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课前导入晋归义侯印“晋鲜卑归义侯”印这是西晋朝廷给羌和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上边分别刻有“晋归义羌侯”、“晋鲜卑归义侯”。“晋归义羌侯”印西晋是如何统一的??印信中的羌、鲜卑是从何处来的?除了他们还有哪些游牧民族内迁?中国古代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素养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事,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时空观念)2.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并能够从内外角度认识西晋速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事,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目录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贰叁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壹壹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西晋建立时间:266年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相关史事三国后期,曹魏实力增强,孙吴、蜀汉两国日益衰落。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探究:阅读下面历史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志》壹西晋的建立与统一西晋建立时间:266年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为何西晋仅仅短暂统一了37年就走向了灭亡?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相关史事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晋书·傅咸传》[译文]当时朝廷政治宽松,豪强大族放纵恣事,暗中勾结以私事相托,朝野混乱。(1)西晋格外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给予很高的官位。(2)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崇拜金钱之风盛行,唯利是图1.西晋的统治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世家大族缺乏治国才干,而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导致政治腐败漫画故事: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1.西晋的统治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3)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材料: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诸王手握重兵,势力日益强大(4)晋惠帝昏庸无能。1.西晋的统治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时 期目 的影响人 物历 时晋惠帝时期八个宗室亲王争夺中央政权十几年(291—306年)①给北方造成巨大灾难。②严重削弱西晋的国力,是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③逃亡南方的人口数以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原汉族迁往江南2.八王之乱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阅读课本,归纳八王之乱后中国的状况?导致了什么结果?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出现,与西晋并立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表明经过八王之乱的内耗,统治者已经无力制止分裂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想一想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政治上,西晋所封皇室诸王在地方具有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威胁朝廷中央集权。经济上,由于政治动荡,八王之乱破坏生产所需安定局面,人口锐减。民族关系上,西晋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上述矛盾都冲击着西晋王朝的统治。316年,西晋灭亡贰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思考:西晋为何会短命而亡?从中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266年立 国280年统 一316年灭 亡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残酷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政治上内 忧外 患励精图治、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叁北方各族的内迁叁北方各族的内迁【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根据砖画分析,北方各族过得是怎样的生活?以放养马、牛、羊等牲畜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叁北方各族的内迁叁北方各族的内迁北方各族内迁地图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①西北的氐[dī]人、羌[qiāng]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②漠北和西北地区的的匈奴人、羯[jié]人,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③鲜卑人,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和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1. 指出西晋的都城。2. 观察鲜卑、匈奴、羯、羌、氐分布区域。叁北方各族的内迁内迁后的北方各族分布呈何特点?西晋时,关中人口有 100 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00页影响: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促进了民族交融。特点:多民族交融、交融范围广泛、汉化与胡化并存。课堂小结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①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社会风气败坏;②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③晋惠帝昏庸无能。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建立统一背景八王之乱生活方式西晋灭亡目的:影响: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为了争夺中央政权①巨大灾难;②人口迁徙;③由盛转衰。肆巩固练习1.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西晋的特征是(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2.爷爷给小历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历认为不对,因为最终结束三国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个人是( )A.苻坚 B.司马炎 C.司马睿 D.王导3.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据此可知,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是( )A.政局相对稳定 B.地方政府支持C.儒学大家的倡导 D.民族交融的推动4.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的是( )A.追求享乐 B.分封诸侯王C.惠帝昏庸 D.八王之乱5.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唯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6.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作者意在强调( )A.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 B.游牧民族认同中原文化C.游牧民族内迁带来灾难 D.胡汉矛盾阻碍社会转型7.《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地区“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 )A.丝绸之路开通 B.北方人民南迁C.经济重心南移 D.重文轻武政策8.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中国古代史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