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苏州历史中考复习压轴题抢先练(四)1.史料种类众多,其中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原始记录或实物遗存,能更直接反映历史真实。以下选项中,作为研究古罗马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最恰当的是A.罗马斗兽场遗址 B.《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著) C.电影《角斗士》 D.民间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建城”故事A.A B.B C.C D.D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的一项政治制度。而雅典卫城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发现,刻有“地米斯托克利”的名字(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此文物可直接印证( )A.雅典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 B.希腊城邦间存在军事冲突C.奴隶主贵族可以避免放逐 D.希腊戏剧的创作题材丰富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据此可知,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 )A.延续罗马传统 B.提升军队战力C.规范国家治理 D.消除社会矛盾4.下面一组图示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早期大学的兴起5.下表梳理了美国奴隶制的废除过程,由此可知,美国民主制的发展过程具有( )时间 文献 内容1863年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宣布叛乱诸州全部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1865年 第13条宪法修正案 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1866年 第14条宪法修正案 规定“凡出生在美国或归化的美国人”都是美国公民1870年 第13条宪法修正案 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得以种族、肤色或以往的奴隶身份为理由加以否认或限制”A.局限性 B.真实性 C.渐进性 D.历史性6.19世纪以来,柏林人口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1800年为17.2万人,19世纪中叶增至41.9万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更是超过200万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A.军事发展迅速,发动一战的需求B.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C.海外贸易繁荣,城市里商业发达D.教育普及程度高,吸引了各地人才7.在经历了大革命的动荡后,法国民心思安,希望尽快结束革命。然而法国人拒绝放弃任何已获得的物质或象征上的成果,并且在国际上,企图保住法国业已赢得的自然疆界,于是拿破仑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材料旨在叙述拿破仑帝国建立的( )A.原因 B.意义 C.结果 D.过程8.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记录道:“二位陛下,臣绘制一册新航海图,标清沿途大洋里各大海和陆地之方位。除此以外,臣还拟制彩图一册,以赤道纬线和西经线为准,标出海陆位置。”由此可知,哥伦布的航海活动( )A.使地圆学说得到证实 B.促进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流C.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9.与下文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792年,在战争期间,一首叫《莱茵军团军歌》的歌曲诞生在了阿尔萨斯首府斯特拉斯堡。在这首战歌的歌词里,参加保卫战的人民都是“祖国的孩子”,他们要共同抵抗“欧洲的暴君和佣兵”。这首诞生于阿尔萨斯的军歌,后来就成为国歌《马赛曲》。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远征俄国C.英国“光荣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10.恩格斯在1895年为《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导言强调:“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而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历史清楚的表明,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由此可见,恩格斯( )A.毕生致力于无产阶级斗争 B.认为欧洲工人运动是错误的C.对无产阶级斗争进行重要反思 D.谋求在经济发展成熟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电池和电驱动系统的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引领全球绿色出行。追溯历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发明汽车,依靠的核心技术是( )A.蒸汽机改良 B.内燃机驱动 C.赛璐珞技术 D.电子计算机12.美国宪法修正案(1865年)第十三条规定“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美国宪法修正案(1870年)第十五条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是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这体现了社会变动对法律的影响。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美国已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②宪法规定废除黑人奴隶制度③黑人已经获得了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 ④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与完善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3.下图漫画主题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WTO盛宴”。结合漫画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尽管我们有分歧,但很高兴看到我们能共进晚餐”A.WTO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B.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任由各国共享C.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事务 D.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占据更有利地位14.“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规定没收富农财产,转为集体农庄主公积金,作为贫雇农入庄费(共约4亿卢布),并把富农驱逐出本区、州,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农庄。”由此可见,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呈现的具体特点是( )A.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 B.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C.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强力推行 D.富农阻碍了农业集体化1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最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示意图是( )A. B.C. D.16.2023年各国议会联盟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发布《2023年女性参政地图》,该地图显示,截至2023年1月1日,11.3%的国家有女性国家元首(151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不包括君主制国家),9.8%的国家拥有女性政府首脑(193个国家中的19个)。这与十年前的5.3%和7.3%相比有所增加。这说明( )A.妇女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联合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妇女和男性已经完全平等 D.妇女的知识和技能高于男性17.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两段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事迹的相同点是( )他使年轻的共和国开始了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的转变,在任内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为美国最高层权力交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击手段并引发了群众斗争高潮,最终使他转变成一个不合作主义者。A.都冲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B.都采收了暴力手段为主的斗争方式C.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体制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军事方面,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他们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由此可见,日本近代工业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是由于( )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殖产兴业的目标C.民族危机的刺激 D.军事建设的需求19.下表是1962一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自费来华游客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人数(单位:人) 约50 约400 1 289 3 915所占外国来华游客总数比例 5% 39.8% 53.3% 87%A.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调整 B.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C.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D.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20.考古学家在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荆山的西坡遗址(距今6000—5300年)中发现一块人工开采的铜矿石,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开采铜矿石的地方。在《史记》中早有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材料说明( )A.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互相印证 B.黄帝是传说中手工业的创始人C.史书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加可信 D.传说时期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21.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逐渐成为全球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世界地图,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二 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资本与生产迅速集中。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3)材料三中“新的国际秩序”是什么?是通过哪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材料四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态度作出明智选择。(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从国家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棉花露出狰狞面目的第一步始于海上航路……奥斯曼对欧洲人的贸易阻碍从此失效。欧洲进而获得控制棉花产地的入场券,早在欧洲人为他们的全球之旅铺路时,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枪炮威胁下的战争资本主义。——摘自王燕《棉花帝国之殇》三角贸易示意图(1)指出材料一中使“欧洲获得控制棉花产地入场券”的重大事件与欧洲人控制棉花产地的主要方式。上图示意图中的哪一条路线为棉花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填序号)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说明欧洲棉花贸易发展史也是一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史。材料二 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780年至1800年,英国棉纺织业产出每年增长10.8%,出口每年增长14%。1797年,英国已经有约900余家棉纺织厂。1788年,英国有5万支“骡机纱锭”,33年后这一数字增加到700万。1780年以前在印度生产棉布更便宜,而且质量更好……——摘自王燕《棉花帝国之殇》1860-1864年印度棉花向英国出口统计表年份 数量(单位:包)1860年 5627381861年 9862801862年 10717581863年 12929841864年 1399514——引自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对棉花种植业的个案研究》(2)依据材料二,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指出1860-1864年间,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数量变化的原因。材料三 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工业的核心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残酷的价格竞争,削弱了棉花制造业的赢利能力。……资本丰富的商人和银行家及其全球南方统治者努力创造有利于棉花工业化的条件,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最严峻的批评。……随着欧洲和美国棉花制造业的衰退,棉花帝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人,(它们)是从全球采购其品牌商品并向全球消费者销售的大型公司。——摘自斯文·贝免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欧美主导的棉花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综合欧美棉花贸易发展的过程,概括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特征。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