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圣多明各(今多米尼加首都),意为“神圣的星期日”,拉丁美洲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巴塞多缪·哥伦布来到此地,发现这里地理位置显要,便兴建了一座市镇,因为动工兴建城市的那天恰巧是星期日,因此得名。是西方殖民者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之后成为“新大陆”上西班牙殖民地的总督辖区所在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2课 资本主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01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02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03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
2.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影响。
4.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总督及总督辖区、种植园经济、商站、柏林会议、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重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难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本课重难点
本课核心概念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
殖民体系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经济体系:
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知识体系构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殖民国家及范围(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
(1)西班牙:中美洲 、除巴西外的南美洲、部分北美洲;
(2)葡萄牙:巴西
(3)荷英法:中南美洲零散地区小部分土地
2、殖民方式
(1)政治:专制统治;总督制度;奴役屠杀印第安人。
(2)经济:农奴制;掠夺开采金银矿;发展种植园经济;黑奴贸易;
垄断贸易,限制阻碍殖民地经济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实行总督制度,总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掠夺财富】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7000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350万。
【种族屠杀】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殖民方式】
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到达目的地(美洲)之后,黑人再次被卖到矿山或种植园做奴隶。
贩卖黑奴
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在工业方面,西班牙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在对外贸易方面,不许在殖民地各地区之间有贸易往来,不准跟外国进行贸易。实行专卖制,如烟草、食盐都在政府专卖之列;征收苛重的捐税。
发展种植园经济;
垄断贸易;
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殖民方式】
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对美洲而言
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
对欧洲而言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教材第72页“学思之窗”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请在此输入标题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1)葡萄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15-16世纪西、葡殖民活动示意图
·商 站
菲律宾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南亚(英国)
①时间:17世纪初。
②手段: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③殖民印度:剥夺印度,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东南亚(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
①荷兰: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②英国:到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殖民国家对东南亚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3)西亚(英国、法国和俄国)
①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②对伊朗: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对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4)东亚(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和日本)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或扩张、掠夺)。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拓展:先后崛起的殖民帝国
●16世纪:葡萄牙确立了印度洋的海上霸权。西班牙占领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形成美洲殖民帝国。
●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
●18世纪: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5世纪末—20世纪初)
⑴ 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非洲殖民化进程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欧国家开始侵略非洲。
●局部入侵: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建立商站、控制航线、控制商路;进行奴隶贸易
⑵ 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欧洲列强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甚至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全面入侵:由沿海向内地深入;逐渐放弃奴隶贸易;把非洲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英国 ●英国2C计划:南北贯通(开罗至开普敦)
①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②19世纪后期,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2C计划)
法国 ●法国2S计划:东西贯通(佛得角至索马里)
①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②19世纪后期,要把它们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2S计划)
德国 ●德国:斜跨非洲赤道两侧(西南非至东非)
19世纪后期,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英国2C计划:南北贯通(开罗至开普敦)
●法国2S计划:东西贯通(佛得角至索马里)
●德国:斜跨非洲赤道两侧(西南非至东非)
欧洲列强瓜分后的非洲
(1914年)
2、柏林会议
⑴ 背景:
⑵ 目的:
⑶ 召开:
⑷ 内容:
⑸ 影响: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①“有效占领”原则: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
占领方为有效。
②“地图上作业”:各国可以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①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确认,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
②加剧列强在非洲的扩张和瓜分速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5世纪末—20世纪初)
拓展:非洲国家的分界线
⑴ 特点:
⑵ 原因:
非洲国家的国界线大多平直规整。
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历史地理传统,在地图上划界(柏林会议)。
⑶ 影响:
造成当地土著部落和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为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非洲国家分界线很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也有很多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占比不高。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形成标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地。
利益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 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弗兰克《白银资本》
获得大量原料与广阔市场,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冲突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一)对列强:利益·冲突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破坏性
使殖民地长期贫困、落后,使殖民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带来深重灾难。
(二)对殖民地:破坏·建设
对我们印第安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两种文化会合”的问题,而只存在入侵、割让我们的领土及殖民奴役我们的民族、人民和文化的问题。
——1986年9月《印第安民族》杂志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建设性
辩证!
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的现代化进程。
(二)对殖民地:破坏·建设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随着殖民扩张急剧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
(三)对世界:融合
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他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对世界整体:客观上加强了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
欧洲
亚洲殖民
非洲殖民
拉美殖民
政治:总督区
经济:金银矿
种植园:黑奴贸易
黑奴贸易:殖民入侵
腹地冒险:瓜分非洲
垄断性贸易公司:财富掠夺
挑唆内战:武力侵略
侵略
瓜分
掠夺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对殖民者: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
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
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破坏性:打破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
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②建设性: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客观进步性)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三、西方列强过分非洲
四、









1、策略转变:
2、争夺北非:
3、英法德各自计划:
4、柏林会议:
1、西班牙:
2、葡萄牙:
3、其它国家:
4、殖民罪恶:
1、最终形成的:
时间、标志
2、如何理解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3、如何认识?
1、殖民国家:
2、概况:南亚、东南亚、
西亚、东亚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