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苏联东欧8国: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亚洲4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越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苏联方案东欧方案中国方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953.3.5斯大林溘然长逝材料1:1947年,苏联取消了粮食、日用品的配给制,随着食品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城市和工人修建住房1亿多平方米,农村建房270多万所。…职工的实际工资和集体农民收入均有所提高,教育也获得发展。——《教师教学用书》一、苏联的变与常思考1:斯大林给后继的苏联领导人留下了哪些“遗产”?这会给苏联发展带来何种影响?④苏联模式的弊端(农轻重比例不协调)①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变革之因材料2:“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毛泽东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典后⑤(补)个人崇拜的弊端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②原子弹和氢弹——科技和军事成就③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953——————19641985—————1991—————————————19822.变革之行思考2:赫鲁晓夫分别在两份报告中指出了苏联发展的哪些困境?(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材料3:(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材料4: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许许多多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党的卓越活动家和党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成了斯大林专横的牺牲品。——《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1956年2月25日)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业集体化的不足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困境 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 农业集体化的不足 经济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迫害人的名誉)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迷信)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①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②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缺少全面科学的功过分析推动农业发展;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有一定成效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思考3:结合教材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及此间成果,这些措施有什么效果?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5: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思考4:从图1和材料5来看种植玉米运动效果如何?结合所学分析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的墓碑材料6: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思考5:赫鲁晓夫的墓碑有何象征意味?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经济军事工业上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发展科技,军备竞赛思考1:结合教材P121的资料,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材料7: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演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的一幕。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年过70岁。——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前期成效明显,改革后劲不足国民经济更加畸形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滋生,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思考2:为什么勃列日涅夫会被称为“红色沙皇”?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思考1:结合教材,指出戈尔巴乔夫“不怕犯错”的表现有哪些?效果如何?(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材料8: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戈尔巴乔夫(1987年6月)领域 改革措施 结果经济政治思想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收效甚微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局势失控,苏联解体材料9: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世纪末的思考》讨论:结合图片和两则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苏联的变革中的“常态”又是什么?材料10: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3.变革之果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苏共放弃领导地位苏联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严重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不是主权国家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1991.12.8俄、白、乌成立独联体1991.12.21《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11国)1991.12.25 克里姆林宫易帜1991.12.26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实践建立政权: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列宁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确立:斯大林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具有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二、东欧国家的变与常思考1:二战之后东欧国家为什么进行改革?1.变革之因波兰模式在政治上实行一元化领导,产生了个人崇拜等。在经济上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1956年6月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大规模罢工)。此后波兰顶住了苏联的压力,选举了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1947年以后,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引发匈牙利十月事件(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此后,匈牙利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移植苏联模式阻碍各国发展国家 50-70年代的改革或成效 70-80年代的实际情况 直接后果南斯拉夫 经济滞缓、失业增多、罢工闹事;“国家集体元首制”、“议会代表团制”捷克斯 洛伐克 民众要求为“布拉格之春”平反; 出现捷克共产党的反对派,政局不安波兰 经济恶化;全国罢工浪潮;反对派“团结工会”提出“政治多元化” 匈牙利 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 民主德国 民众要求统一 2.变革之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布拉格之春)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居东欧之首地方主义民族问题国家分裂陷入经济政治困境思考2:结合教材指出东欧各国早期改革的措施和成效,为什么改革最终走向失败?国民年收入递增,消费水平提升,人民满意度较高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后期迷失社会主义方向(苏联鼓励、和平演变)东欧国家 各不相同的结局 命运的共同点思考3:请概括东欧各国改革结局的异同点?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3.变革之果相对平稳流血冲突合并统一国家分裂国家解体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讨论:你如何理解20世纪末“东欧剧变”这一历史现象?变—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剧—时间短,范围广1989-1992年东欧国家的变化形势示意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西方资产阶级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冷嘲热讽,美国政客布热津斯基高调断言“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弗朗西斯·福山也鼓噪“历史终结”。——林彦虎,冯颜利《对苏联解体教训的再认识》请结合相关史实反驳这一论断。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裂变东欧: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剧变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蜕变1976年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1956年1966年1978年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8)①过渡时期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4年宪法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两弹一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至今)①开创: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②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③目标:2017中共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世界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蜕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2021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何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