的生石灰(氧化钙)、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13.(1)金属
(2) 石亭脂/硫/S
(3) 升华 分离提纯
(4)鼓入充足的氧气(合理即可)
【详解】(1)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
(2)“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即汞和硫在研磨的作用下反应生成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汞和硫的质量比为:201:32,故一斤水银和二斤石亭脂反应,石亭脂过量;
(3)“加热”时,银朱会由固态变为气态,会升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
(4)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14.(1)碱
(2)低
(3)6Li+N2=2Li3N
(4)水、锂(或H2O、Li)
(5)27
【详解】(1)LiOH 在水中解离出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中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属于碱;
(2)将液态空气升温,N2先变成气态,这说明N2的沸点比O2的低;
(3)根据流程图可知,过程I中发生化合反应是锂与氮气反应生成Li3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Li+N2=2Li3N;
(4)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H2O是反应Ⅱ的反应物,又是反应Ⅲ的生成物,Li是反应Ⅰ反应物,又是反应Ⅲ的生成物,可循环使用;
(5)17kg氨气(NH3)中氢元素质量=,根据流程图可知,氨气中的氢元素来自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至少需要补充水的质量=。
15.(1)贫血
(2)混合物
(3) +3 7:3
(4)AC
(5)FeSO4、Fe2(SO4)3
【详解】(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贫血。
(2)菱铁矿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3)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7:3。
(4)A. 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该流程中的操作是过滤,过滤后得到溶液甲和固体,说明难溶于水,此选项正确;
B. 由流程图可知,固体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说明固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此选项错误;
C. 由流程图可知,固体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故选AC。
(5)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铁(Fe2O3),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FeCO3+H2SO4=FeSO4+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FeSO4、Fe2(SO4)3。
【巩固练习】
1.B
【详解】A.N2仅含氮元素,属于单质,A错误;
B.CO2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符合氧化物定义,B正确;
C.NaOH含钠、氧、氢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K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N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
B.可以看作为碱与酸部分中和后剩余部分得到的产物,符合碱式盐的组成,属于碱式盐,B正确;
C.是两性氢氧化物,属于弱碱,C错误;
D.是有机物中一元醇类物质,不电离,无碱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3.C
【详解】A.碳酸钠俗称苏打,化学式为Na2CO3,NaHCO3俗称小苏打,A错误;
B.胆矾是CuSO4 5H2O,B错误;
C.烧碱为NaOH,C正确;
D.生石灰为CaO,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Fe容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为常见的还原剂,不是常见的氧化剂,B错误;
C.石墨、C60和金刚石都是C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正确;
D.NaCl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①盐酸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CaCl2,属于混合物;
③铝热剂是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2O3、Cr2O3等)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④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属于混合物;
⑤液氯是液态的氯气Cl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⑥冰和蒸馏水都是H2O,只是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
⑦纯净的氧化镁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所以含氧40%的氧化镁是纯净物;
⑧医用酒精是酒精(C2H5OH)的水溶液,一般是75%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
⑨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NaCl和碘酸钾KIO3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⑩空气无论是否净化,都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属于纯净物的是⑤⑥⑦,共3个,故答案为:A。
6.D
【详解】A.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 错误;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 错误;
C.NaHSO4属于盐,不是酸;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C 错误;
D.CH3COOH是酸,CuO是碱性氧化物,NaHCO3是盐,HF是电解质,D 正确;
故答案为:D。
7.B
【详解】A.食醋(含醋酸)与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可溶性盐,属于化学变化,A不选;
B.酒精溶解油性笔迹的过程是物理溶解,油墨分子未发生化学变化,仅分散于酒精中,属于物理变化,B选;
C.用不锈钢高压锅快速蒸煮肉类食物,肉类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C不选;
D.NaOH与Al粉遇水反应生成强碱性物质和氢气,同时放热,属于化学变化,D不选;
故选B。
8.D
【详解】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浓硫酸、NaOH分别为酸和碱;浓硫酸具有吸水性、NaOH固体具有潮解性、生石灰能和水反应,都可作干燥剂,故选D。
9.C
【详解】A.生理盐水是0.9%NaCl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
B.由乙图可知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正确;
D.甲图中“……”属于化合物的一种,不可能包含混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10.B
【分析】对物质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是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标准单一称为树状分类法,标准多样,称为交叉分类法。注意本题中用了化学式,即指明了该物质为纯净物,不是溶液。
【详解】①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故属于酸;
②氢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2种,而的组成元素为3种;
③氧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2种,而的组成元素为3种;
④属于酸,且其组成元素中有O元素,故属于含氧酸;
⑤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
⑥为强氧化性酸,通常由来表现其强氧化性;
⑦每个分子最多能电离出一个,故属于一元酸;
⑧为纯净物,且组成元素不止一种,故属于化合物;
⑨属于纯净物。
综上所述,①④⑥⑦⑧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A.图中的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A正确;
