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历史中考复习压轴题抢先练(六)1.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作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在《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这体现了他( )A.反映历史真情实况被誉为“诗仙”B.在安史之乱负责反击叛军C.见证了唐朝的国势从此由衰转盛D.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2.总体而言,唐末南方所受战乱破坏仍较北方为轻;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各国为自保之需,皆致力于发展农业,垦荒并兴修水利。上述状况( )A.为隋唐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全国政治中心的继续南移C.延续了唐中期以来经济重心南移趋势D.使统一成为客观存在的必然潮流3.下图中的历史大事的共同影响是( )A.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B.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使周王室开始走向衰落 D.推动了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4.小芳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列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5.《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纂时,由各行省提供所辖郡邑的图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出元朝( )A.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B.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D.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6.下列选项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蜀 ① 十六国 ④ 东魏 北齐西魏 北周吴 ② ③ 宋 齐 梁 陈A.①东汉 B.②东晋 C.③西晋 D.④北魏7.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而,中共二大时提出了“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这一转变( )A.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放弃了无产阶级队伍的领导权C.明确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D.有利于中国革命力量发展壮大8.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搜集了相关图片,准备举办“英雄人物图片展”。以下人物的图片最适合的标题是( )马占山 杨靖宇 蔡廷锴 蒋光鼐A.烽火初燃 局部抗战 B.华北事变 学生请愿C.西安事变 促成合作 D.淞沪会战 打破迷梦9.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和陈独秀被迫离开北京,偕同南下。途中两人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前途做了展望,决定分头在南北筹划,成立一个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这意味着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 B.开始寻求全新的救国理念C.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实践 D.由学习西方思想转为效仿制度10.林则徐行抵广州,要求鸦片贩子把鸦片“尽数缴官”,并出具声明以后不带鸦片来华;外国人观望半月余尚不肯交烟,林则徐就下命令断绝广州出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围起来,禁绝一切出入;最后贩商被迫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十万斤。据此可知,禁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林则徐( )A.受到清廷的大力支持 B.坚决的态度和务实的策略C.禁烟手段以武力为主 D.调动当地民众参与的积极性11.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主题学习,他们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辛发展 B.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C.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充满曲折 D.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1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 )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意义13.1978年7月,我国出访西欧的考察团汇报了考察法国、西德等五国的情况,并提出“狠抓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的主张。与会者也对如何加强技术引进、扩大外贸出口、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行动( )A.为“一五”计划积累经验 B.为三大改造提供理论基础C.为对外开放进行了准备 D.为国企改革提供方向引领14.“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由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开展的主要领域C.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D.完成的历史意义15.18世纪以后,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成为欧洲社会之重弊。这说明工业革命(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B.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C.改变了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 D.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6.“第三等级的平民占人口的98%,虽然大家的经济地位相差悬殊,但他们都处于被统治地位,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和广大下层人民结成革命同盟,共同推动该国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材料表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的结果 B.法国大革命的背景C.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D.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17.2025年开年,人工智能Deepseek横空出世,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一夜之间在各行各业掀起AI巨浪,谷歌、微软、OpenAI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各国开启了全球“AI大模型竞赛”。这反映出当代世界(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C.文化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 D.社会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18.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的紧缺,在某种程度上被充分就业、低费用的公用设施和低廉的住房与食物补偿了。材料评述的是苏(俄)联实施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建设 D.农业集体化19.下侧漫画《马歇尔计划开张》中有套索,套索上挂着钢盔、刺刀和枪。作者意在说明(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C.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 D.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20.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材料描述的条约签订于(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波茨坦会议21.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这个制度实施一千多年来,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摘编自明心伟《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时期 科举次数 录取进士总数宋太祖 15 188宋太宗 8 1487宋真宗 12 1760宋仁宗 13 456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发展。说出北宋前期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材料三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转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材料四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全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全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并概括这种制度的作用。22.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组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何种货币?指出欧盟成立对欧洲发展所显的作用。材料二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工具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2)根据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