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导火索/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问题:上述表格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项目 英 德 法 美 俄1913年占有殖民地面积排名 1 4 3 5 21913年工业产量排名 3 2 5 1 4——根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绘制国家 殖民地数 殖民地人口英国 55 3.9亿法国 29 6235万德国 10 1307万比利时 1 1500万葡萄牙 8 968万荷兰 8 3741万意大利 4 139万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统计表1913年主要帝国主义实力的对比重要原因:欧洲形成两大敌对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国俄国法国普法战争后果巴尔干半岛问题突尼斯问题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贸易摩擦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史料阅读】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垄断资本主阶段(帝国主义阶段)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过程(1914.7-1918.11)“施里芬计划”:由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提出的一种战略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先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以6周的时间击败法国,再集中力量对付俄国。(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1914.7-1918.11)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价第一阶段 1914 西线 _______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其它 对德宣战的_____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第二阶段 1915 东线 南线 _______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 西线 凡尔登战役(“绞肉机”、飞机、毒气)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_____)_______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第三阶段 1917 _____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_____退出战争 1918 同盟国投降 马恩河日本意大利坦克日德兰美国俄国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过程“好几枚炮弹在我们近旁爆炸,散发出古怪的气味,呼吸着这种气体,我们的面部开始充血,眼泪也涌上来了,有几个人开始呕吐”“有些士兵在地上打滚,咳嗽,抽搐,呕吐甚至咳血”“没法吃东西,因为到处都是尸体和驱虫”“在烈日的暴晒下,皮肤早就腐烂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难受的味道”——稚克·梅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绞肉机、地狱、屠场”(1914.7-1918.11)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过程一战中的华工中国以何种方式参战?中国在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列强对于中国的诉求作何回应?和会的安排对中国国内有何影响?中国代表团是否接受和会安排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法国南部的一战华工墓地问题:阅读教材87页历史纵横,回答下列问题。(1914.7-1918.11)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过程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参战国家 三十多个国家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新式武器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问题:根据图片和表格思考一战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特点凡尔赛体系: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调整欧洲、中近东、远东地区的秩序调整亚太地区的秩序1.主要内容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 “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 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问题:阅读以上材料思考,国际联盟的首倡者是哪国?其动机是什么?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国际联盟国际联盟(1920年) 性质 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原则实质制度“全体一致”原则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国际联盟“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问题:设计这一原则的初衷是什么?后来为何背离初衷?初衷出于集体安全考虑保护所有盟国利益背离初衷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为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爆发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国联是运用国际法调节国际纠纷的新形式,但英法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委任统治制度是委托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列宁【学思之窗】《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第二十二条(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问题: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表象:对战败国殖民地的保护,运用国家法手段貌似公平公正地解决国际纠纷。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虚假外衣,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问题1:凡华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问题2:为什么说凡华体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参考要点:凡——华体系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强制和平”,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平处理,无视弱小民族利益;英法操纵国际联盟,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3.局限性——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问题探究】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列宁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丘吉尔问题:阅读材料,概括材料观点并分析其原因。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不稳定性,为新的冲突埋下隐患。原因:①宰割:战胜国对战败国②分赃:战胜国之间③压迫: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④敌视:帝国主义与苏俄社会主义3.局限性——为新的国际冲突祸根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法国:战争中被德军占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俄: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陷入经济困境。美国:成为一战后世界上最大债权国和最大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中国东北的市场。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整理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影响:①对全人类: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②对世界格局: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世界优势地位,美日实力增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海明威出版作品《永别了,武器》俄国:列宁发表和平法令影响: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6课)④改变人们的观念:各国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