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八大会场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课标要求: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1.内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底线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20132020.112021.2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意义①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②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③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3.全面建成小康的意义过程①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问题 根据教材 从四个方面概括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考】结合教材,说说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中国共产党简史》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具体表现:①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考】结合课本,说说脱贫攻坚的历程和消灭绝对贫困的意义。提出: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基本要求:“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针:精准扶贫。即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成效:(1)2020年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2)2021年,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考】结合课本,说说脱贫攻坚的意义。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意义:①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②脱贫攻坚战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③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经济实力跃升的表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提升(1)公路:总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17.7万公里;(2)铁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4.2万公里;(3)港口: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8席和7席;(4)桥梁:世界十大超高桥梁8个位于中国;(5)机场:民用机场254个,其中国际机场70个。【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基础设施走在前列的表现。基础设施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明显提升1.研发经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达12.3%,明显快于发达国家。2.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3.核心科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科技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表现。科技自立自强综合国力明显提升1.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2.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3.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表现。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综合国力明显提升1.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2.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思考】结合教材说说国防科技发展的表现。国防综合国力明显提升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中共中央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2020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思考】结合教材,《民法典》的颁布有何意义?全面依法治国①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综合国力显著提升领域 表现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①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③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①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③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④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①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②国产航母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历史纵横 (1)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首要点、国家宪法日、前提基础、标志性成果。(2)如何理解标志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面临哪些风险?采取哪些应对措施?面对风险 应对措施及影响1.中美经贸摩擦①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②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霸凌的逆流抬头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美国利用不断加征关税等手段,采取极限施压的方法,将自身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基于单边主义不断制造经贸摩擦,其目的是打乱中国平稳向好的和平发展进程,最终遏制中国的复兴。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维护中美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抱着最大的诚意,同美国开展了多轮对话磋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信义、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2.香港“修例风波”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②2020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 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③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改善---修例风波2018年2月,香港一名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抛尸后潜逃回港。因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订移交逃犯协议,该男子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事件凸显出香港法律上的漏洞,严重罪犯可潜伏在香港,不修改条例香港就会变成逃犯天堂。特区政府提出修例建议,一是取消对除香港以外中国其他区域的限制,二是与香港没有签订长期移交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开辟以“个案形式”移交逃犯的通道。但是,反对派认为取消中国内地限制会遭致内地以各种名义引渡异见人士,“将彻底破坏一国两制对港人的法律保障”。虽然条例已经排除了“遣返政治犯”选项,但反对派仍然回避一个中国原则挑起事端。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进行各种激进活动,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组织袭击警察,包围警察总部,滋扰政府部门,严重冲击特区立法会大楼,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面对风险 应对措施及影响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3.台湾问题“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①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②中共十九大鲜明地提出不容跨越的红线:用了六个“任何”,全方位封堵“台独”的空间③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习近平: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马英九:北宋大儒张横渠(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在“习马会”上的致辞》4.新冠疫情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影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1)中美贸易摩擦:①美国:2018年以来,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其目的是打乱中国平稳向好的和平发展进程,最终遏制中国的复兴。②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维护中美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抱着最大的诚意,同美国开展了多轮对话磋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信义、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2)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2.应对: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次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如何应对挑战。国际:对外贸易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1.危机: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2.应对: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②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将该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明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③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如何应对挑战。国内方面:香港“修例风波”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1)背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挑战:①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②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3)应对:①2015年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②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1978年以来,两岸贸易增长7000多倍;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来大陆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③十九大六个“任何”: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④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⑤总体方略: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如何应对挑战。国内方面:台湾统一问题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1)挑战: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3)意义: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思考】结合教材说说中国如何应对挑战。国内方面:公共卫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 提出的历史背景?何时何地提出?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2)提出:(4)意义:(3)主张: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 提出?全面阐述?写入宪法?影响?(1)提出:(2)全面阐述(3)写入宪法(4)影响:2013.3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9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3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问题 中国是如何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提出内涵意义【思考】梳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发展内涵意义【思考】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 年 3 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结合教材,整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1)外交政策: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2)中国方案:①内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②目标: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多边外交: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①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③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方针政策层面实践层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结合教材,整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4)大国担当: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5)互利共赢(“一带一路”):①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月,累计已经同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③中国还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科技自立自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对外贸易、香港、台湾问题、新冠疫情“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原因: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④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新拼搏。【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