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总结提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兴起 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特点 批判对象 封建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领域 文学艺术 宗教政治 思想政治方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神学异端 理性批判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法)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830年【七月革命】在拿破仑滑铁卢惨败之后,1830年7月法国人民推翻复辟波旁王朝,拥戴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的革命。建立的新王朝也就是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作者表达的主题:自由女神民主! 自由!自发参战的儿童资产阶级工人阶级17-19世纪,资本主义时代来临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含义: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历史使命: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实质: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思想武器民主自由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①经济: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②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第14条: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大宪章》,刘启戈、李雅书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2.过程:克伦威尔独裁统治1653—1658年1640年1649年1660年威廉和玛丽1688“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1685—1688年查理一世1625—1649年光荣 革命?①“光荣”: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②“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3.结果: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限制国王立法权限制国王征税权限制国王军事权保障议会集会权4.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背景:①经济: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②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2.过程: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77年9月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2年11月,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波士顿倾茶事件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思考:《独立宣言》中蕴含的启蒙思想有哪些?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并且成立新的政府。而新成立的政府,要奠基于这样的原则上,以这样的形式组成它的权力,以期它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1776年《独立宣言》天赋人权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1789-1830)1.背景:①经济: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阶级:资产阶级日益壮大;③思想: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2.过程: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七月革命二月革命普法战争1804年拿破仑自称“法兰西人的皇帝”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1789-1830)3.影响:对法国:②扫清了法国的封建残余,促进民主政治建立;对欧洲: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推毁人。 ——恩格斯 《德国状况》《法国民法典》沿用至今拿破仑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皇帝”①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思想武器勾画蓝图意义: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87年美国宪法签署时的情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选民选举君主议会内阁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多数组阁负责形式任命任命 世袭提请国王解散议会监督国家元首行政权权法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统而不治);②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议会至上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宪法之父”麦迪逊1.背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迫在眉睫!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2.内容:①三权分立:②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议会、政府、法院)。3.体现的原则:分权制衡;联邦制;民主。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注:宪法中所称的“人”是“man”不包“woman”,而“其他人”(other persons)实际上指黑人和奴隶。4.评价①性质:②不足: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立法权)(行政权)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总统内阁任命(众议院同意)参议院众议院副署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行政权)特点: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意义: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俄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统治危机由于耕地减少,经济上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式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这些剥削方式都是农奴制的残余。——《世界史·近代史编》农奴制改革其他改革①性质:②意义:③局限: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美国 内战 1861-1865 南北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关税西部领土建州奴隶制提高自由州废除降低蓄奴州维护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意义:局限:?①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③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④但黑人仍备受歧视。普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意大利 革命战争 1861-1871 分裂状态德意志 王朝战争 1864-1871 分裂状态特点:皇帝拥有较大权力(国家元首,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创制法律,任命官吏)影响:资本主义发展;混杂封建残余。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日本 明治维新 1868年 民族危机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五条誓文》“武士道”精神:“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及野蛮的侵略思想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③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④制定宪法(天皇制君主立宪制)积极:消极:①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②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四、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1)积极: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2)消极:①国内: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②海外: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课堂小结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英国 1640-1689 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改革法国 1789-1875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美国 1775—1865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精英人物;稳定和创新俄国 1861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1861—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德国 1864—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日本 1868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先激进后温和(英)激进的革命(美、法)温和的改革(俄、日)实现统一(意、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