B.属于二元弱酸,则属于酸式盐,酸式盐能与发生反应生成正盐和水,B错误;
C.根据题中信息,属于一元弱酸,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C正确;
D.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酸性被还原,具有还原性,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CuO与H2O不反应,不能生成Cu(OH)2,A错误;
B.MgCl2与Na2SO4不反应,不能生成MgSO4,B错误;
C.C与O2反应生成CO2,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C正确;
D.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不能生成H2SO4,D错误;
故答案选C。
13.D
【详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D。
14.C
【分析】方案甲: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钠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方案乙: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等反应生成碳酸钙
【详解】A.上述两个方案中①~⑤五个反应依次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的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钙和可溶性的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则五个反应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或碳酸钾等可溶性碳酸盐反应,均生成碳酸钙沉淀,B错误;
C.方案乙只需两步,无需加热,且由易溶的氯化钙制备难溶的碳酸钙,比方案甲由微溶的氢氧化钙制备难溶的碳酸钙,所得产品纯度高,C正确;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根据元素守恒,方案乙和方案甲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多,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由图可知,上述两个方案中①~⑤五个反应依次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五个反应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钾是可溶性碳酸盐,则X可以是碳酸钾,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③和反应④基本反应类型相同,都是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方案乙只需两步就能完成碳酸钙的制备,且无需加热,而方案甲需要三步才能制得碳酸钙,且反应①需要高温,所以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故C正确;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时,方案乙和方案甲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多,故D错误;
故选D。
16.(1)沸点
(2)
(3)
(4)
(5)
(6)D
【详解】(1)蒸馏法分离各成分是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
(2)“水电解系统”中,水电解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O原子守恒可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图示可知,在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中与反应生成、,从而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物质中还缺少气体,所以方程式为3CO2↑
(6)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不能采用常规的向上排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氧气,而应该采用真空袋收集储存。故选D。
17.(1) H2SO4 KOH K2S
(2) Ba(OH)2=Ba2++2OH- NaHCO3=Na++
(3)Zn+2HCl=ZnCl2+H2↑
【详解】(1)以K、H、O、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H、O、S可组成酸H2SO4,K、O、H可组成碱KOH,K、S可组成盐K2S。
(2)氢氧化钡在水中电离生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碳酸氢钠在水中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3)Zn可与HCl反应生成Zn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18.(1)CE
(2)D
(3)A
(4)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Fe+2HCl═FeCl2+H2↑ Ca(OH)2+2HCl═CaCl2+2H2O
【详解】(1)CaO是由金属元素与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金属氧化物;CaO能够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Ca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合理选项是CE;
(2)浓硫酸、NaOH固体和CaO都具有吸水性,可以将一些物质进行干燥,因此它们都属于干燥剂,故合理选项是D;
(3)A.CaO能够与水反应产生Ca(OH)2,反应放出大量热量。Ca(OH)2是强碱,对人体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性,若误食CaO,CaO会与口腔中的H2O反应产生Ca(OH)2,反应放出热量会灼烧人的口腔,同时Ca(OH)2还会导致食道被灼伤,A正确;
B.CaO俗称生石灰,CaCO3俗称石灰石,二者是不同物质,B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①C是非金属单质,能够与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酸性氧化物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O2能够溶于水,二者反应产生酸H2CO3,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③C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Ca(OH)反应产生盐CaCO3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④Fe是金属单质,能够与HCl反应产生盐FeCl2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⑤CaO是碱性氧化物,CaO与HCl反应产生盐CaCl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⑥Ca(OH)2是碱,能够与HCl反应产生CaCl2、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19.(1)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过稀吸收效果不好
(3)D
(4) 分子 CH4+CO22H2+2CO
【详解】(1)“碳中和”与“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过稀吸收效果不好,不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故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
(3)由题图2可知,先推入的溶液能使瓶中压强减小,后推入的溶液能使瓶中压强增大,故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后推入的是盐酸;
A.由分析可知,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A错误;
B.B→C段瓶中压强不变,说明此段CO2与NaOH的反应基本停止,B点时CO2与NaOH的反应恰好停止,B错误;
C.推入第一种溶液后发生反应CO2 + 2NaOH = Na2CO3 + H2O,推入第二种溶液后发生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点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会多于初始时的量,D点压强比初始时瓶内压强大,原因为反应放热,使瓶中压强增大,C错误;
D.盐酸足量,说明Na2CO3完全反应,但最终压强比初始时小,可能原因是部分CO2溶于水,D正确;
故选D;
(4)由图,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H4和CO2,一种生成物为C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物质为H2,由氢分子构成。
20.(1) 化合物 ②⑤
(2) 能 易分解
