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同步学案(含答案)高二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同步学案(含答案)高二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课题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学习目标
1. 理解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理解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和种类。
2. 准确判断简单判断的类型;掌握性质判断的规则;明确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3. 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考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活动方案
材料一 主人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主人傻了:“我错在哪儿?”
材料二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探究:
1. 什么是性质判断?
2. 性质判断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3.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哪些种类?
4. 材料一中的主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5. 材料二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形式 构成示例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商品 都是 有价值的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 理论 不是 检验真理的标准
特称肯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特称否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单称肯定判断 —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单称否定判断 —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探究:
1.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从关系判断的角度,分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据此判断学习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有何意义。
2. 关系判断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请举例说明“关系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只要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就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 所有的性质判断都需要量项。
3. 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分为正确判断和错误判断;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4. 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5.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联项组成。
课题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的叫作联项。
3.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①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②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③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 主人请客失败,原因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在材料一中,主人使用了两个判断:“该来的没来”,这个判断是一个省略了全称量项的判断,即“所有该来的没来”,此人应该将“所有”换成“有的”,即“有的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这个判断也是一个省略了全称量项的判断,即“所有不该走的走了”,此人应该将“所有”换成“有的”,即“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5. ①“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其不当之处是判断的主项“中学生”与谓项“重要阶段”关系搭配不当,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②“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很特别”,其不当之处是“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可改为“也不是树木”。③“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其不当之处是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活动二
1. 从材料来看,通过“有一位祖父”,我们可以判断祖父只有一位;通过“一个孙子”,可以断定孙子辈只有一位;“三个儿子”表明,就孙子辈而言,他的爸爸是其祖父的儿子,他的叔权是其祖父的儿子,这个孙子辈的孩子是其爸爸的儿子;“一个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个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一个侄子”是针对“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断定至少有四个人。
关系:①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②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祖父是他的爸爸的父亲,他的爸爸是他的父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祖父是他的爸爸的父亲,这是反对称关系,同样,他与父亲的关系、他父亲是叔叔的哥哥、他是叔叔的侄子都是反对称关系。
意义: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类型: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①如: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甲比乙大3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②如: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岁数比……大”关系是传递关系,因为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是……的父亲”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
释疑解惑:
1. 错误。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关系判断。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 错误。并非所有的性质判断都需要量项。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需要量项。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直接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
3. 错误。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4. 错误。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5. 错误。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