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世界格局两种制度殖民体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矛盾仍在社会主义:巨大成就+艰难曲折崩溃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标题文字添加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1945年 欢庆胜利大国互掐:冷战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就意味着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已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1945年斯大林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1945年杜鲁门(2)原因:根本原因: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具体原因:A.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B.战后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1)表现: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经济军事地缘 政治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949 年 “北约”1955年,“华约”两极对峙正式形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两极格局:1955-1991(2)特点:“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③总体冷战,局部热战史料阅读:……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两极对峙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既对抗又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至今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对抗的特点:H-bomb 1亿吨TNT当量氢弹2.冷战的发展: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1)20世纪50--60年代初:(2)20世纪60-80年代:(3)1985年后: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对抗的特点:1958年 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2.冷战的发展: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0世纪60-80年代初1985年后20世纪50--60年代初表 现特 征激烈对抗日趋紧张走向缓和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加强对苏遏制;大搞军备竞赛;“战略防御计划”①会晤、对话 ②裁军:1987、1991③战略收缩 ④中苏关系正常化3.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西方 阵营 逐渐 分化 ①西欧:②日本:社会 主义 阵营 开始 瓦解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尼克松访华196419721967197119701979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的发展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我们现在要寻求一个公正的结局。我们要求每个人都不受别人干涉。我们不想因别人而遭受痛苦,我们不愿被当作国际交易中的贿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1961年不结盟运动主席,各位先生,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万隆精神”②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影响 国际关系的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1)原因标题文字添加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更注重用和平的办法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被称为“和平演变”。艾伦 杜勒斯是主要代表人物。1953年1月,他在国会提出“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那些不相信精神的压力、宣传的压力能产生效果的人,就是太无知了。”——刘仓:《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探析》①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的、科学的社会主义”②内部: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3.评价(1)积极性: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美苏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第三世界崛起,孕育多极化趋势(2)消极性: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②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小结国际格局两极格局19551991“冷战”19471991对抗 形式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20C50-80S冲击不可逆转!瓦解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1991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