【详解】(1)HIO3、NaIO3、KOH、I2O5、NaCl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其中的NaIO3、NaCl、碘酸钾(KIO3)均属于盐类。
(2)碘酸钾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21.(1)交叉分类法
(2) ②⑤⑦ ⑧⑩ 复分解反应
(3)
(4)D
(5)
【详解】(1)对同一物质进行的多种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该图的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2)分散系指的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中形成的混合物,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属于分散系的有②⑤⑦;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物质是盐类,属于盐的有⑧⑩;①HCl与④CaO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实验室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SO3与足量 NaOH 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HBr为强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与Na2CO3反应制取CO2, A正确;
B.溴离子与银离子可以反应生成AgBr沉淀,B正确;
C.HBr为强酸,可以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正确;
D.Ag的金属活动性位于H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置换出H2,D错误;
故选D;
(5)H3PO2是一元弱酸,H3PO2与足量NaOH反应方程式为:。
22.(1)
(2)
(3)
(4)
(5)
(6)
【详解】(1)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金属单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有:;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非金属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
(3)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的有:;
(4)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的有:;
(5)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的有:;
(6)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有:。
23.(1)绿色固体
(2)DF
(3)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CuCl2+2NaOH=2NaCl+Cu(OH)2↓ 不一定
【详解】(1)铜器表面有一层“绿锈”,说明Cu2(OH)2CO3的物理性质为:绿色固体;
(2)铜绿属于铜盐、碳酸盐、碱式盐、含氧酸盐,不属于碱、无氧酸盐,故选:DF;
(3)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生成铜,反应①的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反应②可能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2NaCl+Cu(OH)2↓,CuO可与C反应还原为Cu,也能与CO还原为Cu,则④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24.(1)HCl
(2)S
(3) ①⑤⑦ ②④
(4)NaHSO4=Na++H++
(5)Ba2++OH-++H+=BaSO4↓+H2O
(6)SO2+2NaOH=Na2SO3+H2O
(7)ae
【分析】①熔融氧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蔗糖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③氢氧化钡不导电属于电解质,④二氧化硫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⑤稀盐酸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硫酸氢钠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⑦铝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次磷酸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详解】(1)磷酸、亚硫酸、硝酸都是含氧酸,HCl不是含氧酸,因此HCl不同于其他物质。
(2)Mg、Al、Zn都是金属单质,而S为非金属单质,S不同于其他物质。
(3)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①⑤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④。
(4)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5)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溶液恰好沉淀时,两者按照物质的量1:1进行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NaOH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OH-++H+=BaSO4↓+H2O。
(6)二氧化硫可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7)次磷酸与足量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说明次磷酸为一元酸,同时次磷酸水溶液中存在次磷酸分子,说明次磷酸属于弱酸,答案选ae。
25.(1) 碱
(2) 生石灰
(3)
(4)是
【详解】(1)碳酸钾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往碳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2)CaO的俗名为氧化钙,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通入澄清石灰水先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反应方程式为:,继续通入二氧化硫,亚硫酸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可溶性亚硫酸氢钙,沉淀溶解;
(3)铁粉与氧气接触会生成氧化铁,;
(4)维生素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高中衔接1物质的分类(学生版)
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学会分析环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树立信心,保持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
【九年级知识要点】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1.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①一种物质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组成 ④有固定的性质 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组成 ④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3.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碱、盐
项目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衔接练习】
1.(2024·广东·中考真题)玄武岩“织”出“中国红”。超细玄武岩纤维是制作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的重要材料,其含有的SiO2属于
A.单质 B.盐 C.氧化物 D.碱
2.(2024·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淘米水 B.加碘盐 C.蒸馏水 D.不锈钢
3.(2024·湖北·中考真题)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完成下面小题。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 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
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 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5.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能表示不同的含义。下列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A. B. C. D.
