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考试卷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 1、2+选择性必修 3 前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 年 6 月,沈阳博物馆“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共展出266 件(组)珍贵的红山文化文物和良渚文化文物,这些文物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除了都有相似的玉文化外,还都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制造了彩绘陶器C.种植花生与玉米 D.建有祭坛与神庙2.表 1 所示为考古人员在越南、泰国发现的汉代器物情况。这可佐证汉代表 1地区 出土文物 概况湄公河三角洲(越南南部湄公 河入海口) 连弧纹铜镜、铜盆等器物 与中原地区东汉铜镜形制完 全一致越南秋盆江三角洲(越南中部灰陶罐、双耳壶等(部分器物与两广地区汉墓随葬品高度沿海平原) 表面残留海盐结晶) 相似克拉地峡(泰国湾与安达曼海 间的最短通道) 灰陶罐 肩部刻划弦纹与广州汉墓出 土器物一致A.中外文化存在一定交流 B.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流行C.朝贡体系辐射至东南亚 D.汉人移民推动了东南亚开发3.唐代通过科举考试后的举人还要参加吏部的铨选,合格后才能授官。吏部铨选有身、言、书、判四个标准。但当时的铨试“皆在书判薄历,言辞俯仰之间,侍郎非通神,不 可 得 而 知 。 ”这 反 映 了 唐 代A.官员选任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B.人才选拔标准有失公允C.吏部掌握选官的最终决定权 D.科举制度并未发挥作用4.宋太宗时,三司长官陈恕的奏议多次遭到皇帝的当面责难,以致“敛裾踧蜡,退至殿壁,负墙而立”,但对于奏议之事,他从不退让。太宗怒消后,往往“察其忠亮,多从其议”。这体现了宋初A.理学思想的影响力 B.相权对君权的桎梏C.君权对文臣的倚重 D.中央集权制的重建5.明朝中后期以来,徽州因人口快速增长、人口体量大、人均田地少、可耕作田地少和地贫田瘠等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徽州人被迫“以贾代耕”。徽州的这一状况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客观上推动了商帮崛起C.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促进经济结构逐渐转型6.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华工们参与墨西哥科罗拉多河引水工程与南太平洋铁路建设后定居墨西卡利。华工们在此陆续建造了中式商铺、茶楼和宗祠,还在农历春节开展粤剧表演。墨西哥西北地区华商总会珍藏的史料图册显示,华人在此创立了同乡会馆,定期举办方言教学班,将《三字经》等作为教材。这可用于说明A.华工推动拉美社会的近代化 B.海外中华文化传承的坚韧性C.墨西哥移民社会的和谐状态 D.大帆船贸易推动了文化交融7.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废八股,以时务策命题,并建立京师大学堂;1901 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1905 年,清政府接纳了部分大臣提出的“立停科举”的建议。清政府这些举动的共同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 B.拓宽选才渠道C.消除政治腐败 D.发展近代教育8.早期共产主义者于 1920 年创办的《劳动界》,陆续刊登了《跑马车夫拉车吐血》《为什么要做工 》《南昌酒工罢工要求加资》《今日劳工的责任》等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劳动者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困惑、迷茫与呼声,因此得到了工人们的拥护。早期共产主义者此举旨在A.激发工人的革命意识 B.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C.宣扬工农联盟重要性 D.关注工人的生活状况9.1949 年 1 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报称:“到去年底,伪金圆券的发行估计已经达到八十万万,物价也高涨了三十倍。但是,我们解放区的物价,在同一时期内,都是平稳的;虽然十二月间涨了一下,但半年中也仅上涨了半倍到一倍左右。”这折射出,当时中国共产党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B.竭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C.揭露国民党的经济掠夺 D.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0.表 2 所示为 2003 年底同 1952 年相比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有助于表 2卫生机构 卫生机构床位 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防腐机构 妇幼保健所数量 15 230 个 38 万张 46 万人 934 个 371 个比 1952 年增加 12 倍 66 倍 25 倍A.显现出基层群众自治的优越性 B.体现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C.推动各民族卫生事业同步发展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图 1 所示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贵族墓室壁画。壁画呈现了葡萄采摘、踩踏榨汁、尖底瓶储存等酿酒流程。该壁画可用于说明古埃及A.土地私有制度得到发展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农作物的商品化程度高D.小农经济较为发达2.10 世纪,高丽在中央设立门下省、尚书省,同时在具体运作上保留原新罗政权“和白会议”的贵族议事方式,如重大决策需经由贵族重臣组成的宰枢会议合议。地方行政实行“道——州——县”三级制,主要由贵族出任的“知州事”兼具军事指挥权。这反映出当时高丽A.保留了原始民主传统 B.力图摆脱自身的藩属国地位C.注重权力的制约平衡 D.将制度移植与民族传统结合3.图 2 为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B.三角贸易改变人口分布格局C.产业集中削弱环境承载力 D.工厂兴起引起贸易中心转移14.表 3 所示为葡、英、法三国在非洲的交通建设情况。这些交通建设活动表 3国家 目标 结果葡萄牙 将东非莫桑比克马普托港改造1875 年,建成非洲首个深水码头,年吞吐量从 1850 成煤炭中转站 年的低于 5 万吨增至 20 世纪初的百万吨英国 修建开普敦(南非)—开罗铁路 1885—1899 年铺设铁轨 4300 公里,铁路推动了南部 非洲的矿业繁荣法国 达喀尔—尼日尔铁路 1904 年全线贯通,20 世纪初塞内加尔花生出口量突 破 12 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40%A.抛弃了“有效占领”原则B.体现出列强从占领非洲土地转向建设非洲C.使非洲加速卷入世界市场D.说明资本输出是列强殖民侵略的主要手段15.