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第2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2章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2.必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备考指导1.本节内容重点考查: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及简单的计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相关误差分析。2.复习备考时要能从问题和实际出发,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能够正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能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质相关的粒子数目等。内容索引010203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04实验探源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1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知识筛查1.物质的量浓度2.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3.对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的理解(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②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③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知识巩固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2)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3)32.2 g Na2SO4·10H2O溶于67.8 g水中,ω(Na2SO4)=32.2%。( )(4)31 g Na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c(Na2O)=0.5 mol·L-1。( )(5)将1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稀释成0.1 mol·L-1的H2SO4溶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90 mL水。( )(6)将1 mol·L-1的NaCl溶液和0.5 mol·L-1的B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c(Cl-)=0.75 mol·L-1。( )(7)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1。( )×××××××2.(1)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0.3 L 2 mol·L-1的硫酸铝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为 ;因Al3+能发生水解,所以c(Al3+) (填“>”“<”或“=”)4 mol·L-1。 (3)2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0.4 mol ,则溶液的体积为 mL。 (4)2 L 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c(Na+) (填“>”“<”或“=”)1 L 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c(Na+)。 (5)10 g NaCl溶于40 g水形成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从中取出5 g溶液,所含NaCl质量为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1)2 mol·L-1 (2)1.8 mol < (3)100 (4)= (5)20% 1 g 20%知识点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知识筛查1.主要仪器(1)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固体时应使用分析天平。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实验可暂用托盘天平或普通电子天平代替。(2)容量瓶。①构造及用途。②查漏操作。2.配制流程示意图以配制500 mL 1.0 mol·L-1 NaCl溶液为例:特别提醒(1)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用100 mL量筒量取90.0 mL的水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2)用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体积比为1∶4的稀硫酸。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蒸馏水注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知识巩固1.实验室需要用到450 mL 1 mol·L-1的硫酸,现用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B.配制溶液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24 mLC.配制溶液时所需的仪器只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D.配制溶液时,量取浓硫酸注入烧杯中,加水稀释,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解析:密度为1.84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8.4 mol·L-1,A项正确。配制450 mL 1 mol·L-1的硫酸,应选择500 mL容量瓶,即实际配制500 mL溶液,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8.4 mol·L-1×V=500 mL×1 mol·L-1,解得V=27.2 mL,B项错误。用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C项错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为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项错误。2.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 )。A.②⑤B.①②⑤⑦C.①②④⑥D.①④⑥⑦C解析:NaOH容易变质,且容易潮解,称量NaOH固体时应该在烧杯中快速称量,图示操作方法不合理,故①错误;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或者稀释液体,溶解NaOH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故②错误;转移溶液时,玻璃棒应该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图示操作不合理,故④错误;图示为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⑥错误。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能力点1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溶液组成及解决相互转化的能力整合建构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求算问题引领(1)如何计算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溶液稀释、混合后浓度的计算有哪些规律方法 点拨(1)计算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思路。气体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根据V= 进行计算。(2)溶液稀释、混合后浓度计算的方法。①同种溶液混合后浓度计算的关键。有关溶液稀释及混合的计算,应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前·V前=c后·V后或c1V1+c2V2=c混·V混,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而是要根据密度计算,即V混= 。②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溶质相同,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训练突破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A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b)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B能力点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误差分析的能力整合建构常见不当操作及造成的误差分析问题引领如何分析溶液配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点拨(1)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①分析方法。②实例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溅出,会造成溶质的量(即m)减少,故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小。若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中定容,会造成溶液的体积(即V)减小,故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2)读数不当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小。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大。训练突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需480 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2.8 g氯化钠固体B.配制1 mol·L-1 NaOH溶液100 mL,用托盘天平称量4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C.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D.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烧杯后需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C解析: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480 mL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 mL容量瓶,配制500 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0.5 L×0.1 mol·L-1×58.5 g·mol-1=2.925 g,A项错误。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B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C项正确。