6.牡丹花根制成的中药“丹皮”含有丹皮酚,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根据丹皮酚的化学式可知
A.类别:丹皮酚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宏观: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微观:丹皮酚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定量: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H2O和Al2O3均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8.(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大河家鸡蛋皮核桃是临夏州特产之一,富含叶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酸属于氧化物
B.叶酸由19个碳元素、19个氢元素、7个氮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D.叶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10.(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11.(2024·云南·中考真题)云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舂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3)白族扎染利用板蓝根作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靛蓝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阿昌族户撒刀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特点,“淬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技艺。“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2.(2024·安徽·中考真题)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我国盐湖卤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锂、氯化钠、硫酸镁等溶质,一种以化学沉淀法从卤水中生产碳酸锂的工艺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操作a的名称是 。
(3)步骤③中加入草酸钠,其中草酸根(C2O)的化合价是-2价,则草酸钠的化学式为 。
(4)滤液2中含有LiCl,步骤④中生成Li2CO3的反应类型是 。
(5)该工艺中用到的氧化物有 (写1种即可)。
13.(2024·广东·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书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1)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3)“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 的目的。
(4)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
14.(2024·广西·中考真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如何将氮气在常温下转化为氨气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一种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中的LiOH属于 (填“酸”“碱”或“盐”)。
(2)将液态空气升温,N2先变成气态,这说明N2的沸点比O2的 (填“高”或“低”)。
(3)过程I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5)该过程每生成17kg氨气,至少需要补充 kg水。
15.(2024·新疆·中考真题)硫酸亚铁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可利用菱铁矿进行制备。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Fe2O3)。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 (填病症名称)。
(2)菱铁矿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由此流程可推知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5)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 (填化学式)。
【高一预习】
1.分类法的涵义
(1)定义: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2)作用: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常用的分类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交叉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3.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类型 实例
化合反应 A+B=AB 2H2+O22H2O
分解反应 AB=A+B CaCO3CaO+CO2↑
置换反应 AB+C=A+CB H2+CuOCu+H2O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NaOH+HCl=NaCl+H2O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是从形式上划分的,它不能较深入地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CO+CuO=Cu+CO2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离子,只要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之一,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在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反应物间并没有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H2O(看着像却不是);碳酸盐与酸反应虽然生成了三种化合物,但是其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源于碳酸的分解,所以和复分解反应概念并不矛盾。如:CaCO3+2HCl=CaCl2+H2O+CO2↑(看着不像却是)。
【巩固练习】
1.(2024高一下·四川·学业考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NaOH D.
2.(24-25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物质分类合理的是
A.NO是酸性氧化物 B.是碱式盐
C.是强碱 D.是一元碱
3.(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下列物质主要成份或名称与化学式对应的是
A.苏打:NaHCO3 B.胆矾:KAl(SO4)2
C.烧碱:NaOH D.生石灰:Ca(OH)2
4.(24-25高一上·四川达州·期末)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 B.常见氧化剂:、Fe、高锰酸钾
C.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 D.电解质:、NaCl溶液、
5.(24-25高一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个数为
①盐酸 ②漂白粉 ③铝热剂 ④水煤气 ⑤液氯 ⑥部分结冰的蒸馏水⑦含氧40%的氧化镁 ⑧医用酒精 ⑨加碘食盐 ⑩净化后的空气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24-25高一上·辽宁抚顺·期末)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酸 碱性氧化物 盐 电解质
A CaO 氨水
B 溶液
C KCl
D CuO HF
7.(2024高一下·广东·学业考试)在劳动中合理利用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 B.用酒精擦拭桌面上的油性笔迹
C.用不锈钢高压锅快速蒸煮肉类食物 D.用含NaOH和Al粉的管道疏通剂疏通厨卫管道
8.(24-25高一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某同学将生石灰和浓硫酸、NaOH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9.(23-24高一上·贵州铜仁·期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9%的生理盐水属于盐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D.甲图中“……”包含混合物
10.(24-25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别对进行分类,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11.(24-25高一上·河南驻马店·期中)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对某些物质进行分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B.不能与发生反应
C.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的盐为
D.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具有还原性
12.(24-25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已知SO2是酸性氧化物。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下列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CuCuOCu(OH)2CuCl2
B.MgMgOMgCl2MgSO4
C.CCO2H2CO3CaCO3
D.SSO2H2SO4Na2SO4
13.(2024高二下·河北·学业考试)迈达斯是神话中能点石成金的人物。某化学趣味实验中,将各100mL两种无色透明液体先后倒入同一大烧杯中,瞬间得到了金灿灿的液体,该神奇的实验称为迈达斯魔术,其反应可表示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24-25高一上·江西萍乡·期中)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上述①~⑤五个反应中均有涉及
B.X一定是
C.方案乙与方案甲相比,优点为步骤少,纯度高,耗能低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理论上方案乙一定比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少
15.(24-25高一上·湖北黄冈·期中)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方案甲:
方案乙:
A.X可以是K2CO3
B.③和④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