一战结束后,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欧洲引起了一阵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受苏俄的影响,柏林、汉堡、布达佩斯一度建立了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主义正越来越为欧洲各地的人们所接受。据此可知,一战A.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B.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C.促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崩溃16.2015 年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未采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股权决定投票权”模式,而是成员国平等出资,投票权均等化,并且还通过发行人民币、印度卢比债券,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有助于A.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C.加速金融信息化进程 D.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在中华文明的创始阶段,在对文字的创造、历史的记载和保存方面,史官是直接贡献者,以至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史官文化。大量典籍的零星记载可以间接地说明,中国的史官制度在先秦时期是比较完备的。汉朝以后,记注制度和史官制度、史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证了官修史籍的持续不断和历史记载的完备。汉武帝实施尊儒政策后,儒学成为传统史学进行学术评价的标准。———摘编自周文玖《中国史学史研究导论》材料二夏,四月,壬子,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 ”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摘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的功能。(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治通鉴》中的这一记载体现的中国传统史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特征。(6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19 世纪 70 年代,英商怡和、太古等外资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业市场且保费高昂。1875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设立保险招商局,专营船险和货物险,1876 年,轮船招商局又发起成立仁和保险公司,专营船舶与货物运输险,仁和保险公司与保险招商局形成“分保”关系,保险招商局溢额部分由仁和承接。随着招商局并购美国旗昌公司后资产规模扩大,栈房、码头等固定财产火险投保需求激增。1878 年 3 月,济和船栈保险局成立,专营火险。———摘编自赵兰亮《仁济和保险公司沿革考》材料二1943 年,中共领导下的“广大华行”负责人卢绪章于重庆成立民安产物保险公司。民安产物保险公司通过船舶险、货运险等业务,为中共地下组织掌控部分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确保药品、军需品等战略物资的安全运输。民安以保险业务为纽带,与部分民族资本企业建立联营关系。民安公司还向中共上缴大额党费。——摘编自中国保险学会《中国近代保险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保险事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安产物保险公司创办的历史作用。(6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法国民法典》中的内容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充分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法原则。在法典各编的具体规定中,这些原则也得到了贯彻和体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较彻底地完成了。拿破仑政权的使命就是结束革命,巩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拿破仑保持了革命的精神 , 实 现 了 许 多 变 革 , 特 别 是 在 那 些 保 证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关 系 发 展 所 必 要 的问题上,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上他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甚至回到传统原则。拿破仑任命的四个起草法典的委员都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家,不是法律哲学家和法律教授。委员们都从法官和律师的角度看待民法典,不追求法典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因此,民法典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法律文风。——摘编自张小泰《〈法国民法典〉成功制定的经验及其借鉴》材料二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 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这个宪法草案,主要是总结了我国的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同时它也是本国经验和国际经验的结合。……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的原则贯穿在我们整个宪法中。……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摘自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 年 6 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民法典》成功制定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6 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19 世纪是蒸汽机时代,20 世纪的关键技术突破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而 21 世纪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间的协作、交流,共享了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出现了“地球村”。