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历史中考复习压轴难题抢先练(二)1.有学者指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击而中断,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这种种联系的叠加,成为一个一脉相承的政治谱系。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A.和平性 B.统一性 C.创新性 D.连续性2.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如“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这些观点(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说明儒家思想已成为主流C.强调治理国家的民本思想 D.体现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3.至隋朝,由于长期的战乱,关中地区经济衰退,不得不仰仗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物资转运,但运至关中耗费巨大,于是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可见,洛阳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C.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D.南方农耕区的扩展4.下图为元明之际两个朝鲜人在中国买书时的对话。由此可知,当时( )A.儒学地位发生动摇 B.八股取士禁锢思想C.平民文艺影响广泛 D.政府重视戏曲推广5.特种邮票《京杭大运河》中,北京燃灯塔和浙江杭州拱宸桥分别作为运河两端的地标被重点呈现。邮票中的地标信息可以体现出大运河( )A.强化北方的军事防御体系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推动全国建筑技术的进步 D.促进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6.如图为1917年的时政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人》,描绘了各路人士在四方的手臂推动下,争夺一把“交椅”。这幅漫画反映了( )A.北洋政府权力争夺激烈 B.社会各界追求民主政治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各路人士追求国家统一7.下图为武汉军民欢迎革命党人黄兴的宣传画。据此推测,该画创作的背景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辛亥革命爆发C.黄花岗起义失败 D.中华民国成立8.辛亥革命之初,梁启超对革命充满担心和怀疑。而在1921年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唤醒了国民的自觉心,有了“自觉”便有了“自动”,有了“自动”便有了“自立”。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C.打破了旧的社会习俗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1937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召开会议,设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这一举措旨在( )A.重组工农苏维埃政府 B.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积极促成团结抗日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认为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的品种不宜过多,对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剩余的粮食,“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这一举措意在( )A.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11.对比下图,选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没有本质区别B.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同属战后实施C.五口通商与对外开放都严重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D.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12.下图所示制度的实施(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促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C.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建立13.位于江阴长泾镇的大福蚕种场,1928年由民族工商业家宋楚材创办,民国时期曾是江南地区最大的蚕种生产基地。1956年云亭双利蚕种场并入大福,更名为“公私合营大福蚕种繁殖场”,后又更名为“国营江阴市蚕种场”。大福蚕种场的更名是因为国家实行( )A.工商业改造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14.下图是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在1830—1970年人均实际GDP增长表。结合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以下匹配正确的是( )A.甲国:英国 B.乙国:德国 C.丙国:日本 D.丁国:美国15.某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革命的结果是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但他是狭隘的,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独占了胜利果实,工匠和农民套上了资本剥削的枷锁,契约奴、印第安人、黑人和妇女仍处于无权地位。”这场革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实现了美国独立C.颁布了《人权宣言》 D.实施了“殖产兴业”16.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了海上霸业。由此可知“它”( )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使英国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D.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当选的议员大多数虽然不满查理一世政府,但他们并无彻底反封建的决心。革命之所以一步步向前发展,主要是依靠城乡劳动群众,特别是伦敦市内及郊区的下层人民的斗争。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议员推动着革命不断向前发展C.封建势力已经彻底失去统治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要推动者18.下列时间轴上的史事共同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逐渐走向( )A.环保与安全 B.公平与公正 C.法治与民主 D.和平与发展19.202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说,“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我们要坚守世贸组织理念和规则……推动各国通过开放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这段话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 B.跨国公司积极参与改革开放C.联合国贸易作用日益减弱 D.中国坚定维护世贸组织规则20.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倾倒核废水入海,中国政府强烈谴责并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奇怪的是,西方媒体集体失声,这与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时遭遇西方猛烈谴责完全不同。该现象反映出( )A.国家利益主导一国舆论方向 B.发达国家话语权在降低C.西方国家已不再恐惧核污染 D.西方国家环保意识淡漠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1861到1890年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鼓励移民政策不仅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宅地法》颁布后,国内市场达到了最大范围,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会通过了《哈奇法案》,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科学技术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三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制造业大国。——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后横线上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后横线上填“错误”。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发展。B.《宅地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原因及其影响。(4)根据材料三,归纳1978年以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其结果。(5)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被赋予神圣崇高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思想·宣传自由】材料一 《神曲》是人类历史上的精神财富,它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的歌颂。恩格斯称其作者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独立-追求自由】 图1 甘地传中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图2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法制-捍卫自由】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摘自《独立宣言》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且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第二条……此等权利包括自由、财产权、安全和抵抗压迫。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法律中人人平等……第十七条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利。……——《人权宣言》(1)材料一中为“新时代”到来奠定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请列举一部这场运动在艺术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根据图2指出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独立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二,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在内容上有何共同之处?(4)综合以上所述,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助于实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