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通过学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第六单元单元教育目的第六单元课标要求●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活动及其结果●亚非拉人民为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展开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第六单元单元重点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17世纪后,英国、荷兰、法国成为殖民侵略的主角。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19世纪初,拉丁美洲实现独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表现;亚非拉人民的遭遇;《柏林会议总议定书》内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殖民地、半殖民地;总督制度;农奴制;“有效占领”原则;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入手,理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仪式;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第六单元单元素养目标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第9课)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指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6、7、8、10课)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扩张的分期: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采取公开野蛮掠夺的方式,具有暴力性;以掠夺金银、奴隶贸易等为扩张手段。原因: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经济手段进行殖民活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的后期阶段,也是最后一阶段,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新 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开始形成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早期殖民扩张殖 民 扩 张暴力掠夺原始积累商品输出原料掠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1、伴随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的雏形开始形成。2、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得这些地区打破封闭落后,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十九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体系也相应初步形成。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亚非拉绝大部分地区纷纷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本节课围绕“世界殖民体系”这一中心问题,我们学习了四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步骤、范围、影响。本课跨度比较大,涉及国家比较多,注意分别掌握。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联系比较密切,需注意联系和对比,防止混淆。1.概况(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3.统治(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印第安人遭受奴役2.完成: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黑奴在种植园蔗糖碾磨厂干活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情境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角贸易”分别对欧洲和美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释)材料一:到达目的地(美洲)之后,黑人再次被卖到矿山或种植园做奴隶。材料二:据统计,从1783年到1793年,利物浦(英国城市)有878艘船只,共运载过303万名奴隶,价值共达1500万英镑,每年的利润平均在30%以上。①使美洲种植园主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②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促进了欧洲原始资本的积累,推动了欧洲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5-16世纪西、葡殖民活动示意图背景 时间 殖民 国家 殖民地 殖民扩张的方式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中叶葡萄牙中国澳门等几十个商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西班牙菲律宾掠夺财富为什么没有像在拉丁美洲那样占领更广阔的殖民地?①亚洲国家封建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实力;②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力量较弱。1.西、葡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中叶)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2.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扩张——南亚殖民方式①经济掠夺: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②政治控制: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原因: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③武力侵略材料2: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巴达维亚殖民地美西战争2.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扩张——东南亚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2.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扩张——西亚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列强对亚洲的殖民扩张——东亚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探究:以亚洲为例,说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及原因?】材料4: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纵横材料5:……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材料6: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工业革命前:直接掠夺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为主原因:自由主义时代,西方列强为了获取利润要寻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原因:重商主义时代,主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背景【思考】谈谈你对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对此,利文斯顿表示:“奴隶贸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区,基督教的爱,难道就不能把传教士带到那里!”此后,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勘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一位记者对其评价道:“欧洲一直听说南部非洲是燃烧的孤独、荒凉、贫瘠、被毒风加热、有蛇出没,只有少数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测量的野蛮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顿博士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地国家,到处都是果树,有丰富的树荫,由完美的河流网络浇灌。”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从目的看:其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并在非洲发展商业,顺应了当时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体现了资本主义正向帝国主义过渡,积极瓜分世界的需要。从影响看:改变了人们对非洲的认识,有利于废止奴隶贸易,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但其探险活动为列强侵略非洲腹地准备了地理和人文资料,为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创造了条件,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2、殖民状况①背景:(2)殖民表现②内容:(1)殖民进程①19C中以前:②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进行奴隶贸易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全面的殖民入侵③影响:②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埃及;随后侵占苏丹③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随后侵入突尼斯和摩洛哥抢夺殖民地的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瓜分非洲而召开A.有效占领: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B.地图上作业:各国可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欧洲探险者对非洲的探险,为侵略准备了地理和人文资料)(3)柏林会议(1884年)①英法争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金点强 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图中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给非洲带来什么影响?特点分界线几乎是直线,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问题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列强瓜分非洲示意图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时间:3、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②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①亚洲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③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4、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略)2、表现:5、影响:⑴ 对世界:①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②国际格局: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⑵ 对欧洲|殖民者: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世界大战。⑶ 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①破坏性: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殖民地长期贫困落后。②建设性: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社会进步。(近代化进程)早期殖民扩张引起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社会转型。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为西方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⑴ 不同国家①葡萄牙:殖民地域在亚洲、非洲和巴西。在交通要道建立商站、控制航线、垄断商路。②西班牙:殖民地域在中南非洲和菲律宾。占领殖民地全境,实行直接殖民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棉花、蔗糖、烟草、可可等),开采金银矿。③荷兰:殖民地域为亚洲和北美。以政府为后盾,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展远洋贸易。④英国:海盗式掠夺,进行黑奴贸易,发动商业战争,树立海上霸权。18世纪后期确立世界霸主地位。⑤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扩张较晚但进展迅速;德国与英法等国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一战。拓展: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⑵ 不同阶段①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目的主要是掠夺金银财富、积累原始资本。方式主要是公开赤裸裸的暴力掠夺(贩卖黑奴、抢劫敲诈勒索、欺诈性贸易等。②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目的是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方式主要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军事侵略。③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目的是适应本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方式主要是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拓展: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拓展: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16—18世纪后期 18世纪后期-19世纪后期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推动因素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方式 早期殖民、暴力掠夺 商品输出、军事侵略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工厂 公司、垄断组织阶段名称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类型 商业资本 工业资本 个人垄断资本世界市场 殖民体系 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情况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15-16世纪西、葡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西亚:英、法、俄在西亚的势力范围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15-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工业革命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瓜分非洲的结果北非:英、法之间的争斗内陆探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柏林会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的原因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对世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