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宁夏银川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1.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明朝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准点到东市采购生活用品C. 去晋商开设的票号存款 D. 前往十三行会见外国商人2.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B. 西方殖民侵略的加深C.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3.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新起点”正确理解的是( )A.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 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说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的结果使( )A.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美国实现了民族独立C. 俄国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 D. 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5.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 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 B. 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 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D. 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6.1978年宁夏的进出口总额为5282万元,到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57.4亿元。目前已经与18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56家企业。以上数据反映了宁夏( )A. 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B. 市场经济逐渐完善 C.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D. 城乡差别显著缩小7.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的紧缺,在某种程度上被充分就业、低费用的公用设施和低廉的住房与食物补偿了。材料评述的是苏(俄)联实施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建设 D. 农业集体化8.小华同学以“中国古代人口变迁”为主题制作了如表。从中可归纳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因素是( )人口数据 对应史实秦朝中(3000万)——西汉初(1650万)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西汉初(1650万)——西汉中(5767万)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东汉末(5648万)——西晋初(1616万) 军阀割据混战、三国鼎立唐朝初(2500万)——唐前期(5291万)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A. 中外交往 B. 政局变化 C. 民族交融 D. 技术进步9.唐朝长安城基本呈现东西十四条、南北十一条纵横交错分隔出来的棋盘状布局。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汇集了亚欧大陆各种珍宝、美食。城内建有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反映出长安城( )A. 是民族交往的中心 B. 规模宏伟布局整齐 C. 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D. 经济繁荣社会开放1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下列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中国的发明在欧洲受到了广泛喜爱和重视 B. 宋元交通推动亚欧文化的交流C. 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D. 中国科技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1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表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 )人物 事迹邱少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中牺牲,是“最可爱的人”王进喜 面对井喷的险情,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钱学森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参与了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邓稼先 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默默无闻地工作,被称为“两弹元勋”A.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12.如图是名为《极限施压》的漫画,画中地球受到美国“关税”机器挤压,情况越来越糟糕。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旁边说:“世界听着!我控制你了!”该漫画旨在反映美国( )A. 逆全球化的政策与危害 B. 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C. 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D. 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从东汉后期不断内迁,到西晋时,黄河流域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他们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后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量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同当地民众共同开垦大量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实行精耕细作。——摘编自《中国史纲要》材料二:面对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和欧洲的传染疾病,美洲印第安土著很快就被击垮了。欧洲殖民者认识到必须输入大量劳动力来维持美洲的金银矿和种植园的劳动力。16-19世纪的300年期间,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抓捕了1个亿的黑人,由于运输途中造成巨大损失,至少有1200万黑人被卖到美洲为奴隶。黑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 [英]凯文 希林顿著《非洲通史》(1) 依据两则材料概括人口迁移的空间方向。(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迁移带来了哪些影响?(3) 根据两则材料,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终于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走了整整2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节点上》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1979年1月1日社论材料四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星火燎原”阶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力挽狂澜”阶段,长征途中哪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伟大的战略转变”指的是什么?这一“战略转变”是在哪一会议上作出的决策?(4) 根据材料四,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小题1】方向:材料一:由边疆向中原,由北方向南方;材料二:由非洲向美洲。【小题2】影响:增加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迁移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小题3】原因:国家政策的影响;战乱影响;三角贸易。14.【答案】【小题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小题2】工业化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成就显著,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小题3】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小题4】“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