——摘编自彭文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根据材料,围绕“技术发展与‘地球村’的出现”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 求 : 立 论 正 确 , 史 论 结 合 , 逻 辑 清 晰 , 表 述 成 文 。 )高二历史考试卷参考答案1.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有牛河梁祭坛、女神庙等遗址,良渚文化也发现了瑶山、反山等祭坛遗址,这些遗迹反映出两个文化在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方面的发展,故选 D 项;青铜农具广泛使用是在商周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故排除 A 项;韶文化以精美的彩陶闻名,红山文化陶器多为夹砂褐陶和泥质红陶,良渚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故排除 B 项;花生、玉米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排除 C 项。2. A 【解析】在泰国等地发现了与中国中原地区、两广地区汉代器物形制高度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物品。这表明汉代中国与这些东南亚地区存在着物品的交流传播,而物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故选 A 项;仅从在越南、泰国发现部分与汉代相关器物,不能直接得出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的结论,故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出朝贡体系相关的政治关系等内容,故排除 C 项;出土器物相似不能直接指向汉人移民推动东南亚开发,故排除 D 项。3. A 【解析】吏部铨选以身、言、书、判为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吏部侍郎仅通过书面评判、言辞举止等外在表现来判断,很难真正全面准确了解举人的真实才能。这说明唐代官员选任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难以精准考察人才的缺陷,故选 A 项;身、言、书、判从多方面对举子进行考察,本身是较为全面的选拔标准,并非标准有失公允,故排除 B 项;科举考试后举子需参加吏部铨选合格才能授官,但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不能说吏部掌握选官最终决定权,且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铨选标准执行中的问题,而非权力归属,故排除 C 项;科举制度打破门第限制,选拔出众多人才,在唐代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排除 D 项。4. C 【解析】陈恕作为三司长官,多次坚持自己的奏议,即便被皇帝当面责难也不退让,而太宗怒消后往往采纳他的建议,这说明皇帝重视文臣的意见,体现出宋初君权对文臣的倚重,故选 C 项;理学在北宋中期以后逐渐兴起并发展,故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文官的态度,而非相权对君权的限制,故排除 B 项;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重建无关,故排除 D 项。5. B 【解析】徽州因人地矛盾加剧,很多人被迫从事商业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徽商,故选 B 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故排除 A 项;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排除 C 项;D 项夸大了徽商的作用,故排除 D 项。6. B 【解析】华工在墨西哥建造中式商铺、茶楼、宗祠,开展粤剧表演,创立同乡会馆并进行方言教学,使用《三字经》等传统教材。这些行为充分展现了海外华人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依然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了海外中华文化传承的坚韧性,故选 B 项;材料未提及华工对拉美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故排除 A 项;材料重点是华工的文化传承活动,没有关于墨西哥移民社会整体和谐态势的内容,故排除 C 项;大帆船贸易主要是在 16—19 世纪连接中国与美洲的贸易活动,故排除 D 项。7. A 【解析】百日维新到 1905 年,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废八股、改书院、停科举等举措,实质是清廷想通过培养新式人才,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故选 A 项;拓宽选才渠道、消除政治腐败、发展近代教育均不是其共同目的,故排除 B、C、D 三项。8. A 【解析】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劳动界》,刊登反映劳动者现实生活、困惑的文章,是想借此激发工人革命意识,动员工人阶级起来斗争,故选 A 项;《劳动界》主要面向工人,重点是关注工人生活、唤起工人觉醒,而非单纯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故排除 B 项;共产主义者主要是关注工人阶级状况,故排除 C 项;关注工人生活状况是手段不是目的,故排除 D 项。9. B 【解析】解放区物价平稳,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稳定经济、保障民生,竭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故选 B 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还未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故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存在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年),故排除 D 项。10. D 【解析】民族自治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大幅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民族间凝聚力,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选 D 项;材料与基层群众自治并无关,故排除 A 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故排除 B 项;“同步发展”表述有误,故排除 C 项。11. B 【解析】葡萄作为农产品,其种植和收获体现了农业的发展;而踩踏榨汁、尖底瓶储存等酿酒流程则属于手工业范畴,所以该壁画能够说明古埃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B 项;壁画中没有任何元素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故排除 A 项;壁画没有关于这些葡萄酒是用于出售、交换等体现商品化程度的信息,故排除 C 项;壁画描绘的是贵族墓室中的场景,并非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模式,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特征,故排除 D 项。