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易错题集训【易错点分析】1.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o2.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不一定(一定、不一定)适应能力越强。因为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藻类的适应能力强。3.猎豹和羚羊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在捕食过程中,自然选择有利于羚羊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样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在进化上这属于两个物种间的协同进化。上述现象也可说明,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有利、有害)的,其原因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4.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易错题训练】1.植食性昆虫需要克服三大困境:植物组织营养匮乏、植物大分子物质难以消化和植物释放的毒性防御物质。研究发现,植食性昆虫与微生物共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应对上述困境的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食性昆虫与微生物共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植物释放的毒性防御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进化也有促进作用C.植食性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性状改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D.植食性昆虫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导致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2.某海岛上分布有一种涉禽种群X,因地壳运动,该海岛分化出两个岛,种群X变为两个种群,受不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历经上百万年,该涉禽逐渐演变为现今两个不同的涉禽物种,具体演化进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个体的基因型B.种群1个体之间在体型、翅长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品系1和品系2的形成说明这两个海岛上的该涉禽都发生了进化D.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仅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3.两性异形是指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外表有显著区别,如体型、装饰羽毛等。大多数的两性异形是由性选择造成的,如雌性偏好具有特定特征的雄性,会造成雄性演化出夸张的特征,而雌性会因为环境选择而保持原始样貌。以孔雀为研究对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雌性孔雀保持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羽毛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雌性孔雀的求偶偏好造成雄性孔雀演化出夸张的特征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雄性孔雀特征的变异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在自然条件下,地理隔离会阻止孔雀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4.萨克斯滨螺是一种海洋蜗牛,它在过去10万年内成功实现由卵生到胎生的进化,该繁殖模式的转变是由分散在蜗牛基因组中的大约50个基因变化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海洋蜗牛的进化方向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方向B.研究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可以为达尔文的共同出米学说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C.蜗牛基因组中的大约50个基因的变化提高了遗传多样性和蛋白质多样性D.海洋蜗牛的多样性是不同种类的海洋蜗牛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5.依靠风力传送花粉的植物,叫做风媒植物;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植物,叫做虫媒植物。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传粉昆虫数量减少,导致一些虫媒植物正在向“自我受粉”的方向进化,从而导致花蜜减产,进而加剧传粉昆虫数量的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虫媒植物的花可能比风媒植物的花更鲜艳B.传粉昆虫可能导致虫媒植物的基因发生突变C. 上述虫媒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花的结构可能会变化D.上述现象的发生是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6.兰花属植物存在品系A和品系B两种,两种植物在人工授粉条件下可以杂交,但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杂交种,其原因是品系A的唇瓣小,其传粉者是熊蜂工蜂,而品系B的唇瓣大,其传粉者是熊蜂蜂王,工蜂的体型比蜂王小很多。传粉者之间明显的体型差异使两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兰花和其特殊的传粉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兰花新品系的形成需经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C.两种植物在人工授粉的条件下可以杂交,因此不存在生殖隔离D.两种植物之间传粉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与两者的基因库不同有关7.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的基础是可遗传变异,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若不发生基因突变,一个具有杂合基因的种群是不可能发生进化的D.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即为协同进化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物种种类保持不变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9.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A.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等工作B.蝶类偏好高氨基酸含量的花蜜,蝶类传粉植物的花蜜中氨基酸含量通常较高C.某种蝾螈可产生神经毒素抵抗捕食者,以其为食的乌梢蛇对此毒素具有一定的抗性D.葱芥会产生有毒的化感物质,其入侵美洲后,本土物种演化出耐受该有毒物质的能力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11.猎豹追捕斑马,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时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存活。猎豹吃掉的大多是斑马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作为捕食者的猎豹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如猎豹和斑马,协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B.捕食者的存在会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所以不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C.收割理论会减少优势物种的优势地位,这样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12.如图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植食性昆虫与微生物共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植物释放的毒性防御物质对植食性昆虫起到了选择压力作用,促使植食性昆虫进化出相应的适应机制来抵抗这些毒性物质,B正确。植食性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性状改变不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2.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不是基因型,而是种群X中不同个体的表型,A错误;种群1内部的个体为同一物种,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在体型、翅长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品系1和品系2最终能形成物种1和物种2,即最终产生了生殖隔离,该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品系1和品系2的形成说明这两个海岛上该涉禽都发生了进化,C正确;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3.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雌性会因为环境选择而保持原始样貌,即雌性孔雀保持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羽毛颜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雌性孔雀的求偶偏好使雄性孔雀演化出夸张的特征发生于同种生物之间,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雄性孔雀特征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为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由分析可知,在自然条件下,地理隔离会阻止孔雀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4.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方向都与生存环境相适应,A正确;研究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可以为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B正确;蜗牛基因组中的大约50个基因的变化提高了遗传多样性,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所以也提高了蛋白质多样性,C正确;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但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5.答案:B解析:虫媒植物的花可能比风媒植物的花更鲜艳,利于其吸引昆虫来传粉,A正确;传粉昆虫对虫媒植物进行选择作用,导致其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而不能导致虫媒植物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虫媒植物向“自我受粉”的方向进化,其花的结构可能会变化以适应进化后的功能,C正确;虫媒植物和传粉昆虫的变化是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6.答案:C解析:A、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兰花和其特殊的传粉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形成兰花新品系的三个环节,B正确;C、两种植物在人工授粉的条件下可以杂交,但若杂交不能产生子代或产生的子代不育,就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两种植物之间基因库不同,则导致传粉有差异,D正确。故选C。7.答案:A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对于一个具有杂合基因的种群来说,即使不发生基因突变,由于环境改变或发生染色体变异等,都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发生进化,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错误。8.答案:B解析: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物种种类不断变化,A错误;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捕食者往往捕食老弱病残的个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形成,C错误;D、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故选B。9.答案:A解析: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雄蜂、蜂王和工蜂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不属于协同进化,A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他物种构成种间关系,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狼灭绝了,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慢,A正确;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是形成了新的物种,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11.答案:D解析:共同进化不仅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物种内的优胜劣汰,对于被捕食者的进化是有利的;收割理论可以缓解优势物种在数量上的优势,为其他数量较少的物种腾出生存空间,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自然界每个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一旦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12.答案:C解析: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b生殖隔离的产生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即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