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6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6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作为儒者,他一面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对社会的垂戒警示意义和理性的自我调节对人类行为的控制能力,但另一面也重视了现世治理中的实用功利。”据此,“他”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下图所示为1915-1922年日本向青岛输入棉纱曲线图(单位:千担。其中1916-191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5-1922年日本向青岛输入棉纱曲线图
A.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支持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德国入侵苏联
4.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初步建立 B.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C.美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D.发达经济体难以主导经济全球化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吸收了当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成就了其伟大和科学。”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C.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的凯恩斯主义
6.下列两幅图所示的资料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这一主题是
教皇子午线 1884年柏林会议
A.大国的争霸B.文明的碰撞
C.侵略中的争夺D.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增加了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家庭及社会的稳定。这表明当时西欧国家致力于
A.提高国民收入B.发展“新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D.对抗社会主义8.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英国又创建了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反对封建需要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发展 D.封建帝国兴起
9.某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的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的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10.唐人刘禹锡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时描写当地的耕作情景:“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烧荒种田)。”这反映出唐代
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B.均田制在重庆推行
C.保存有原始耕作习俗 D.自然经济发展成熟
11.1851年,洪秀全发布诏旨:“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袭,龙袍角带在天朝。”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太平天国将士缺乏革命的热情
B.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民主平等的追求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D.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2.下图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一览图。与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直接关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3.1900年6月,清末官员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举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
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
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
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
D.增强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
14.下表所示的内容是部分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从中可知,资本主义制度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方式
英国 1640年爆发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美国 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1865年实现南北统一
俄国 1861年,俄国颁布《2月19日法令》,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德国 1864-1871年王朝战争,1871年,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A.萌芽于产业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确立形式的多样化
D.扫除了封建残余
15.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他认为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
C.推动非暴力不合作 D.加强印度人民的团结
16.春秋末年,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改变的不仅仅是征税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改“籍田制”为“授田制”,原来在“大田”上集体耕作的农夫变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者。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17.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右图所示的文物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 B.监察制度 C.赋税制度 D.军事制度
18.下图所示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该制度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D.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实行
19.下图所示的内容是1949年某期《申报》对某一战役的报道(部分截图)。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西班牙国王于1510年颁发准许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出售的特许状,这也称“西班牙合同”。1640年,“西班牙合同”被荷兰奴隶贩子得到,1710年又落到法国手里,1713年英国夺得了这个竞争目标。这一过程反映了
A.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确立B.非洲大陆丧失大量人口
C.美洲大陆经济得到发展D.欧洲早期殖民的野蛮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和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进出口总额 占世界经济总量 城镇化率
1978年 3679亿元 381元 343元 355亿美元 1.8% 17.92%
2017年 82.7万亿元 59660元 25974元 27.8万亿美元 15.1% 58.5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D C C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A A B A C D
21.(1)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化迅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2.(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
(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3)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
23.(1)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2)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