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公元前140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184年公元220年公元前202年汉代历史时间轴西汉新朝东汉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刘秀建立东汉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汉武帝登基黄巾军起义曹丕称帝西汉建立文景之治课前导入这块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宅院画像砖,刻画了东汉时期的一座宅院,其中有围墙、长廊、前后院、堂屋望楼等,是东汉豪强住宅的缩影。豪强与东汉的建立及中后期政局的动荡有直接关系。东汉王朝是如何建立的?当时政局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走向衰亡的呢 中国古代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素养目标1、梳理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通过东汉形势图,了解东汉的疆域。2、了解光武中兴的内容,知道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膨胀的史实,运用史料说明这两大问题与东汉衰亡的关系。了解黄巾起义。3、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目录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贰叁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黄巾起义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壹壹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根据材料,概括西汉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材料:西汉后期主要外戚表 霍氏 汉宣帝妻族 霍成君、霍光、霍显、霍禹许氏 汉宣帝妻族、汉元帝母族 许平君、许广汉、许延寿、许嘉王氏 汉元帝妻族、汉成帝母族 王政君、王凤、王根、王莽西汉后期的社会动荡依靠外戚,朝政腐败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1.西汉后期统治皇帝的母族、妻族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王莽(前45年-23年)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2.王莽篡汉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政权被推翻。王莽称帝仅仅15年,就被赤眉、绿林等农民大起义推翻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激化各种矛盾,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豪强地主和平民的不满。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时 间建立者都 城统 一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刘秀称帝后,用10多年的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光武帝江山易打不易守,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我该如何进行统治呢?3.东汉建立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4.光武中兴材料: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材料: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材料: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材料: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监督官吏惩处贪腐材料: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缓和民族 矛盾4.光武中兴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的措施带来怎样的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史称“光武中兴”。解释:社会安定,百姓不需要服徭役,粮食连续丰收,百姓生活富足,谷价低廉,牛羊遍野。4.光武中兴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5.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东汉青瓷弦纹高足碗王景受命治理黄河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壹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背景 措施 影响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三十税一)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使西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东汉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点,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共同点: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贰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贰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即位年龄 3个月 13 11 2 8 15 12 9寿命(岁) 2 31 30 3 9 36 34 14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太后听政太后掌权重用外戚外戚专权大权旁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政治特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外戚宦官专权的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的产物贰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权力的游戏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外戚专权宦官得宠皇帝长大太后临朝君权旁落夺回君权依赖宦官把持朝政“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除掉外戚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贰汉顺帝去世后,梁冀拥立汉冲帝,联合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汉冲帝驾崩,拥立汉质帝。涉嫌毒杀汉质帝,另立汉桓帝刘志。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在他掌权期间,立三帝,毒一帝。跋扈将军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影响:①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②为了扩大势力,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人民遭殃。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贰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他们极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国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还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有的豪强长期担任朝廷中的要职,世代为官。东汉绿釉陶水亭东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亭上层四角有张驽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强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武装的写照。2.地方豪强势力崛起刘秀得天下离不开各地豪强的支持,东汉的统治阶层也基本都出身豪强,所以东汉本质上是豪强集团的联合政权。▲坞堡生活想象图影响: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叁黄巾起义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黄巾起义爆发了。“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朝政腐败人民苦难深重解释: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叁黄巾起义叁黄巾起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起义太平道·张角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吉。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领导者时间特点结局张角184年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被镇压,失败。影响: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叁黄巾起义州牧割据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课堂小结建立25年、刘秀(关武帝)、洛阳。衰兴措施: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③给地耕种,减轻田租;④减轻刑罚,赦免囚犯;⑤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⑥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黄巾起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东汉的兴衰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光武中兴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肆巩固练习1.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B.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C.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3.自西汉后期以来,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很多奴婢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光武帝的这些举措( )A.促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C.彻底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4.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5.东汉后期,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并未被扑灭,散见于各种史籍中有名号的起义就有一百多支(股)。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A.礼乐制度的崩塌 B.社会矛盾的尖锐C.专制皇权的衰落 D.王莽统治的腐败6.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在东汉大约持续了一百余年,出现这一大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B.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世袭制度C.皇权由外戚把持D.皇帝长大后,宠信宦官,宦官把持朝政7.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起义爆发在东汉后期的是(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宋江起义8.创建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传教,积攒了数十万信徒,在东汉末年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下面关于该起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B.起义建立了新生的农民政权C.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D.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9.秦朝大泽乡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在中国古代农民斗争史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这两次农民起义都( )A.经过了充分准备 B.以宗教为旗帜C.加速了王朝衰亡 D.建立了农民政权中国古代史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