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三中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月考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陶寺遗址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是一处普通聚落,石铲在石器中的占比最大,为22.14%:到陶寺文化时期成为都邑性聚落,石铲仅占10.68%,而石刀和石镞的数量和占比明显提高。这一变化反映了A.阶级结构分化日益明显B.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C.农业生产规模大幅缩减D.社会结构复杂化与军事需求增加2.周人自称“有夏”,并以夏人故地为中心建立了周政权。春秋时,齐、鲁、晋等诸侯国自称为“诸夏”,其地理范围向黄河中下游乃至更广泛的区域扩展。这一变化反映出A.华夏文化影响力扩大B.多元文明格局的形成C.血缘政治进一步发展D.大一统趋势日益明显3.如图1所示,西周晚期所铸青铜器毛公鼎的铭文接近500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是最长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以下对其铭文的表述正确的是大密文王X余歌或曲喂狻餐望日超中通,犀克不大子影图1毛公鼎及其铭文A.铭文采用小篆书体刻写,笔画平直优美,方使实用易于传播B.铭文详载了周王对毛公的册命赏赐,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C.铭文开篇的“配我有周,膺受大命”强调了西周政权的合法性D.铭文中多有描写祭祀礼仪的内容,表明神权政治仍是西周统治核心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4.战国时,齐国创办稷下学宫招揽天下名士,到齐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的稷下学者多达76人,他们“不治而议论”,针砭时弊,讽喻君主,即使态度倨傲,言辞不逊,齐王也不见责。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逐渐削弱B.新兴的士阶层崛起C.以德治国思想盛行D.思想融合的新趋势5.春秋时期,晋景公派人调解周天子和戎人冲突成功,但周王室的刘康公趁戎人刚刚和解防备松懈,准备偷袭。对此,时人评价道:“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礼制仍有社会影响力B.分封制度破坏导致社会动荡C.华夏认同观念被广泛接受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丧失6.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引发的移民活动,使吴地出现吴语、北语双语争斗局面,最终北方官话取代吴地本土语言,形成南方通语。这一现象反映了A.移民活动加速了语言的融合与演变B.官话普及标志南北文化趋于统一C.南方经济衰退导致本土语言被取代D.双语争斗阻碍了区域间文化交流7.明代,依制,土司嫡长子具有第一优先继承权,土司子弟在承袭前需提供宗支图本,证明其资格,并经过勘验、结状,确定无误方可袭职,整套程序是基于汉文书写的文书体系。明代的做法A.表明边疆地区治理与内地趋同B.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疆域范围C.有助于消弭西南地区文化差异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8.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冯桂芬提出“中体西用”、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这些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通过变革应对民族危机D.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经济9.2024年,“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论坛期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启动“中亚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并构建开放数据库:与斯里兰卡合作“佛教艺术比较研究”项目,通过数字化对比敦煌壁画与康提地区石窟艺术。这说明A.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依靠国际合作B.敦煌成为丝路文化交流枢纽C.全球化背景下文物归属意识淡薄D.现代科技助推文明对话互鉴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VV哈三中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月考考试历史答题卡姓名班级贴条形码区考场座位号」I选择题(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A口OOI四四四A四B□B□B口B□B□B□B□B□BB□B□B□B□B□□B□c□G□G□G□□&□G□□I□GGc□G□□G□D□D□D0□D□D□D□DDD□D□DD□D□DDIⅡ非选择题(52分)17.(12分).1).(6.分).(2.).(62分)18.(14分).(1).(8.分)(2)(6分)19.(1).(14分).(4.分)高二历史第1页(共2页)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19.(2)(10分)20.(12分)高二历史第2页(共2页)哈三中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月考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A C B A A D C D B11 12 13 14 15 16C B C A C D二.非选择题(52 分)17.(12 分)(1)表现:第一次礼制变革指宫殿建筑群的出现,青铜酒礼器为核心;第二次变革指出现了最早的青铜礼器群,青铜容器和玉器等礼器的数量和质量高。(2 分)社会变化:国家组织的形成;形成了明显的等级制度(秩序)。(4 分)(2)为夏文化的存在提供有力的支撑;揭示了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礼制、青铜铸造技术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探究商周历史分期。(6 分)18.(14分)(1)颁布相关法案;政府主导;日本军民参与制造惨案;区别对待华侨。(8 分)(2)助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膨胀;导致华侨群体结构变化;损害在日华侨的利益;日本社会矛盾激化;中日外交关系紧张。(6 分)19.(14 分)(1) 近代化(近代特征);国际化;公益性(不追求盈利);由收藏文化珍品到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向公众和学者开放或公开化(4 分)(2) 特点:起步晚;由私人筹建到国家筹办;近代发展缓慢;藏品数量多,种类多样,文物品级高;出现世界级博物馆。(4 分)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爱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社会环境动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推动,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保障。(6 分)20.(12 分)示例 1论题:英国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 阐述:中世纪市民阶层兴起,城市自治运动推动英国出现公共学校、大学获得自主权;同时,教育发展也推动了思想解放,为反抗封建势力做出来贡献。文艺复兴推动人文、自然科学等新课程出现,兴起研究希腊热潮;同时,教育发展也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科学革命推动大学自然科学发展;同时,科学思想传播也为启蒙运动提供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同时,女子教育发展也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历程。高二历史 第 1页 共 2页综上,英国教育不断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英国逐渐走向近代。示例 2论题:英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阐述:英国受教育对象由贵族逐渐普及到市民、女性,由教会学校到世俗的公共学校、大学创立、统一的教育体系,教授内容由神学等转变成人文、自然科学等,由某些人的特权变成人人都拥有的社会权利等等,这些都说明英国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近代化。所以,英国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都体现了近代化历程。高二历史 第 2页 共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下6月月考历史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6月月考历史答案.docx 高二下6月月考历史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6月月考历史答题卡.pdf 高二下6月月考历史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6月月考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