12. D 【解析】高丽在中央设立门下省、尚书省,这是移植了中国唐朝等的政治制度;同时又保留新罗政权“和白会议”的贵族议事方式,地方行政中“知州事”由贵族出任且兼具军事指挥权,这是结合了自身民族传统,故选 D 项;高丽的“和白会议”是贵族议事方式,是贵族特权的体现,并非原始民主传统,故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高丽与其他国家的藩属关系,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明确体现出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关系,故排除 C 项。13. A 【解析】19 世纪上半期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到,英国出现了众多 10 万人以上的城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工业革命中,工厂大量建立在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 A 项;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黑奴贸易,其与图中英国国内城市化现象关联不大,故排除 B 项;没有关于环境承载力相关信息,无法从图中得出产业集中削弱环境承载力的结论,故排除 C 项;图中未涉及贸易中心转移相关内容,故排除 D 项。14. C 【解析】葡萄牙将港口改造成煤炭中转站,吞吐量大幅提升;英国修建铁路推动南部非洲矿业繁荣;法国铁路贯通使塞内加尔花生出口量剧增。这些交通建设活动使非洲更多的资源和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加速了非洲卷入世界市场的进程,故选 C 项;这些交通建设活动没有抛弃“有效占领”原则,故排除 A 项;列强在非洲进行交通建设,根本目的是更方便地掠夺非洲资源、倾销商品,加强殖民统治,而不是真正建设非洲,故排除 B 项;材料中更多体现的是通过交通建设加强对非洲资源的掠夺和贸易,不能说明资本输出是主要手段,故排除 D 项。15. B 【解析】一战后,欧洲多地一度建立苏维埃,布尔什维主义被更多人接受。这些情况表明一战后欧洲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人们对新的政治理念和制度产生追求,反映出欧洲出现政治危机,故选 B 项;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实力,无法得出一战削弱欧洲经济实力的结论,故排除 A 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后,故排除 C 项;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崩溃,故排除 D 项。16. B 【解析】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平等出资、投票权均等化,还发行多种货币债券减少对美元依赖。这些做法打破了传统国际金融机构的模式,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故选 B 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瓦解,故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金融信息化,故排除 C 项;金砖国家成员分布在不同大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济组织,故排除 D 项。17.(1)功能:总结历史经验,指导现实;褒贬人物,警示君臣;传承文明,溯流追源;借古讽今,抒发胸臆。(8 分,若答“垂训、借鉴、经世”亦可)(2)特征:追求实录。(2 分,若答“撰写信史”亦可)评价:起到了警示统治者的作用;提高了古代史籍的可信度。(4 分,从古、今两方面作答)18.(1)原因:近代新式商业经营方式引入;洋务运动的推动;打破外商垄断,挽回利权的需要;民族资本扩大,保险需求增加。(6 分,答出三点即可)(2)历史作用: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为革命根据地持久抗战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团结了中国共产党和爱国资本家,扩大了统一战线;探索了民族保险事业,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积累了经验。(6 分,答出三点即可)19.(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较彻底,为法典制定奠定了政治基础;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法典起草者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使法典更具实用性;拿破仑政权在制定法典时,平衡了各方利益。(8 分,答出四点即可)(2)特点:内容具有较强的总结性;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具有过渡性。(6 分,答出三点即可)20.示例论题:技术进步不断推动世界联系加强。(2 分)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火车、汽船等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大大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工业革命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使世界各国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等进一步推动了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的出现,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垄断组织的形成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技术、人员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20 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将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和经济往来,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总之,从蒸汽机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进步不断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着世界联系从初步加强走向全方位、深层次的紧密关联,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10 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