C.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有流程简单、反应步骤少,节约能源等优点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反应相同质量的石灰石,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
二、填空题
16.(2025高一·全国·专题练习)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在空间站中的生活,在线演示了水球变气球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
Ⅰ.“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保障生活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是空间站常用资源再利用的模拟图。
(1)“尿处理系统”采用蒸馏法对其中各成分进行分离。此方法是根据尿液中各成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的。
(2)“水电解系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水净化系统”中,用臭氧()消毒,臭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可以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王亚平将少量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中,整个水球变成蓝色,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向四面八方扩散,充满整个水球。气体并不逸出,使水球越来越大。
(5)泡腾片在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3 (补全化学方程式)。
(6)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氧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24-25高一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K、H、O、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①、②、③后面的横线上。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HCl ① ② ③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电离方程式: 。
②电离方程式: 。
(3)以HCl为基本原料生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可能方法(任写一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他物质任选)。 。
18.(24-25高一上·天津静海·阶段练习)Ⅰ.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CaO。
(1)CaO属于 (填字母,下同)。
A.酸 B.碱 C.碱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 E.金属氧化物 F.非金属氧化物
(2)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固体、CaO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3)CaO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食CaO会导致口腔或食道被灼伤
B.CaO的俗名是石灰石
Ⅱ.写出下列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4)① ,② ,③ ,④ ,⑥ 。
19.(24-25高一上·江西赣州·开学考试)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1)“碳中和”与“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 。
(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但根据溶液知识,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原因是 。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并没有明显现象,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全部快速推入,即可判断两物质发生了反应。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先推入的是盐酸
B.C点表示CO2与NaOH反应恰好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若盐酸足量,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原因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4)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下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构成C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
含碘量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①;②;③KOH;④;⑤NaCl五种 (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填序号)。
(2)推测出碘酸钾()的物理性质:碘酸钾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 。
21.(24-25高一上·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做到由此及彼。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似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分类方法是 分类法。
(2)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HCl、②空气、③CO2、④CaO、⑤Fe(OH)3胶体、⑥Ca(OH)2、⑦碘酒、⑧CuSO4·5H2O、⑨C2H5OH、⑩NaHCO3
其中,属于分散系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盐的有 ;①与④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3)C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由CO2+Ca(OH)2=CaCO3↓+H2O,可完成SO3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溴酸(HBr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与盐酸属于同一类物质,预测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2HBr+Na2CO3=2NaBr+H2O+CO2↑ B.HBr+AgNO3=AgBr↓+HNO3
C.HBr+NaOH=NaBr+H2O D.2HBr+2Ag=2AgBr+H2↑
(5)写出H3P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24-25高一上·甘肃武威·期中)根据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在相应的物质类别下面填写下列物质:、、、、、、、、、、、。
(1)金属: 。
(2)非金属: 。
(3)酸: 。
(4)碱: 。
(5)盐: 。
(6)氧化物: 。
23.(24-25高一上·天津静海·阶段练习)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的物理性质(写“色、态”) 。
(2)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先要了解物质所属的类别,从不同分类标准分析“铜绿”不属于 。
A.铜盐 B.碳酸盐 C.碱式盐 D.碱 E.含氧酸盐 F.无氧酸盐
(3)经过实验探究,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
“铜绿”
经观察反应①固体物质溶解,有气泡产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②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④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填“一定”、“不一定”)
24.(24-25高一上·福建宁德·阶段练习)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Ⅰ.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1)、、、 。
(2)、、、 。
Ⅱ.已知下列物质:
①熔融氧化钠 ②蔗糖 ③氢氧化钡 ④ ⑤稀盐酸 ⑥硫酸氢钠固体 ⑦铝 ⑧(次磷酸)
(3)其中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5)写出③的溶液与⑥的溶液恰好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 。
(6)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制取,从括号内所给试剂(溶液、NaOH溶液、溶液)中选择合适的,完成这一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已知(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水溶液中存在分子。属于酸 (填序号)。
a.一元酸 b.二元酸 c.三元酸 d.强酸 e.弱酸
25.(24-25高一上·四川德阳·阶段练习)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和象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寄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延长月饼的保鲜时间,市售月饼常会在包装袋内添加干燥剂和抗氧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月饼中添加的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 ,往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钾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工业上常使用CaO作食品干燥剂,CaO的俗名为 ,Ca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将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与完全相同,也是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请依次写出将通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时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
(3)铁系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二氧化硅、活性炭、水、食用盐等。铁粉与氧气接触会生成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维生素C()常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 (填“是”或“不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