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受精作用——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易错点分析】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精子),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核DNA(染色体 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不能说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子代多样性的原因:配子多样性、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此外,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受精过程完成后,受精卵将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易错题训练】1.下列关于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相同C.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2.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3.某男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我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由父母共同提供B.我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C.我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D.我和我亲生弟弟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无法得出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B.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GH段和PQ段,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不考虑变异,基因型为XBY的果蝇,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同时具备XB和YD.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排列整齐的意义在于保证两个子细胞中基因组成相同B.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在于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C.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有利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配子的多样性和精卵结合的随机性有利于后代呈现多样性以适应多变的环境7.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就是指II+III的过程B.Ⅲ过程就是指有丝分裂的过程C.Ⅰ过程可实现染色体的互换和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由于Ⅱ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8.如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②过程中细胞分化使细胞全能性丧失C.②过程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D.③过程既能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9.父亲体内所有的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B.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的自由组合D.子代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10.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D.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11.图1为一只果蝇(2n=8)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据图1判断,曲线HI段时该果蝇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过程B.据图1判断,曲线EF段会出现图2所示细胞,可能是极体C.图1中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不同D.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全部异常12.如图1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图1____________(填罗马数字)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2)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_作用。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图4甲、乙、丙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4)图4中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对应图3中的____________段。乙细胞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填罗马数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最终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相同,B错误;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使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经过受精作用后,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从而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2.答案:C解析: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的是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1/4的细胞质,A错误;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均等,B错误;C、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后,含有很少的细胞质,因此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故选C。3.答案:A解析: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子代体内细胞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由父母共同提供,A正确;B、子代体内细胞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B错误;C、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和大小是相同的,但男性体内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C错误;D、由于基因重组,同一父母的子代之间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A。4.答案:C解析: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正确;L点→M点为受精过程,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GH段表示减数分裂Ⅰ,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日与体细胞相等,PQ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MN段包括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D正确。5.答案:C解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另一半来自精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即受精卵中全部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不考虑变异,基因型为XBY的果蝇,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经过了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故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只含有XB或Y,C错误;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6.答案:A解析: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有利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有利于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共同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配子的多样性和精卵结合的随机性使得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以适应多变的环境,D正确。7.答案:D解析:A、受精指卵细胞与精子融合的过程,图中Ⅲ过程不是受精作用,A错误;B、图中III表示受精卵生长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包含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B错误;C、Ⅰ过程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交叉互换、后期可发生自由组合,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丰富了生物的变异性,C错误;D、Ⅱ生殖方式表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提供了更多可供自然选择的对象,加快进化的进程,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①为受精作用,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因为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②过程中细胞分化使细胞全能性降低,但并没有使其完全丧失,B错误;细胞衰老、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因此②过程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C错误;③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意义在于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9.答案:C解析:AB、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以及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这都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AB正确;C、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但这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D、子代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①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②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③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生物体。因此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故选C。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可遗传变异。分析图1可知,曲线HI段时该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由体细胞的一半恢复为与体细胞相同,应该是发生了受精作用过程,A正确;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1的EF段,B正确;图1中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都是细胞分裂,染色体被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全部异常,一个多一条,一个少一条,D正确。12.答案:(1)a;Ⅲ、Ⅳ(2)③⑥;受精;DNA分子复制(3)甲;雌性;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②;BC;Ⅱ解析:(1)据图可知,b在一些时刻是0,表示姐妹染色单体,且可进一步推知a是染色体,c是核DNA;图1的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l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型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的Ⅲ和Ⅳ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2)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⑥、③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本物种的体细胞中数目;图3中AB发生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1变为2。(3)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着丝粒)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着丝粒)排列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故属于有丝分裂的是甲;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雌性动物,细胞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4)图4中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②,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个核DNA,对应图3的BC段;图4中的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对应图1中的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