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概念解析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机器工厂的重大飞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机器时代工厂时代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背景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材料1: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背景材料2: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国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圈地运动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含义: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新贵族、资产阶级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①大批农民成为自由雇用劳动者②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大量的原料(羊毛、农产品)④农业转向资本主义化⑤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背景材料4:牛顿为工业革命准备了一把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材料3: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比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背景(1)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2)经济:①自由劳动力:②资本:③原料:④技术:⑤市场: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拥工人殖民掠夺、海外贸易、黑奴贸易、圈地运动本身丰富的煤铁资源、殖民掠夺、圈地运动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积累经验、英国成为科学技术中心殖民扩张提供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3)直接原因:市场扩大和需求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求(4)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问题1: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哪一部门?(一)生产的革命:棉纺织业问题2: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导致深受公众喜爱的棉纺织品价格上涨。市场的需求刺激了弱小的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与毛纺织业相比,棉纺织业的旧传统束缚较少,生产者都是兼营农业的手工工人。正是在这些手工工人中间产生了引发工业革命的发明家。——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①英国禁止棉纺织品进口使其价格上涨;②棉纺织品受到各层人士的欢迎,市场需求量增加;③新兴的手工业受旧传统束缚较少,利于技术革新;④工人的个人因素等。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一)生产的革命:1、开始标志: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33飞梭(织布提速)1765珍妮纺纱机(棉纱细而易断)1768水力纺纱机(棉纱粗而结实)1779骡机(棉纱细而结实)1785水力织布机(织布高效)凯伊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克莱普顿卡特莱特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生产方式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二)工厂的出现: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原因:不同点 工场 工厂规模生产方式管理组织相同点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组织革命)较小较大手工劳动机器生产分散生产集中生产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年份 内容 国别 发明者 动力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 人力1769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 水力1779 骡机 英国 克隆普顿 水力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 水力思考:这些发明在使用动力方面有何相同特点?有什么样的局限?①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②动力即水力受地势、季节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三)动力的革新: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1782年瓦特复动式蒸汽机耗能高、效率低下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良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动力巨大,突破自然条件限制1785年瓦特万能蒸汽机评价:提供了动力,进入了蒸汽时代;减少了对自然的依赖;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城市);产生了环境污染。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四)交通工具革命:[美]富尔顿:汽船,1807年[英]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英]1825年第一条铁路(五)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机器制造机器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二、过程1、时间:(六)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德国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①英国逐渐拓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2、概况:②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3、方式: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3、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述工业革命时说:“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握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他强调的是A.科学开始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 B.科学研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科学家的研究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 D.技术发明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A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1.技术与科学联系并不紧密,技术突破是工人和技师;2.以轻工业为主,最先在纺织领域;3.首先由一国发生(英国一枝独秀),随后再扩展他国;4.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5.动力来源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861美国南北战争1832英国议会改革1875法国民主共和制1871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870意大利统一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第二次工业革命二、背景政治前提资本原料技术劳动力市场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基础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城市化、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俄国:废除奴隶制、日本:废除封建等级制。)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电的发明应用内燃机 创制与应用通讯的新发明化学 工业改造旧 产业①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标志);②19世纪80、90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的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相继在德国问世;②1885年,戴姆勒、本茨各自独立制成三轮汽车;③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①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②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①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②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③诺贝尔发明炸药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的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诞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使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运用1831年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科学理论)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1879年美国爱迪生电灯泡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2、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1850年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贝尔有线电话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3、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内燃机、柴油机、汽油机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戴姆勒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飞机带来的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诞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4、化学工业兴起1867年瑞典诺贝尔炸药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成就5、新技术改造旧部门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三、特点主要发明 发明者 国籍 职业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 纺织工改良蒸汽机 瓦特 英 修理工蒸汽汽船 富尔顿 美 工程师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英 炉工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发电机 西门子 德 物理学家电灯 爱迪生 美 发明家电话 贝尔 美 发明家内燃机、汽车 卡尔·本茨 德 发明家汽油机、汽车 戴姆勒 德 发明家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俄 化学家思考:结合所学以及图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二次工业革命三、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 同 点 发生范围主要领域科学技术结合程度工业部门主要标志从英国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国最为突出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尚未紧密结合,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传统工业部门新兴工业部门(电力、石油、汽车、电讯)蒸汽机与蒸汽时代电气技术与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入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2: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生产力方面:生产力大发展,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材料1:一个15岁的孩子照料2架蒸汽织机,织出3匹半织物;而同样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飞梭只能织出一匹。1790年,蒸汽机驱动的”骡机“纺线速度是中国和印度手工纺线的100多倍。——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工业革命的影响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二)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概念:垄断组织原因:①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根因);②生产发展规模扩大(竞争或新行业要求);③生产和资本集中(直接原因)。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兼并合作工业革命的影响(二)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标准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参议院的老板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垄断组织类型:影响:①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②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发展;①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②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③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积极消极工业革命的影响(二)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泰罗制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福特制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被称为“福特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变革,使大规模生产及流动组装线诞生,它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工业时代生产技术上的最大变革是大规模生产以及流动组装生产线的诞生(流水线),1914年有亨利福特率先引入他的汽车制造厂,这种革命性生产工序,将汽车底盘组装时间,从12小时缩减到1.5小时。福特在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小时工资的同时,还能将他的T型车底架,从1914年的950美元,降低到1920年的290美元,福特组装线成为许多其它工业的效仿标准。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上升,工业化进程加快(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响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工业革命的影响巩固统治地位各国改革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权利展开斗争中间阶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始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对立(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工业革命的影响(四)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材料: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兴起工业革命的影响(四)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材料: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1918年2月15日,英国 Punch 报刊登插画庆祝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地位提高)时间观念强化工业革命的影响(五)思想文化变化:1、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时间】16-18c(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内容】①金银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②扩大贸易顺差,鼓励出口,提高关税,限制进口,从他国获取金银。【实践】①由政府来控制国家经济,增强本国实力;②发展工商业;③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保证贸易顺差;④主张开拓殖民地。【评价】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生产领域,因而其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重商主义盛行,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概念解读:重商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五)思想文化变化:1、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材料: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为追求自己利益自由地做出选择,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要求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由放任,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求国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标志着对外政策由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1852年,英国议会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自由主义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放任政策)工业革命的影响(五)思想文化变化:1、经济思想: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日益渗透到各个方面,加强作用2、社会思潮:①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②民族主义(民族振兴、民族扩张、民族解放运动)③女权主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六)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材料: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工人的处境最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工业革命的影响(六)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案》;1848年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187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19世纪后期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1920年颁布《失业保险法》;1933年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思考: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欧美国家如何解决?1、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2、社会福利制度兴起。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 “工厂法 ”。对下表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由此建立现代福利国家B.雇佣童工的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C.英国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D.立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影响(七)对世界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工业革命的影响(七)对世界的影响: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亚非拉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工业革命的影响知识整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全球航路的开辟开始交融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6世纪)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7世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武力侵略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确立(19C末—20C初)工业革命的影响(七)对世界的影响:材料:“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1899年12月11日,德国外交部长演说4、国际秩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崛起)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战”)思考:在工业革命冲击下,国际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影 响 组织形式发展阶段经济格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对比强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工厂制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世界工厂”美德国家崛起,冲击英国掠夺原料,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基本形成最终形成工业革命的影响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经济思想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到制度层面启示: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