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课前导入《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何处是江南 “江南”,从古到今是一个变化的地理概念。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江南区域的代表城市有南京、苏州、常州、无锡、湖州、杭州、绍兴、嘉兴、上海等地。中国古代史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素养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通过时间轴梳理朝代更迭顺序,利用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时空观念)2.通过材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历史解释)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古鉴今,联系今天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用江南经济发展的经验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理解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着和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目录壹基本概况贰叁肆业务亮点经验教训阶段计划东晋的兴亡壹壹壹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316年 匈奴人灭西晋1.东晋的建立:建康(今江苏南京)316年 西晋灭亡2.东晋的建立建立者时 间都 城司马睿(晋元帝)317年晋元帝司马睿西晋东晋十六国衣冠南渡壹东晋的兴亡3.政权特点(格局):王与马,共天下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世家大族东晋皇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王导王敦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这种政治格局被称为“门阀政治”。壹东晋的兴亡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北伐闻鸡起舞(1)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2)失败的原因: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3)结果: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偏安东南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祖逖(tì),为恢复中原作出了巨大努力。祖逖年前时胸怀大志,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4.东晋北伐壹东晋的兴亡(1)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2)420年,东晋灭亡。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宋”,东晋灭亡。5.东晋灭亡贰南朝的政治贰南朝的政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十六国东晋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宋 齐 梁 陈三国两晋南北朝:都定都:建康(南京)北朝南朝贰南朝的政治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1.南朝的政治420-479479-502502-557557-589建康建业南京:六朝古都吴东晋宋齐梁陈建康建康建康建康观察南朝疆域图:想一想,南朝疆域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南朝政权的更迭贰南朝的政治(2)南朝政治的特点朝代 宋 齐 梁 陈时间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开国皇帝 宋武帝刘裕 齐高帝萧道成 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曾任官职 平北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 车骑将军都城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特点:①政权更迭频繁;②武将篡权;③偏安南方,定都建康。根据上述表格内容,说一说南朝政治的特点。1.南朝的政治贰南朝的政治(3)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材料:宋武帝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宋文帝刘义隆承父兄之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开创了“元嘉之治”,江左风俗,于斯为美”。1.南朝的政治贰南朝的政治(4)衰败:梁武帝萧衍建立,前期有所作为,但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导致了大规模叛乱,建康失守。→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梁武帝萧衍材料:梁武帝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他出身名门,才学卓异,博通文史、擅音律。执政初期,选贤任能、宽政减刑,推动南朝梁经济文化发展,促国家发展。但后期佞佛懈怠,终致侯景之乱,被困台城,饿死于净居殿 。1.南朝的政治贰南朝的政治阅读课本说一说:南朝是怎样衰落的?①原因: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接纳侯景的梁武帝③影响: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②经过:梁武帝萧衍以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叁江南地区的开发叁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不同:①西汉前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②刘宋时期,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叁江南地区的开发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③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等。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 原因叁江南地区的开发②农业生产技术改进:犁耕,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如: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农业③实现农业多种经营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①耕地增加,兴修水利叁江南地区的开发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南朝 织锦(2)手工业:灌钢法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叁江南地区的开发(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叁江南地区的开发3.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材料:(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课堂小结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建立政权更迭发展情况原因表现政治特点东晋灭亡317年 司马睿 建康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门阀政治”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势力情况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影响北人南迁;社会;自然;统治者;人民秦汉→孙吴→两晋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肆巩固练习1.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交流交融C.政权更迭频繁 D.经济发展迅速2.《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南朝名士王肃投奔北魏,“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已后……食羊肉酪粥甚多”。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的恢复 B.民族交融的加深C.中外交流的频繁 D.南北经济的互补3.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同时渗透出诗人对王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诗中所述朝代的都城在当时称为( )A.长安 B.南京 C.建业 D.建康4.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5.公元280年,全国人口总数是16163863口,占据长江以南的东吴拥有人口总数2300000口。到公元454年,占据江南的刘宋人口总数达到4685501口。这一现象( )A.造成了北方局势的混乱 B.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加剧了南方的社会矛盾 D.结束了十六国对峙局面6.小麦原本产自北方。318年,东晋政府下诏:“徐、场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444年,刘宋令“南徐、兖、豫及扬州、浙江西属郡,自今悉督稻麦,以助阙乏。”材料强调了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政府对农业的重视C.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江南土壤肥力增强7.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种植技术,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这反映了( )A.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开发 B.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稳定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 D.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减少中国古代史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