量筒是量出式仪器,量取的液体倒出的量就是所读的量,不能洗涤,如果洗涤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实际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D项错误。2.若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配制NaOH溶液时,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4)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 (5)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答案:(1)偏小 (2)偏小 (3)偏大 (4)偏小 (5)偏小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高考真题剖析】【例题】 (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BCD解析:称取4.0 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定容,A项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B项错误。容量瓶洗净后不需要烘干,C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以防液体溅出,D项错误。【核心素养考查点剖析】本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常见的基本操作,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融合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题目的难度中等。【典题训练】1.配制10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D2.实验室里需要用到48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D解析:配制48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由于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故需要选用500 mL的容量瓶,即实际配制的溶液是50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L-1×0.5 L=0.05 mol,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160 g·mol-1×0.05 mol=8.0 g,需要胆矾的质量为250 g·mol-1×0.05 mol=12.5 g。故D项正确。3.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1)溶液配制:称取1.200 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 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 中,加蒸馏水至 。 答案:(1)烧杯 容量瓶 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95.0解析:(1)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溶解,容量瓶中定容。(2)滴定过程中I2→I-,达到滴定终点时无I2,故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为终点。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得到如下定量关系:1 mol 248×6 g0.009 50 mol·L-1×0.02 L m(Na2S2O3·5H2O)m(Na2S2O3·5H2O)=0.282 72 g【新情境模拟训练】“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多种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①含NaClO的质量分数为25%;②体积为1 000 mL;③密度为1.19 g·cm-3;④用水稀释后使用。请根据以上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该同学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mol·L-1。 (3)一瓶该“84”消毒液能吸收空气中 L的CO2(标准状况)而变质。(已知:CO2+NaClO+H2O══NaHCO3+HClO) (4)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利用购买的商品NaClO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答案:(1)4.0 (2)0.04 (3)89.6 (4)Cc(Na+)=c(NaClO)=0.04 mol·L-1。(3)一瓶“84”消毒液含有n(NaClO)=1 L×4.0 mol·L-1=4.0 mol,根据反应CO2+NaClO+H2O══NaHCO3+HClO,则需要CO2的物质的量为4.0 mol,即标准状况下V(CO2)=4.0 mol×22.4 L·mol-1=89.6 L。(4)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题图中①②③④不需要,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A项错误。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B项错误。由于NaClO易吸收空气中的H2O、CO2而变质,所以商品NaClO可能部分变质导致NaClO减少,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小,C项正确。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 g,D项错误。实验探源【必备知识归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所需仪器及配制步骤特别提醒(1)选用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如需90 mL溶液,则选用100 mL容量瓶。(2)选用容量瓶时,应指明其规格。(3)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末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2.配制溶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四个数据数据 要求或解释试剂的质量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所以实验室中若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记录数据时只能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容量瓶 的规格 (1)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与所配溶液体积相匹配,无合适规格容量瓶时,则选容积稍大一点的,如需用480 mL某溶液,则应该选择500 mL容量瓶配制溶液。(2)回答问题时应指明所选容量瓶的规格,如回答“500 mL容量瓶”时,不能只回答“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 璃棒2~3次 转移溶液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液面离容量 瓶颈刻度线 下1~2 cm 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产生误差的原因【易错细节筛查】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配制0.1 L 0.4 mol·L-1 NaCl溶液,须用托盘天平称量2.34 g NaCl。( )(2)配制稀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应放两张相同的纸片。( )(4)用100 mL量筒量取5.68 mL浓硫酸。( )(5)配制90 mL 1 mol·L-1CuSO4溶液需要100 mL容量瓶。( )(6)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实验能力形成】1.(2023全国甲)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0.100 0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C.②③⑦⑧ D.①⑤⑥⑧D解析: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题给仪器中所用到的有⑥⑧;由固体NaCl配制0.100 0 mol·L-1的NaCl溶液,题给仪器中所用到的有①⑤⑥。故D项正确。2.实验室需要0.1 mol·L-1 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配制0.1 mol·L-1的NaOH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所得溶液的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0.1 mol·L-1。若还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定容,则所得溶液的浓度 0.1 mol·L-1。 答案:(1)AC 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2)①②④③⑤(3)2.0 等于 大于解析:实验室中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和500 mL 0.5 mol·L-1硫酸时,由于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应选择500 mL容量瓶。(1)配制溶液过程中通常要用到托盘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等,题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不需要的是平底烧瓶和分液漏斗;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的操作步骤是把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把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地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③⑤。(3)根据计算,5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5 L ×0.1 mol·L-1=0.05 mol,质量为40 g·mol-1×0.05 mol=2 g,故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2.0 g;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c= ,分析实验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影响以及对所配溶液体积的影响,进而确定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并不影响溶液的配制,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等于0.1 mol·L-1;若还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定容,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溶液的凹液面会下降到刻度线以下,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大于0.1 mol·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