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房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
九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周初,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这一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礼乐制 C. 分封制 D. 井田制
2. 从下侧材料中能够看出唐太宗( )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
A. 重视农业生产 B. 善于用人纳谏 C. 重视官吏选拔 D. 关注百姓生活
3. 下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其反映的社会景象是( )
A. 政权并立 B. 商业繁荣 C. 对外交往 D. 重文轻武
4. 在学习清朝的历史时,同学们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A. 闭关锁国 B. 君权强化 C. 藩镇割据 D. 文化专制
5. 某历史研学小组准备做一次研究性学习,主题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建筑”。他们要考察的地点应是( )
A 曲阜孔庙 B. 八达岭长城 C. 敦煌莫高窟 D. 北京故宫
6. 凌波同学正在收听评书《百年风云》,书中说到“水勇们听到命令,立即行动起来,忙绞起闸门,把海水灌入坑内。海水遇上生石灰,产生了高温,这大坑里就‘咕嘟咕嘟’开了锅啦!气泡连成片,浓烟冲上天,被销毁的鸦片随着海水流入大海,什么也剩不下了。”他收听的回目应该是
A. 灭威风洋商发抖显志气虎门销烟 B. 率军民加强防务守虎门首战告捷
C. 拒禁烟群魔乱舞顶妖风钦差执法 D. 牛栏岗引牛入圈平英团计平英军
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8.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 B.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D.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假期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与“十一”假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西藏和平解放 D. 香港回归祖国
10. 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D.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 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
A. 现实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科学精神 D. 人文主义
1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13. 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关于二战的资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14. 小丽同学在复习某一主题的历史内容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她所复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7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B.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C. 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15. 订餐APP如同一位贴心厨师,随叫随到,让我们尽享美食盛宴;遥控器则像魔法棒,轻轻一挥,车库门开,家中灯光亮起,生活瞬间变得智能又便捷;自动购票机则是时间的守护者,让我们告别排队的烦恼,轻松购票,享受出行的乐趣……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B.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 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 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3题,共30分。
1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历史。
材料
历史时期 存续时间 民族 时代特征
夏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256(约1814年) 华夏族、戎、狄、蛮、夷等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220(440年) 汉族、匈奴、西域各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379年) 汉族、鲜卑、氐、羯、羌等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①______ 589—907(368年) 汉族、突厥、吐蕃、回纥等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1271(364年) 汉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等 ______和社会变化
③______ 1279—1912(631年) 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材料二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北魏陶俑 唐蕃会盟碑 契丹鸡冠壶
西夏货币 班禅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府
材料四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岛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表格中内容补充完整。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
1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主题一:河山满目烽烟起】
材料一
【主题二:神州漫天风雨激】
材料二
【主题三:雄狮觉醒显精神】
材料三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 民众抗日集会
抗日儿童团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主题四:铭记历史颂和平】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网
(1)从上述史实中选择正确事件字母填入对应的位置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_____
(2)图1是1935年冬,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的场景,结合所学,写出在该运动中学生提出的主要要求,及图2两位将领做出的回应。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结合所学,说出国家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18. 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
材料一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有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共一大的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理想。结合所学,写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写出材料二中这场爱国运动的名称。说出它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一大代表的年龄特征。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青年人如何与时代同行,肩负历史使命。
房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练习
九年级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3题,共30分。
【16题答案】
【答案】(1)从上到下依次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明清时期。
(2)原因: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造成地域间经济文化差异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冲破阻隔,进行经济交流。
(3)方式:战争、和亲、贸易、会盟、人口迁徙等(任答3点即可)。
(4)主流:统一(或民族大融合与国家统一)
内在因素: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C
(2)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或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等)。
回应: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原因: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或民众支持、军队英勇作战等)。
(4)意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理想: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名称:五四运动。原因: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特征:年轻(或平均年龄低)。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示例: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习先进理论,培养创新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