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课前导入同学们能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吗?他们都来自于哪里?中国古代史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素养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事实。(时空观念)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知道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家国情怀)目录壹张骞通西域贰叁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壹壹壹张骞通西域玉门关阳关西域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壹张骞通西域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探寻张骞为何出使西域?材料: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原因: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材料: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书·张骞传》②大月氏因被匈奴从河西故地赶走,怨恨匈奴,想要复仇。③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壹张骞通西域陛下!郎官张骞,愿出使大月氏。根据招募令,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招募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壹张骞通西域时间:经过: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公元前119年(第二次)第一次:途中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余年后才得以逃脱继续西行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第二次:他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第一次 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加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联系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未达成)公元前138年-前126年公元前119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壹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被俘虏,却仍然坚持完成使命。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什么精神品质?学史崇德张骞被扣留后,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艰辛才得以回到长安。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②为国分忧、勇敢坚强的精神③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壹张骞通西域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材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有了第一次官方的友好往来,所以称之为“凿空”。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称为“凿空”。壹张骞通西域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归纳张骞通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材料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摘编自《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1)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了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2)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贰丝绸之路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彼得 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俄罗斯出土丝绸衣贰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北非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西亚欧洲、北非中亚西亚1.找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2.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起点:长安最远到达:欧洲、北非陆上丝绸之路贰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贰丝绸之路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锡兰欧洲向北:山东半岛→黄海→朝鲜、日本向南: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材料:由于丝绸之路跨度如此之广,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为其沿途安全提供保障,它就无法长期存在。汉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当之无愧的成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开拓者和保护者,并为这条道路的畅通与繁荣提供最坚实的保障。——纪录片《中国通史》贰丝绸之路“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带一路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末年暂时中断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投笔从戎相关史事班超年少时,曾为官府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但他总想在战场上报效国家。有一天,他抄写文书时,慨然扔下手中的笔,感叹地说:“大丈夫没有其他的志略,也应当效法张骞等人在边疆立功,怎能一辈子和笔砚打交道呢 ”他毅然参了军。这就是“投笔从戎”的故事。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食。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公元73年甘英出使大秦,开辟通往西亚的道路班超在西域期间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去世后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改为西域长史府,继续管理西域公元123年汉朝持续多年坚持有效管理西域有何作用?有什么启示?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启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课堂小结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背景:物品交换:西域都护: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路线一:山东出发到达朝鲜、日本;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欧洲路线: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手工业品、动植物、技术等交流西域各国经常被匈奴奴役,匈奴经常侵犯西汉边境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过程:第一次:让西汉了解了西域第二次:密切了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作用: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路线二:从东南沿海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肆巩固练习1.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可见,张骞出使西域( )A.使汉了解了西域情况 B.推动了物种的交流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促进对外贸易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3.它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它是指( )A.澎湖巡检司 B.隋朝大运河 C.西域都护府 D.丝绸之路4.广东省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近年来,在该县华丰村一带发现200多座汉墓及大量汉代物件,证明当时此地比较繁荣。在当地的博物馆,人们仍可以看到2000年前从海外舶来的水晶珠、琉璃珠等文物。汉代徐闻县的繁荣得益于( )A.张骞通西域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C.市舶司的设置 D.江南地区的开发5.“鼓吹乐”是汉朝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是汉乐与匈奴、鲜卑、吐谷浑等游牧民族音乐,甚至外域音乐相互交融的结果。它的流行折射出汉朝( )A.文化兼容并包 B.经济繁荣进入盛世C.儒家思想盛行 D.边疆管理持续有效6.汉宣帝设置都护,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尽归于汉,汉元帝设“戊己之官,分任其事”。另外,汉王朝还“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这说明( )A.汉朝加强对丝路的管理 B.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丝绸之路沿线治安不稳 D.丝绸之路在汉王朝正式开通7.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历史事实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B.设置西域都护C.大月氏与西汉王朝和好 D.甘英出使大秦8.论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学者指出,它“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增强了西域各地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B.开通了东西方往来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C.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D.使东汉王朝首次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中国古代史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